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场”与网络监督、监管刍议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a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3亿网民为背景,“主流舆论场”正逐步形成。中国网民关注、诉求、建言国家进步的行为自觉,正由最初的懵懵懂懂发展到如今敢于针砭时弊、理性议政。数量庞大、身份多样的网民群体以及实时互动的网络平台已经成为观察中国社情民意的最佳场地。近年来,网络民意的作用日益显著,甚至影响着人大立法和公共决策行为。网络巨大的“舆论场”作用,越来越受到中央高层的重视和肯定。
  关键词:网络舆论场 政治文明风景 网络舆论监督与现行制度的衔接
  【中图分类号】F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103-05
  
  
  1.“Web 2.0”时代,将互联网用于政治沟通,已经是当今世界政坛的新趋势
  
  1.1 “E”时代,网络巨大的“舆论场”作用成为一道亮丽的政治文明风景线 。
  我国首份月度舆情分析报告18日在京发布,报告显示,周久耕事件等20个公共事件成为2008年12月份最大的网络舆情热点。
  报告认为,舆情热点最大的特点是网络公众议题向社会议题、政治议题转化速度加速,网络舆情的潜伏期不断缩短,中国网民进一步理性和成熟,意见的合流速度加快。对网络议题的无比热衷,形成了中国网民不同于其它国家的特质,而政府对网络舆情重视度的提高,也使网络舆情的 “落地”机制畅通起来。如孙志刚事件,及前后仅仅经历18天即被双开的周久耕。
  1.2 将互联网用于政治沟通,已经是当今世界政坛的新趋势。
  “Web 2.0政治家”,当然首推新鲜出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奥巴马的竞选阵营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时代的竞选技巧和筹款方式,全力发动网民投入大选。在大选前夕他成功筹到6.4亿美金,其中87%是通过网络募得的小额捐款,创下网络政治捐款的纪录。在大选期间奥巴马建立了个人网站,并与选民全面接触,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还在年轻人的时尚潮流网站如Facebook、MySpace、YouTube等主动出击,拉近自己与年轻人的距离。有人估计,奥巴马竞选中投放在互联网上的政治广告支出,占到了去年美国相关数字的50%。结果大选揭晓,18~29岁的选民中有66%投票给奥巴马,收效显著。
  德国总理默克尔是世界上第一位开设视频分享网站的政府首脑。在2006年德国举办世界杯期间,她更在此大谈世界杯,赢得了超高的点击率,为自己平添人气。在她这个博客里,不但记录了演讲、访问等等“例行公事”,还有大量的生活照,营造软性一面的形象。
  俄罗斯总理普京也于去年10月31日开设了个人网站,但没有默克尔这么花哨,内容主要是他的发言、声明以及媒体报道。网民可以通过网站给普京发电子邮件提问,并将得到有关人士的回答。其实早在当总统期间,普京已多次在网上回答提问,正是在他的带动之下,俄罗斯一众高官也纷纷面向网民,接受提问,作出和履行承诺。
  即使是出了名保守的英女王,在2007年底,也开始通过网站YouTube发表圣诞文告,展现其亲民风格,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可以收到她的圣诞祝福。当时女王已年届81岁,而且一直给人古板印象。原来她也并不是那么抗拒新科技,不但有自己的电邮地址,2005年起还有了一部自己的iPod。当时她本人对这个新安排也显得非常热忱,批准发布珍贵档案录像片段,展现皇室历史性纪念时刻。在今年年初,她还与Google合作,全力更新她12年前所建立的个人网站。
  到了今天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势必成为21世纪媒体革命的新主角。而新一波媒体革命中,懂得掌握互联网沟通窍门的人,将在激烈的政治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赢家,就像奥巴马。
  1.3 胡锦涛,温总理同网民互动,用心对话;
  对话发生在“两会”前夕,利用网络和普通民众直接互动,话题涉及本届政府在4万亿投资、医疗保障、教育、住房、股市、政府对金融危机的应对。
  15时10分,访谈正式开始。“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温总理说,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对于他来说是第一次。“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但是我总记得母亲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无论是对什么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我想今天的在线交流应该是一次谈心,应该诚实,就是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倾听群众真实的声音。” 
  温总理说,最近从网上已经了解到,大家都在向总理提问题,已经多达50多万条。“我深深感到,我们国家大,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也深深感到,做中国的总理难,责任重大。还是那句老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1.4 官员开博、网上问计、官民在线互动成为新的政治民主景观。
