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与创业”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伴随而来的“就业创业政策”成了聚焦。从何种途径了解这些政策,许多人不甚明了。开业指导中心成了解答和帮助人们就业创业的服务组织。
近期,笔者走访了上海市杨浦区开业指导服务中心,对其相关政策进行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鼓励创业这一环节上,上海每个区的优惠政策各异,但综论而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鼓励创业的政策上各区都是越来越宽松,越来越优惠。
坚持完善扶持政策、创新服务手段、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发展。吸引创业项目落户开业园区,强化园区的孵化功能,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上海市杨浦区劳动保障局从公开征集创业项目、组建专家志愿团、建设开业园等方面着手,重点突破“场地缺、能力低、融资难”三大创业瓶颈,在各街道(镇)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实质性进展。
目前杨浦已建成定海、控江、延吉、江浦、平凉、五角场6个开业园区,总面积约为9500平方米,可供400个劳动组织入驻,可安置从业人员2000余人。
截至2006年2月底,6个园区已入驻劳动组织287个,吸纳从业人员2176人,入驻率基本达到了80%以上,是上海开业园区发展最快、入驻率较高、以街道为主体的开发管理模式的表率。
而后笔者走访了五角场开业园区,采访负责园区后勤工作的顾晓宇,竟然发现了一个颇有创意的运行方案。
企业带动创业
顾晓宇是上海派特制衣服饰有限公司的懂事长,他接管了五角场开业园区的后勤服务工作,其实,说得更加深入一点,就是为创业者服务。我们知道,为创业者服务可以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等,但这些都是硬件设施;我们不能忽视带给创业者巨大帮助的,还有那些乍看不见却起着巨大作用的软性条件。
让企业管理开业园区的后勤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在许多园区还没有开设这种管理方式。五角场园区最先运用这种管理方法,而实践也证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05年7月1日,五角场园区装修完毕,正式营运,面积1600多个平方米,36个房间。开始预计收纳36家企业。到目前为止,已有28家,实际用量却只剩两间。因为有几家企业规模比较大,超过一间用量。据顾晓宇估计,最后可能落住30家左右。
进驻园区工作的人员75%是下岗人员。政府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园区使用下岗人员的比率做了规定,而且开业园区的房租补贴政策和开业贷款担保政策是吸引业主入驻园区的有效措施。许多创业者是都是懂技术的下岗人员,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起步阶段资金都非常紧张,房租补贴减少了他们在经营场地上的投入,降低了运营成本。开业贷款缓解了他们在经营中的融资瓶颈。这些都是对有创业基础的人员的巨大帮助。
场地和资金解决了,企业办起来了。但是如果不能让企业维持下去并且发展起来,那么前面的投入都是白费。这就需要在开始的时候提到的软性条件。而恰恰管理园区后勤的上海派特制衣有限公司就是为创业者提供软性设施的主体。
顾晓宇以大学生创业为例:“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技术,有干劲,他们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场地和资金的帮助,但他们想要获得创业成功还缺少许多东西,比如对市场的分析和把握以及人脉关系等等。毕竟他们刚毕业,没有经验,即使企业建了起来,他们还是举步维艰。而我们这个企业恰恰就是为他们提供人脉和经验的。”
当笔者问到顾晓宇为什么无偿帮助创业者们时,顾晓宇笑笑:“以前我创业时,政府对我们帮助很大,现在自己发展了,也该帮助那些像我一样走过来的创业者。看现在的他们,想到以前的自己。”
管理规范化
杨浦开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是以街道(镇)为建设和管理主体,根据各自区域的实际需求建设和管理园区。区劳工保障部门针对开业园区成立、招商、运作等各个阶段的特点,结合实际,抓关键环节,也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指导意见和操作办法,逐步统一园区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机构对开业园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在园区的管理上,街道(镇)承担了园区的主要管理职能,成立了以街道、物业管理公司为主要成员的园区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园区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了园区管理的责任人及承担的职能。
在五角场镇开业园区,顾晓宇也是这样一个责任人,承担着管理园区的责任。为了规范管理,一切制度化。顾晓宇要求五角场镇开业园区对要求入驻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业主和雇员签订上岗协议,建立工资卡制度(工资通过银行发放的支付方式)等措施加强劳动组织的管理。
街道劳动保障部门、物业管理公司、社会机构、开业服务社多方联动,紧密配合,在规范入驻园区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有序发展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便捷、全面、有效的服务,探索建立园区长效管理机制。
服务多样化
五角场园区对创业者提供的服务多样化。五角场区只是一个点,从点便可以反映到面。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成功的方式,引入社会中介机构(有资质的咨询管理公司)为入驻园区的业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发挥开业服务社、开业专家志愿团的作用,确保开业指导服务及时到位。开业园区也入驻的劳动组织提供了各具特的服务,为创业者搭建了交流沟通平台。
首先是咨询服务。五角场镇开业园区在刚建立时就引进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为业主提供经营管理咨询、代理记账等方面的服务,不久前咨询公司举办了有关开业贷款政策的讲座,受到业主普遍的欢迎。
其次是优质服务,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五角场区入驻的劳工组织和经营项目种类繁多,为他们园区在管理和服务上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在街道和物业管理公司的相互配合,紧密协作下,园区的日常管理很规范。园区除了提供基本的商务服务外还提供各类代办特别服务,比如在园区开设的大型指导咨询服务,来咨询的人员高达几百人,效果显著。
“继续加强园区的管理和建设,让更多人投身创业中来,这是我的志愿。”顾晓宇发自内心地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业行列,为社会出一份力。
休闲小语话开业园区
谭文礼:杨浦区开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
谢德权:杨浦区开业指导服务中心经济师
顾晓宇:上海派特制衣有限公司懂事长
《科技创业》:你觉得五角场园区相对于别的园区有什么特点?
