架起初中升高中语文学习的桥梁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两年前从初中到了高中,教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到高中和初中的教学确实有许多不同之处,而学生知识的断层和不适应,更让我有强烈的感受。他们好像站在河的此岸,极目张望,想要渡到河的彼岸去,但苦于没有船和桨,更难找到一座桥,时间一长,有的还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做好引渡工作,充当起摆渡人的角色,为学生架起桥梁,搭起阶梯。
  架好这座桥梁,搭好这个阶梯,不光要找出学生知识的断层所在,想办法进行衔接和弥补,还要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进行改造提升。在实践中,笔者将其概括成三点。
  
  一填补:填补知识断层
  
  首先要做的是把学生欠缺的知识补上来,为此我们开展了断层知识大填补的系列活动。在教学中,我们感觉学生在语法、写作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评价鉴赏方面的知识漏洞最大,于是我们在学生中间就这些知识体系进行调查,筛选出他们最关注、最有疑问之处,随即展开各种活动,填补知识空白。例如语法,怎么判断句子成分,怎样判断倒装等,是学生最想搞清楚的问题,接着我们就举办了语法讲座,又针对一些重点问题或学生还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专题答疑。同时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开辟出专栏,集中进行知识介绍并让学生质疑提问。有了问题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其他学生可在此作答,这个专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语法论坛。另外,还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如网络、手抄报等将学习方法与体会和他人交流。进行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还举行语法知识竞赛。经过这一番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语法知识。同样像写作基础知识、阅读鉴赏评价方法等,都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查漏补缺。
  
  二转变:转变不当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
  
  一些初中时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到了高中却成绩平平。面对此种现象,我想起北京大学个性化教育首席研究员贾智会的话:“用过时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是一种灾难。”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不同阶段的学习所考察的能力有所不同。初中阶段,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概念的掌握,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掌握知识以记忆为主。高中阶段知识的容量加大,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高中起始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常说的预习,预习哪些知识点,做哪些搜集工作,看哪些参考书,达到什么程度,落实到什么地方,这些都可以给学生一些章法,让他们有章可依,有规律可循。每篇文章学习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共同之处的。预习做好了,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学生已经掌握了文本的一部分知识,并对一些问题产生了疑问,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再比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语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也要有计划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重视并学习别人用实践换来的经验与教训,博采众长,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高效率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
  
  三养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高中的初始阶段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高中学习。比如应养成“三先三后”、“三戒三倡”的学习习惯。“三先三后”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三戒三倡”是:一戒把学习当做苦役,提倡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二戒过多地、单纯地死记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倡思维的灵活性。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坚持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一段时间,在日常学习中反复提及,不断强化,直至最终养成。
  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积极乐观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心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当学生遭遇挫折时,更多的应是鼓励,是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给他们充分的适应和调整的时间,让他们树立自信,相信暂时的挫折无碍大局,相信自己的能力。
  最后,我还想说,初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衔接不是速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仅仅停留在高中第一学期,而应该贯穿高中教学的全过程。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眨眼间就过去了,还没容人琢磨出个滋味,新的千年就已到来,我们日渐长大,电脑却年岁渐老,旧电脑要淘汰,新电脑要添置,趁着现在电脑价格不是那么高,速度快得让人眼花,赶紧到电脑
如何重塑数学教学中的"做中学",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探究学习的重要研究课题.主题资源网站的学习不能重蹈以前在课件里"找答案"的覆辙,这就需要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进.在主题资
Mg2Si 阶段的修正和精炼被认为是关键方面之一改进包含 Si 镁合金的机械性质。在这篇文章,微观结构上的 Sr 的效果,张力并且爬 AZ61-0.7Si 镁合金的性质被调查。结果显示那补充
在实际冷喷洒的过程,很多个粒子影响到底层上然后形成涂层。学习变丑行为和多粒子相互作用,单个粒子、二粒子、三粒子的影响用 AN-SYS/LS-DYNA 版本被模仿 970。铜涂层被准备,扫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http://www.xajdfx.com)是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其前身为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堂,1956年学校随交通大学主体由上海西迁至西安。
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的课堂权益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许多学生失去童年的欢乐和自由,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可以说,让数学课插上
当演员组 2D70 铝合金和它的进化的微观结构借助于光显微镜学(OM ) 在 homogenization 期间被调查,扫描电子显微镜学(SEM ) ,精力散光谱学(版本) , X 光检查衍射(XRD ) ,和微分扫
<正>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eelmaking dust,wet sieve separation,XRD,SEM,EDS,and traditional chemical analysis were carried
忍受极端低的碳的 Ti+Nb 与润滑油烤在常规奥氏体区域并且在铁酸盐区域热转动的变硬的表钢试验性地被学习。随后的冷滚动和连续退火过程也被进行。结果证明极端低的碳的微观
评阅一篇作文,教师一般都会先整体扫描全文,在此过程中不仅会大致了解作文的选材、结构,同时还会对一些“闪光”的字、词、句、段予以格外地关注,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当然如果整篇文章读完,都没有一处让教师觉得眼前一亮、心里一动的地方,那这篇文章无疑将会给他留下“行文平泛、空洞无物”的印象。那作文分数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为什么学生写了10年左右的作文,从小学到初中,喝了这么多年的墨水,在语文这条大河中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