  胡锦涛指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越来越多的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领导干部上网,不仅是浏览新闻,而且网上问计、实名发帖、开设博客、公布邮箱。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近日的一项调查表明:在629名地方党政县处级以上领导中,67%有“触网”的经历。互联网已经成为领导干部治国理政新平台。运用网络等新媒体的能力,成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参照。
  官员开博渐成风气,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博客闪亮登场。海南省临高县县长符永则被称为“中国官员博客第一人”;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被称为“中国部长博客第一人”;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是全国最早开博客的市长;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是目前国内名气最大的博客官员;江苏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不仅自己开博,还号召当地官员集体开博……
  官员开博是好是坏,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在《学习时报》上撰文,将领导干部接受互联网的挑战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联系起来。他说:“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主动顺应这个历史潮流,掌握主动,要把互联网政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式,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 
  1.5 “网络推手”制造信任危机。
  北外香水女生事件:一位网名叫“北外香水女生香奈儿”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05级女生近期接连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文章,抨击“外语绑架了中国人的一生”,因为这些“出格”的言论她成为近来的网络红人。无良炒作之违背常理,之不近人情,令人心惊和心寒。“香水女生”事件是这方面最新、也最经典的一个案例。
  多少网民竞折腰,一时间网上轰轰烈烈,如痴如醉。
  骗局什么时候都会有。近年来公共议论的杀伤力不断加码,各种社会力量因此各怀居心,试图操纵公共议论,以求独得利器,无往不胜,公共议论之鱼龙混杂,就更是势所必然。
   “网络监督必须建立在信息来源全面客观的基础上。”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大,使所有社会成员接近媒介的权利扩大,但同时也使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日益下降。尤其是一些博客和论坛,其发表的随意性使新闻界传统的守门人功能大不如前,于是,网络信息的主观性大于客观性,扭曲事实真相的机率大增。
  
  2.“躲猫猫”,反思?
  
  2.1 理性反思“躲猫猫”事件中的是是非非。
  云南晋宁县一个农民在看守所突然死了,所方说是因为玩“躲猫猫”游戏所致。
  3月3日,《检察日报》发布权威消息:涉嫌渎职犯罪的晋宁县看守所监管民警李东明、苏绍录二人,已于2月27日被昆明市检察院以玩忽职守罪立案侦查。近段时间处于舆论漩涡的“躲猫猫”事件终告一段落,当网络上群情激昂的责问声渐渐消退时,正是我们对这一事件理性反思的真正开始。
  一个有悖常识的解释所掀起的轩然大波,一个“民主”却收效甚微的民间介入调查的尝试,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事实真相,反思“躲猫猫”事件中的这些是是非非并检讨其中的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2.2 “躲猫猫”背后折射出政府危机处理的病态。
  但凡发生意外死亡,而且这死亡跟政府部门有关(或者被认为有关)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因此,政府必须出面危机处理或者公关。可是,危机公共的前提,需要公关者自身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民众对公关者本身要有一定的信任度,否则事情就很难办。我们必须承认,现在某些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很成问题,出了事,无论大小,政府说什么,民众都不相信,反过来,小道的流言说什么,民众都信。非得上级甚至中央政府出面,才能摆平,即使当地的事情平息了,网民的疑惑却未见得能解,后续的不良效应一直会发酵下去。
  2.3 媒体更为开放,痼疾见于天下,并刺激舆论从沉痛中寻找制度出路。
  牢头狱霸的社会之痛绵延古今中外,尤其在当下的中国,又纠结产生于刑事司法制度中的若干不足。对此,最高检的官员也坦承“牢头狱霸长期存在”,并将在全国范围内加强打击。
  我们宁愿相信,近段时间屡被曝光的看守所死人事件,并非是因为看守所的管理变糟了,而是因为媒体更为开放了,才使这多年的痼疾得以见于天下,并刺激舆论从沉痛中寻找制度出路。
  云南省检察院新闻发言人刘小凯在新闻发布上表示,感谢新闻媒体与网民调查委员会对案件的监督称此案暴露了晋宁县看守所存在的管理问题,同时宣布了对晋宁县公安局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