顾晓宇:除了定海园区就算我们比较好了。平凉园区那边小房间更多一些,可以招收更多的小企业。而我们这边的企业相对来说比他们规模要大。不管是在劳动人员数量还是销售业绩上。
《科技创业》:入驻园区的企业需要什么条件吗?
顾晓宇:要有一定的技能特长,有团队精神。有一定的创业基础和市场基础的进来就更好了。进驻这个团队,大家一起提高。刚进来时,我可以给你提供我的客户,给你一些创业经验,但时间久了,你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客户群了。
《科技创业》:这里的资金贷款政策是怎样的?
谭文礼:市政府,区政府都很关注这一块。政策规定,7万以下,零担保。7-10万是10%的担保,10-50万是20%的担保。原来是3个月审批,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是1年审批。为此造成了很多问题。
《科技创业》:园区是用什么标准来判定孵化期结束的呢?
谢德权:2003年有个24号文件上规定,资产满50万元就结束孵化。但这也不太合理。还有一些园区规定三年满。
《科技创业》:园区都是为那些人服务的呢?
谭文礼:其实主要还是解决下岗人员和满足那些有一定创业条件和欲望的人。现在社会下岗人员较多,考虑到社会稳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鼓励有创业欲望并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人创业,可以解决许多就业问题。
谢德权:现在出现一种现象,就是上海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创业的少。外地大学生创业相对来说多一点。估计与上海人条件优越,加上多是独生子女有关,他们缺少创业欲望。我还是鼓励每个人都去创业,不分区域、年龄和背景。
陈国祥
新时代会展
专业摄影,摄像,广告,展览设计制作
去年10月份,陈国祥入驻五角场园区。从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团队到现在几十个人。陈国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政府对自己的帮助太大了。”
以前的陈国祥自己开店,做点小本生意,不具规模,不需要太多的人和资金的投入。入驻园区以后,陈国祥从以前的经营小店变成了企业式的经营,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让陈国祥在经营理念上发生变化,更让陈国祥深刻了解了创业的艰难。
“以前并不会过多的关注市场,都是一些零散的顾客做小店的生意。现在不一样了,人多了,首先就需要团队精神。有计划,有目标,有市场意识才能让团队一直向前发展。”这也是陈国祥入驻园区前后的本质区别。
从一个小店转到企业,跨度比较大,一时难以适应。对陈国祥来说,顾晓宇对他帮助很大。不管是从企业的管理上,还是人脉关系的扩充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企业渐渐走上正轨,但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学习。有了政府的帮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陈国祥欣然地笑。
李 斯
上海纳展印务有限公司
一见到记者,李斯就不停地说:他是展会行业里的新兵,踏足展会才不到半年,很多事情都还在摸索之中;但他在尽力地做自己的企业,这一过程是快乐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
创业前的李斯,一直从职于教育行业,长年的职业生涯让他比其他创业者多了一份儒雅,也多一份平和。问及其创业初衷时,只是说曾有机会熟悉印刷业务,决定展会行业里有机会,便进来了,先做做再说。创业的平台是政府提供的,但创业的机会却要靠自己把握。在五角场的开业园区,创业很开心,也很温馨。当谈到五角场的变化时,李斯的脸上满是自豪与骄傲,更是跃跃欲试的激情与冲动,他迫切希望自己也能为五角场的建设和开发尽绵薄之力。
于李斯而言,创业虽然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是未知的,但他希望有所作为、有所奉献的心,将是他在创业路走顺走好的保证。
近期,笔者走访了上海市杨浦区开业指导服务中心,对其相关政策进行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鼓励创业这一环节上,上海每个区的优惠政策各异,但综论而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鼓励创业的政策上各区都是越来越宽松,越来越优惠。
坚持完善扶持政策、创新服务手段、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发展。吸引创业项目落户开业园区,强化园区的孵化功能,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上海市杨浦区劳动保障局从公开征集创业项目、组建专家志愿团、建设开业园等方面着手,重点突破“场地缺、能力低、融资难”三大创业瓶颈,在各街道(镇)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实质性进展。
目前杨浦已建成定海、控江、延吉、江浦、平凉、五角场6个开业园区,总面积约为9500平方米,可供400个劳动组织入驻,可安置从业人员2000余人。
截至2006年2月底,6个园区已入驻劳动组织287个,吸纳从业人员2176人,入驻率基本达到了80%以上,是上海开业园区发展最快、入驻率较高、以街道为主体的开发管理模式的表率。
而后笔者走访了五角场开业园区,采访负责园区后勤工作的顾晓宇,竟然发现了一个颇有创意的运行方案。
企业带动创业
顾晓宇是上海派特制衣服饰有限公司的懂事长,他接管了五角场开业园区的后勤服务工作,其实,说得更加深入一点,就是为创业者服务。我们知道,为创业者服务可以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等,但这些都是硬件设施;我们不能忽视带给创业者巨大帮助的,还有那些乍看不见却起着巨大作用的软性条件。
