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素质观下的化学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实践和主动探索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教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使我们清楚看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理工科也在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对我们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全面提高,为将来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素质教育特别要求和强调“激发兴趣”、“强化动机”、“教会学习”、“发展智能。”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和未来成就有着重大的影响。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深认识到:“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平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途径、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导航,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精神,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重视化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实践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具体做法是,注重学习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怎样预习、听讲、做笔记、复习、总结以及收集学习资料等。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应有意识地将好的学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另外,还必须注重化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作为一门学问,化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是化学家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收集有关资料和事实,并加以分析处理得出的结论。最后再加以应用,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在理论建立过程中,化学家那种对科学的严谨认真的精神,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都值得每一个学生在获取化学知识的同时,去学习、去借鉴。
2、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通过每一位教师落实剥每一节课上,每一次活动并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所以,面向全体学生和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是素质教育进入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得到均等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应认识到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思想、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的影响,以致丧失了学好化学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这种情况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分层要求、分层训练、分层评价。改变以分论人的做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个体的差异,尽可能”扬长避短”尽可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尊重学生,激发学习热情
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要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十九世纪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将学生看做与自己“平起平坐”、有着平等人格的活生生的人,一个同自己一样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意识,我们才不会伤害学生的人格,才不会无视学生的想法和见解,才会在批评学生时,不无视学生的面子。说到底,对学生的这种尊重,就是一种人本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教师才会想到要尊重学生。
中学生最喜欢与他们思想接近、有共同语言的教师。心灵相通往往能引起情感上的融洽,使学生乐于上课,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教师的情感的投入,必能引发师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饱含激情地深入研究并开发课堂教学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简单地讲,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开始激发起的学习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教师要随时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课堂上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有兴趣了,自己就成了自己的老师。
4、引导阅读,敏锐观察,主动获取
阅读。在强化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强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首先,化学阅读有助于充分发挥化学教科书的作用。其次,化学阅读是学生迅速、准确、领悟知识的有效途径。再则,重视化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这种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事实证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在课后充分利用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及时弥补课堂上因一时疏忽等原因产生的疑惑,并使已有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让学生学会观看、观察、辨别。观察实验操作,观看录像、投影、挂图等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指导学生看得准,看得细,善于捕捉重点,并由现象到本质观察结果推出结论。如在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时,教师先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并把它正放在桌上,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及瓶中气体,就可得出氧气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
5、强化课堂实践后的总结和反思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践新课程的主要场所。在几年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面对的常常是这样的现象:随着知识内容的增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初中时化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在高中也常会遇到困惑,学困生学习效果亟待提高,要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就要经过教学反思,即教师对自身“教”的反思和引导学生对其自身“学”的反思。
例如,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计划的学习内容是否在课堂上得到充分而又合理的展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是否充分,还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
总之,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才会使经验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才能得到素质教育的提高。
6、结语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高中化学新课标,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吴丽梅.初探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现代教育(教育版).2013(02)
[2]罗晓玲.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05)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使我们清楚看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理工科也在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对我们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全面提高,为将来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素质教育特别要求和强调“激发兴趣”、“强化动机”、“教会学习”、“发展智能。”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和未来成就有着重大的影响。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深认识到:“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平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途径、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导航,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精神,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重视化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实践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具体做法是,注重学习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怎样预习、听讲、做笔记、复习、总结以及收集学习资料等。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应有意识地将好的学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另外,还必须注重化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作为一门学问,化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是化学家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收集有关资料和事实,并加以分析处理得出的结论。最后再加以应用,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在理论建立过程中,化学家那种对科学的严谨认真的精神,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都值得每一个学生在获取化学知识的同时,去学习、去借鉴。
2、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通过每一位教师落实剥每一节课上,每一次活动并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所以,面向全体学生和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是素质教育进入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得到均等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应认识到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思想、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的影响,以致丧失了学好化学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这种情况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分层要求、分层训练、分层评价。改变以分论人的做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个体的差异,尽可能”扬长避短”尽可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尊重学生,激发学习热情
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要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十九世纪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将学生看做与自己“平起平坐”、有着平等人格的活生生的人,一个同自己一样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意识,我们才不会伤害学生的人格,才不会无视学生的想法和见解,才会在批评学生时,不无视学生的面子。说到底,对学生的这种尊重,就是一种人本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教师才会想到要尊重学生。
中学生最喜欢与他们思想接近、有共同语言的教师。心灵相通往往能引起情感上的融洽,使学生乐于上课,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教师的情感的投入,必能引发师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饱含激情地深入研究并开发课堂教学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简单地讲,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开始激发起的学习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教师要随时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课堂上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有兴趣了,自己就成了自己的老师。
4、引导阅读,敏锐观察,主动获取
阅读。在强化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强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首先,化学阅读有助于充分发挥化学教科书的作用。其次,化学阅读是学生迅速、准确、领悟知识的有效途径。再则,重视化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这种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事实证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在课后充分利用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及时弥补课堂上因一时疏忽等原因产生的疑惑,并使已有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让学生学会观看、观察、辨别。观察实验操作,观看录像、投影、挂图等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指导学生看得准,看得细,善于捕捉重点,并由现象到本质观察结果推出结论。如在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时,教师先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并把它正放在桌上,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及瓶中气体,就可得出氧气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
5、强化课堂实践后的总结和反思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践新课程的主要场所。在几年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面对的常常是这样的现象:随着知识内容的增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初中时化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在高中也常会遇到困惑,学困生学习效果亟待提高,要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就要经过教学反思,即教师对自身“教”的反思和引导学生对其自身“学”的反思。
例如,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计划的学习内容是否在课堂上得到充分而又合理的展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是否充分,还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
总之,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才会使经验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才能得到素质教育的提高。
6、结语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高中化学新课标,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吴丽梅.初探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现代教育(教育版).2013(02)
[2]罗晓玲.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