  2.4 网络舆论成为公权力的一种重要监督方式。
  网络监督展示出的威力,说明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对公权力的一种重要监督方式。“华老虎虎照门”事件,就是因为网络一直盯着不放,最终将一批官员拉下水;被称为“最牛县委书记”的辽宁省西丰原县委书记张志国,因为进京拘传记者一事,迫于“网络打虎”的压力而引咎辞职,甚至连复出也被网络爆炒,只好灰灰然再次下马;旅行社意外遗失的“考察清单”,被网民晒到网上,让浙江温州和江西新余违规出国考察的官员东窗事发;诸多的“林嘉祥”的种种丑陋行为,被网络捅了出来,落得个人不人鬼不鬼的下场……
  南京的周久耕被网络“揪”出来,代价不可谓不大——丢了乌纱帽。估计这既是他自己未曾想到的,也是跟他的很多同僚所未曾想到的。据说,周久耕被处理后,南京的官员都不敢戴名表,抽至尊级的香烟了,大有“重拾”艰苦朴素之风……
  2.5 一系列引发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的发生,催生着官方建立快速舆情收集和处理机制。
  “刚刚过去的一年,可以称为中国的‘网络监督年’。”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委员注意到,近期曝光的个别政府机构公务员公费出国旅游、“公款按摩”等一些政府“胡作为”、乱花钱的事情,最初都是由网民发现、揭露和追踪的,中央领导非常重视网上的民意表达,赞赏来自基层的“草根”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引起了极大关注,许多网络舆论个案,我们依然历历在目:刘涌案的改判、宝马撞人案的澄清、深圳妞妞事件的披露、孙志刚之死与收容审查法的废止、许霆案背后的法律漏洞、彭宇案与“民意审判”等等。透过这些民意激荡的个案,我们可以看出,民意对现行法律的一些值得商榷之处,通过互联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表达,并最终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法律个案的审判,甚至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司法政策的微观调整。
  2.6 建立互联网舆情汇集与分析机制,及时回应与疏导。像预报天气一样预告网络舆情信息。
  如何面对网络舆论?从2008年1月9日起,人民日报已经连续讨论了《从“负面事件”快速解决看政府与网络舆论如何互动》、《从误读公共信息看网络舆论的“泡沫现象”》、《从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看“网络舆论暴力”》等话题。
  “由于互联网是一个新生事物,不仅对网民需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某种程度上,对有些地方政府和一些政府部门来说,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官员。官员对新媒体认知度比较低,对社会底层声音的反映,对它的重要性或者某种特殊的紧迫性,缺乏认识,包括对具体的新媒体的使用技巧一无所知,我们不断能够看到这方面触目惊心的案子。
  政府应对互联网舆情建立汇集与分析机制,及时回应与疏导。进行必要的舆论引导。在萌芽状态就对海量信息中的有害信息进行迅速预警,从而发挥出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最大效应?如何更好地把握舆情导向、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和处理?等问题就成为网络媒体等组织单位有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2.7 使网络监督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实现有机统一。
  要建立一种有监管的运行机制,让来自于网民的监督规范化、制度化,“执政党和政府的纪检监察机关要重视网络监督的作用,应该把采集网络信息作为自己的一项常态工作。”
  纪检监察机关应该安排专人汇总、归纳“网民爆料”,对有价值的举报线索要认真排查,并对查证属实的举报及时处理。“畅通渠道、甄别真伪、及时处理、定期回复、回应民意、化解民愤,可以使网络监督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实现有机统一。
  2.8 公开透明才能赢得话语权,网络成为政治诚实的试金石。
  光靠官方说的人们不信,但媒体一说就信;让欧洲人看新华社的电视台,就得让新闻内容有可信度。“信”字恰恰是说服社会和公众的前提。
  •娄烦尖山铁矿垮塌 记者孙春龙博客致山西代省长公开信。从谎报的“自然灾害”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
  •西藏“3•14事件”奥运火炬传递 中华网等网友纷纷谴责cnn cnn道歉。
  •华南虎照色影无忌——网易——傅德志博客等引发网民对政府诚信的质疑 历时8个月,周正龙被捕,官员撤职。
  黑砖窑大河网——天涯社区全国上下对非法用工的强烈谴责4位常委1位政治局委员批示,山西掀起整治黑砖窑风暴。
  2.9 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
  网络舆论对中国整个政治文化的开放性、多样性都有积极影响。它反映了人们的本真要求,真实的信息通过网络浮现出来,在舆论监督、公共政策调整等方面都有积极因素。对待互联网采取简单的堵、盖、封的传统方法已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当前迫切需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重视网络舆情,及时掌握民意、聆听民声,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网络舆情。让互联网在普通民众与政府官员之间,搭建出一条政策与民意互动的通道。