让企业管理开业园区的后勤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在许多园区还没有开设这种管理方式。五角场园区最先运用这种管理方法,而实践也证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05年7月1日,五角场园区装修完毕,正式营运,面积1600多个平方米,36个房间。开始预计收纳36家企业。到目前为止,已有28家,实际用量却只剩两间。因为有几家企业规模比较大,超过一间用量。据顾晓宇估计,最后可能落住30家左右。
进驻园区工作的人员75%是下岗人员。政府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园区使用下岗人员的比率做了规定,而且开业园区的房租补贴政策和开业贷款担保政策是吸引业主入驻园区的有效措施。许多创业者是都是懂技术的下岗人员,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起步阶段资金都非常紧张,房租补贴减少了他们在经营场地上的投入,降低了运营成本。开业贷款缓解了他们在经营中的融资瓶颈。这些都是对有创业基础的人员的巨大帮助。
场地和资金解决了,企业办起来了。但是如果不能让企业维持下去并且发展起来,那么前面的投入都是白费。这就需要在开始的时候提到的软性条件。而恰恰管理园区后勤的上海派特制衣有限公司就是为创业者提供软性设施的主体。
顾晓宇以大学生创业为例:“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技术,有干劲,他们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场地和资金的帮助,但他们想要获得创业成功还缺少许多东西,比如对市场的分析和把握以及人脉关系等等。毕竟他们刚毕业,没有经验,即使企业建了起来,他们还是举步维艰。而我们这个企业恰恰就是为他们提供人脉和经验的。”
当笔者问到顾晓宇为什么无偿帮助创业者们时,顾晓宇笑笑:“以前我创业时,政府对我们帮助很大,现在自己发展了,也该帮助那些像我一样走过来的创业者。看现在的他们,想到以前的自己。”
管理规范化
杨浦开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是以街道(镇)为建设和管理主体,根据各自区域的实际需求建设和管理园区。区劳工保障部门针对开业园区成立、招商、运作等各个阶段的特点,结合实际,抓关键环节,也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指导意见和操作办法,逐步统一园区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机构对开业园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在园区的管理上,街道(镇)承担了园区的主要管理职能,成立了以街道、物业管理公司为主要成员的园区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园区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了园区管理的责任人及承担的职能。
在五角场镇开业园区,顾晓宇也是这样一个责任人,承担着管理园区的责任。为了规范管理,一切制度化。顾晓宇要求五角场镇开业园区对要求入驻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业主和雇员签订上岗协议,建立工资卡制度(工资通过银行发放的支付方式)等措施加强劳动组织的管理。
街道劳动保障部门、物业管理公司、社会机构、开业服务社多方联动,紧密配合,在规范入驻园区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有序发展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便捷、全面、有效的服务,探索建立园区长效管理机制。
服务多样化
五角场园区对创业者提供的服务多样化。五角场区只是一个点,从点便可以反映到面。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成功的方式,引入社会中介机构(有资质的咨询管理公司)为入驻园区的业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发挥开业服务社、开业专家志愿团的作用,确保开业指导服务及时到位。开业园区也入驻的劳动组织提供了各具特的服务,为创业者搭建了交流沟通平台。
首先是咨询服务。五角场镇开业园区在刚建立时就引进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为业主提供经营管理咨询、代理记账等方面的服务,不久前咨询公司举办了有关开业贷款政策的讲座,受到业主普遍的欢迎。
其次是优质服务,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五角场区入驻的劳工组织和经营项目种类繁多,为他们园区在管理和服务上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在街道和物业管理公司的相互配合,紧密协作下,园区的日常管理很规范。园区除了提供基本的商务服务外还提供各类代办特别服务,比如在园区开设的大型指导咨询服务,来咨询的人员高达几百人,效果显著。
“继续加强园区的管理和建设,让更多人投身创业中来,这是我的志愿。”顾晓宇发自内心地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业行列,为社会出一份力。
休闲小语话开业园区
谭文礼:杨浦区开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
谢德权:杨浦区开业指导服务中心经济师
顾晓宇:上海派特制衣有限公司懂事长
《科技创业》:你觉得五角场园区相对于别的园区有什么特点?
