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中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
  1 愉快教育的必要性
  1.1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独特和发展的人。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应该有情感的沟通,只有尊重学生,激发兴趣,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智能和潜力,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贯彻愉快教育,不但有助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1.2评价教学系统优劣的主要标准有三条:信息传输与接受的主动性、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传输的有效性。数学教育中倡导愉快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信息传输与接受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进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数学具有知识的抽象性、思维的严谨和应用的广泛性等学科特点。所以,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就要求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手段,使数学教育直观化;运用比喻和通俗的语言使理论简明化。为此,数学教学中必须进行愉快教育。
  1.4 素质教育要求由“重视人的个性”转变,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即课堂教学要充分顾及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的均衡发展,教育活动要落实在学生身上,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不是为了教教材,而是为了教学生;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自由探讨,以开发创造力。因此,愉快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之一。
  2 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愉快教育
  2.1 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心理环境。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注重师德修养,以身作则。发挥为人师表的影响力;热爱学生,做到和蔼可亲,发挥情绪感染力,教学中难度适宜,发挥教学的吸引力;排除干扰,控制消极影响,教学管理民主化,营造健康的人际关系,优化学习环境。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教师用爱心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减轻了学生心理上的负担,学习将变得轻松愉快。
  2.2 充分挖掘教学材料的实用和趣味性。数学中的许多教学材料,富有情感,充满智慧。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它们,教学将变得趣味横生。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有意识的补充讲解一些史实、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丰富了知识,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2.3 营造美育环境,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美育环境;教学设计科学艺术,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学组织能力高超娴熟。板书应简洁、科学、优美,教学语言文明规范、准确完美,体态语言自然协调、优美,教师服饰整洁大方,让学生感到教学氛围的美,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数学中的美比比皆是,数学知识具有形式美,思维具有逻辑美,应用具有广泛美,体系内的知识之间具有和谐美。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以美导趣,以美激情,以美启智,诱发学生的心灵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热情和勇气。
  2.4 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決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掌握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观念;创新意识;合理评价  目前,我九中中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苦,學生学得累,然而学生却没得到应有的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校学生来源比较差,基础知识薄弱,学困生学习兴趣不浓,优等生课堂上吃不饱,学困生课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
期刊
【摘 要】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课堂教学占据的时间最长。那怎样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段,渗透心理教育呢?一般来说,教材出现心理健康渗透因素的时候,自然是最好的契机,但有时候又不能割裂课堂教学的整体,把语文课上成心里教育课,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恰当的教学契机。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
期刊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几年,通过多次的培训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只有切实做好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够在教学任务繁重、高考压力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高效的人才。结合本人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谈一谈自己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些认识。  1 影响实效性的几个因素  1.1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会出现盲目教学,教学的方
期刊
“有效教学”从评价标准的角度来解释是指教师在社会资源耗费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通过教学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而在义务教育阶段,节约资源最直接的体现是不要以牺牲学生的业余时间或身体健康为代价,努力让学生在课内就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和谐统一发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认识上,从
期刊
【摘 要】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关于人文精神,历来有不同论述。人文精神的内涵应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質等。  【关键词】语文;创新;思维  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
期刊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就我对初中的生物教学谈谈以下的几点看法。  1 有效备课  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2
期刊
【摘 要】课堂并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会出现一些意外而具有意义的情况,即动态生成。设境导入是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前提;追问启思是构建数学动态生成课堂的关键;互动交流是构建数学动态生成课堂的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动态生成  1问题的提出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并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
期刊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应该说大部分教师能自觉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活动,课堂上能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构建新知,使其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越来越多地被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所代替。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讲求教学策略,精心设计、灵活组
期刊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促进者.一堂好课不是精心设计的做秀,而是一次敞开心扉的自然朴实的交流;一堂好课不是精美教案的展示,而是积极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过程;一堂好课不仅要看热闹,更应关注有价值的提问、思考、讨论与交流的联动;一堂好课不是看教师的精彩纷呈,而是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的美妙结合.一堂好课,更多的应该体现它的自然与深刻,规范与活跃,平等與洒脱。教师要积极关注教师的教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