  胡锦涛总书记近日提出,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具有抵御风险的强大能力。而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无疑是驾驭复杂局面、抵御风险的一个重要前提。
  11月9日,在中国记者节上,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明确要求:切实做好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回应社会关切,努力抢占先机,引导社会舆论;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牢牢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
  2.10 各地方人大常委会应当肩负起网络监督立法的重任。
  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切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道德的等等领域,都因互联网的加盟而大开眼界、五彩缤纷。它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也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动力;因势而用之,受益无限;逆势而拒之,后患无穷。现代政治文明与现代化民主手段的结合,将创造一个真正健康、富于活力的现代化社会。各地政府可以根据这个决定制定细则和一些必要的制度,使网络监督进入良性运行。各地方人大常委会应当肩负起网络监督立法的重任。
  
  3.“人肉搜索”:网络监督与现行制度该如何衔接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
  “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这是一句广泛流传于网络的名言,杨光远只是众多被搜索对象中的一分子。从2001年微软陈自瑶事件到2006年震惊全国的虐猫事件,再到刚刚尘埃落定的人肉搜索第一案,人肉搜索已经走过了8个春秋,而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段时期以来,官员逐渐成为被搜索的主要对象。
  3.1 人肉搜索:网络正成为一柄不可多得的反腐新利剑。
  推进十六大提出、十七大进一步强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目前最可行的切入口就是利用网络对官员施行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监督。这种监督速度快捷、成本较低,尽管检举帖子未必件件属实,但因其被广为点击与转贴,对官员的教育、警示、震慑效果乃传统方式不能比。
  从湖南株洲组建网络反腐举报中心,到新疆阿勒泰百余名处级官员家庭财产“有限晒太阳”,再到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披露“纪检监察部门每天有专人搜集网上舆情”,“人肉搜索”监督方式为反腐败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工具。网络正成为一柄不可多得的反腐新利剑。
  3.2 直面“网络门”?官员伸出橄榄枝!
  网络成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力量,这种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些局限于一时一地某几个人的私人事件,一旦触网,会很快受到网民的注意和讨论,进入公共领域。公职人员和公共机构的言行举止,往往会被放大到众目睽睽的聚光灯下。
  4月1日,《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开始实施。这一吸引众多眼球的《办法》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将被问责,新闻媒体曝光的材料将列入问责线索范围。
  《北京青年报》评论员潘洪其表示:“将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纳入官员问责范畴,将是否善待舆论监督作为评判官员施政行为的一项明确的、刚性的指标,广州的这种做法,体现了改革开放条件下舆论监督的一个新的发展特征。”
  无独有偶,主动向媒体伸出橄榄枝,表示愿意接受舆论监督的还不只是广州。昆明市为了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建立了昆明市委宣传部与驻昆中央级、省级新闻媒体联系制度。强调,现代新昆明建设需要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全市各级、各部门及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要支持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改进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3 网络对官员的人肉搜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官员的一种舆论监督,那么这种舆论监督怎么让它能够跟合理合法的正规的工程对接起来?