顾晓宇:除了定海园区就算我们比较好了。平凉园区那边小房间更多一些,可以招收更多的小企业。而我们这边的企业相对来说比他们规模要大。不管是在劳动人员数量还是销售业绩上。
《科技创业》:入驻园区的企业需要什么条件吗?
顾晓宇:要有一定的技能特长,有团队精神。有一定的创业基础和市场基础的进来就更好了。进驻这个团队,大家一起提高。刚进来时,我可以给你提供我的客户,给你一些创业经验,但时间久了,你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客户群了。
《科技创业》:这里的资金贷款政策是怎样的?
谭文礼:市政府,区政府都很关注这一块。政策规定,7万以下,零担保。7-10万是10%的担保,10-50万是20%的担保。原来是3个月审批,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是1年审批。为此造成了很多问题。
《科技创业》:园区是用什么标准来判定孵化期结束的呢?
谢德权:2003年有个24号文件上规定,资产满50万元就结束孵化。但这也不太合理。还有一些园区规定三年满。
《科技创业》:园区都是为那些人服务的呢?
谭文礼:其实主要还是解决下岗人员和满足那些有一定创业条件和欲望的人。现在社会下岗人员较多,考虑到社会稳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鼓励有创业欲望并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人创业,可以解决许多就业问题。
谢德权:现在出现一种现象,就是上海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创业的少。外地大学生创业相对来说多一点。估计与上海人条件优越,加上多是独生子女有关,他们缺少创业欲望。我还是鼓励每个人都去创业,不分区域、年龄和背景。
陈国祥
新时代会展
专业摄影,摄像,广告,展览设计制作
去年10月份,陈国祥入驻五角场园区。从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团队到现在几十个人。陈国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政府对自己的帮助太大了。”
以前的陈国祥自己开店,做点小本生意,不具规模,不需要太多的人和资金的投入。入驻园区以后,陈国祥从以前的经营小店变成了企业式的经营,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让陈国祥在经营理念上发生变化,更让陈国祥深刻了解了创业的艰难。
“以前并不会过多的关注市场,都是一些零散的顾客做小店的生意。现在不一样了,人多了,首先就需要团队精神。有计划,有目标,有市场意识才能让团队一直向前发展。”这也是陈国祥入驻园区前后的本质区别。
从一个小店转到企业,跨度比较大,一时难以适应。对陈国祥来说,顾晓宇对他帮助很大。不管是从企业的管理上,还是人脉关系的扩充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企业渐渐走上正轨,但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学习。有了政府的帮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陈国祥欣然地笑。
李 斯
上海纳展印务有限公司
一见到记者,李斯就不停地说:他是展会行业里的新兵,踏足展会才不到半年,很多事情都还在摸索之中;但他在尽力地做自己的企业,这一过程是快乐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
创业前的李斯,一直从职于教育行业,长年的职业生涯让他比其他创业者多了一份儒雅,也多一份平和。问及其创业初衷时,只是说曾有机会熟悉印刷业务,决定展会行业里有机会,便进来了,先做做再说。创业的平台是政府提供的,但创业的机会却要靠自己把握。在五角场的开业园区,创业很开心,也很温馨。当谈到五角场的变化时,李斯的脸上满是自豪与骄傲,更是跃跃欲试的激情与冲动,他迫切希望自己也能为五角场的建设和开发尽绵薄之力。
于李斯而言,创业虽然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是未知的,但他希望有所作为、有所奉献的心,将是他在创业路走顺走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