  个人或者说网络上的网民对于一个官员提出了某些质疑,提供了某些信息,和我们按照法定的程序起动对这些官员的调查和监督是不同的,所以网民在这里提出的信息有可能仅仅是一个线索,一种疑问。
  这种对接从基本的层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到,首先网民通过他偶然获得的一些信息,向公众发布,这时候提供了一个线索,那么这种线索如果它所在的部门,官员所在的部门,相关的纪检监督部门,如果觉得这是公众提出了一个有必要加以回应的信息,它可以起动调查程序,那么我们根据纪检监督的规定,可以对官员被举报的这样一个线索做出一些调查,这时候线索与正常的调查程序启动,虚拟空间的某些信息能够启动真实空间的法律程序。
  3.4 为什么我们强调对官员依然需要这样一种监督呢?
  当官员人肉搜索逐渐成为监督新渠道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隐私被暴露在公众的面前,究竟官员有没有隐私,在这方面的法律界定尚未明晰,美国前总统杰弗逊曾说:“一个人担任公职后,他应把自己看成是公共财产。”政府官员代表人民行使公共权力,他们的一言一行、道德品质包括私生活,都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官员被人肉搜索事件频发之时,北京和南京都出台了一些指向官员个人生活的特殊规定。
  规定中指出,一定级别以上的领导干部婚姻变化时都要向组织报告,而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甚至还曾经计划实行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由此可见作为公众人物的政府官员的隐私权与普通人物相比,空间和界限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3.5 由“周久耕事件”反思网络时代的新闻处理:应对网络突发事件政府应及早干预,冷处理过时了。
  当网络上出现一系列“倒周”言论及升级为“人肉搜索”后,为廓清事实真相,《新华日报》连续多天联系周久耕本人及江宁区房产局媒介负责人,希望深入采访,让公众尽快从《新华日报》这样的权威媒体上读到真实、客观的声音。
  由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较长时间内秉持“沉默是金”的原则,不少媒体又根据网上的猜测发表报道,进一步形成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拟态环境”。这些报道一经受众传播,往往成为所谓的“权威发布”。批评声和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引发了民众对政府官员的妖魔化。一时间,政府官员人人自危。12月24日,江宁区房管局一位副局长才出面接受了媒体采访,并对周久耕当时的言论做了更为全面的阐释,澄清了网上关于其生活作风上的一些误判。但是,在强势对立的网络舆论面前,这些“迟来”的言论作用微弱。
  3.6 “人肉搜索”:网络监督与现行制度该如何衔接?
  人肉搜索是今年以来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而且争议非常大的一个互联网的一个现象。当人肉搜索指向官员,是与普通公民同等待遇,还是要区别对待?公众人物的个人空间该如何界定?官员频遭网站曝光,是该立案彻查还是自正清白,网络监督与现行制度又该如何衔接?
  《侵权责任法(草案)》拟写入网络侵权,约束个人行为,强化网站责任,“人肉搜索”这个词,的确是一个让人觉得爱恨交加的词汇,说它爱是因为它网罗了民众,尤其是网络上的公众对于信息的渴求。那么说到恨,是由于它有可能引发侵权这种行为。 
  3.7 党的群众路线亟须制度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今年1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在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推出的“地方政府开通社情民意通道,你们那通了吗?”的网络调查中,96.8%网友认为政府社情民意通道不畅通。2008年9月12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表明,干群矛盾已经成为影响当代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主要矛盾,干群关系已成为最容易出现冲突的社会关系。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社会上一些群众情绪失控,行为非理性化,出现了过激行为。干群沟通不畅、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多发的现实值得反思。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实行群众路线的效果不理想,根本上讲是因为群众路线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更不涉及法律规范。走群众路线的过程是一个领导干部了解民情、作出决策和贯彻落实的过程,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领导干部。由于领导联系群众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因此领导是否联系群众、怎样联系群众,主要依赖于领导干部个人的思想觉悟和工作作风。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没有好的制度,权力无论掌握在谁的手中,都会因为不受约束而滥用。
  3.8 正确的舆论监督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是一大帮助。
  古人都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行,要因势利导,要让人说话,说真话。
  “说实话,领导干部要听点真话很难。”——河南省省长郭庚茂与中央驻豫新闻单位负责人座谈,他表示,正确的舆论监督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是一大帮助。这几年,河南形象有很大转变,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努力。
  
  4.官员如何才能“经得起网络监督”
  
  4.1 网络舆论监督是民主、公开、平等的推动力。
  政治民主化是政治文明的前提,其基本要求是政治上的民主、公开和平等,这正是网络监督的前提和目标。网络监督的前提是要求政治公开(也包括司法与行政的公开),公开才有公正。政治的民主化、公开化、法制化、科学化以及政治的高效、清廉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政治公开化就是要增强政治生活的清晰度和透明度(涉及国家机密和国防机密外),消除政治的封闭性和神秘色彩,消除程序上、技术上和地域上的限制,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通过网络更好地了解政治过程,更好地知政议政和参政,实现各种民主权利。没有政治的公开化,就很难保证政治民主化,政治清廉也会受到影响,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也就无从谈起。
  4.2 一些人、一些事经不起网络监督,网上一曝光,就容易暴露问题。
  “经得起网络监督”,这是一种结果。果能做到这样,或者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做到这样,那无疑是百姓之幸。现在的问题在于,怎样才能做到“经得起网络监督”?实际的情况是,一些人、一些事经不起网络监督,网上一曝光,就容易暴露问题。
  4.3 官员要适应网络时代,要认真对待网络监督。
  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近日他针对一系列网络监督事件强调,官员要适应网络时代,要认真对待网络监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书记指出,网络监督本身就是政府的一面镜子,不照镜子,你就不知道自己是否衣冠不整,至于敲碎面前的镜子,就更是要不得的蠢事。周久耕被双开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政府对网络监督的态度是信任和沟通,而不是排斥和怀疑。一句话,网络监督是管用的。这个信号,对于网络监督的发展,对于反腐制度的完善和公民社会的成长,其意义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4.4 借助网络“信息快速通道” 做到先机而发,提高官员监督机制的效力。
  繁琐的传统举报机制,令掌握相关干部违规、违法信息的普通百姓望难却步。网络沟通的私密性、直达性,让更多普通人“举报通天”的梦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变为现实,有了网络这个“信息快速通道”,监督和举报信息可以最快速度传递、反馈、互动,并催化整个官员监督体系的快速反应,可以更多地做到先机而发,从而大大提高官员监督机制的效力。
  4.5 人民监督能不能切实保证,决定网络监督有多大的可为空间。
  网络就是网络,是监督举报的眼睛、耳朵、触须,可以让监督之网、查处之手变得更迅捷、更有效、更具针对性,却不能替代法规和职能部门,去直接问责相关官员,如果网络曝光有路,体制整肃无期,则被监督、被举报的不法之徒不但不会感到“网络的力量”,甚至可能有恃无恐,更无法取代后者的作用。如若人民监督形同虚设,网络监督不可能有作为。
  4.6 建立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网络监督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一切关注民生、关注国家的事情,总是会经过网络空间摆到各级政府的桌面上。对于这种“新”事物,我们的各级政府应当给与高度重视和恰当地应用。建议尽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扩大到司法和一切政治领域,制定必要的对监督渠道进行规范的章程。有关部门应该审时度势,加强正面引导。引导论坛舆论导向趋向理性化。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净化舆论平台。
  
  参考文献
  [1] 央视新闻(1+1)
  [2] 《侵权责任法(草案)》 
  [3] 《检察日报》 《新闻晨报》 《人民日报》 《网络舆情》
其他文献
对我国体育电子商务现状以及影响体育消费特征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宏观经济发展看,国家经济越发达,体育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高,国民新经济增长点也
研究了水杨酸钠比色法测定饮料中糖精钠的新方法。样品经除蛋白、盐酸酸化、乙醚提取,再经硝化,使糖精钠转化成铵盐,用水杨酸钠和次氯酸钠显色,最大吸收波长为653nm。糖精钠在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