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业4.0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工业4.0、“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等相关概念,然后介绍了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模式,其中包括“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新特性、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模式应用,让我们大概了解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新内容;随后,根据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现状提出了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就其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工业4.0 “互联网+” 生产性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027-02
  一、有关概念
  1.工业4.0。“工业4.0”是2013年3月德国提出的,其描绘的是智能制造的宏伟蓝图,这是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就是把工厂中的所有制造资源和加工设备形成网络,半成品和原材料连成物流网,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中形成的决策运用到现实生产中,从而达到智能生产甚至是大规模生产的目的。由于在生产中所有的环节联网物理系统都能掌握,因此我们可以预知各个环节中半成品的健康状况。建立合理的维修和保养的方式,确保尽可能节约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在产品报废以后,我们还可以检测到还具备价值的零件,重复使用,避免大量浪费,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实现可持续生产。
  2.“互联网+”。“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即创新2.0时代,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跨界融合,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促进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催生出各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服务业态,发展壮大新兴业态。
  3.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的服务部门分离出来的新型产业,是制造业的配套服务业,它依賴于制造业,存在企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中。生产性服务业是第三产业,主要为其他产业提供市场化的中间服务,即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融合,因此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度高、专业化程度高和与产业融合度高等特点。
  二、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模式
  “工业4.0”和“互联网+”要求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必须进行革命创新,否则我国经济不会得到实质提高,因此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应运而生。
  1.“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互联网系统改变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商业模式,传统服务业融合互联网技术形成了全新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如滴滴打车,用户可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打车,不论用户在哪里,互联网用户通过发出的打车信息,位于距离用户最近的出租车司机接收后会在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样不仅节省了用户的时间还节省了提供服务的另一方的时间,总的来说是社会最优的。互联网系统还可以实现差异化服务,满足个性化定制。如个性化定制创新业务和移动O2O营销创新模式,线上线下结合,现在全国性的互联网系统比较成功,而“互联网+”可以使地区性的商家资源面向地区的市场,为每一个地区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差异的服务。不仅如此,由于“互联网+”本身的配置功能,互联网系统可以改善生产性服务的资源配置,打造全流程服务,促进二、三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2.“互联网+”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通过新型网络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如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智能技术等,以技术创新牵引商业模式创新如互联网金融服务、物联网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云服务等,以商业模式拉动管理创新如远程监控、智能决策,最终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完成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3.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新特性。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具有更加复杂的顾客交互过程和顾客参与行为,在网络环境中,顾客可直接登录网站执行相关操作活动,缩短了顾客参与的时间成本,并且在虚拟的互联网环境中,顾客可以享受到更加真实的服务体验。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受到信誉和企业形象的影响较大,由于顾客是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因此顾客会对这些服务持观望状态,而如果是一个具有高大形象的企业提供的服务时,顾客会更有可能选择这个服务。互联网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受到顾客与顾客之间交互行为的影响,并且创新周期明显缩短,因为新服务从概念生成到服务产品传递的过程越来越短,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也促使企业缩短服务创新周期。
  4.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模式应用。就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而言,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结构相对均衡,应运而生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初步形成,如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中央商务区等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有利于将资源聚集在一起,形成范围经济,有利于使北京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更有利产生规模经济。
  生产性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而在“工业4.0”和“互联网+”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互联网+”物流则要首当其冲。“互联网+”物流是在物流中运用互联网思维对物流全局进行重新审视,对现有物流运行方式及物流思维的全面改革。例如,马云拥有的阿里巴巴公司。阿里巴巴公司拥有电子商务集团、智能物流骨干网和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三大支柱,并以大数据和阿里云网络平台为支撑,成功的营造出了融“三流”于一体的产业生态。
  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商业模式是“先制造、后销售、再消费”,消费者被动地去接受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而在工业4.0背景下不仅可以使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而且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企业将用户接入产品设计、制造、交付的全流程中,通过规模化的模块实现定制生产,用户只需将不同模块进行选择与组合,就能构建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个性化产品,进而企业根据其需求进行制造生产进而销售,实现“先个性化定制、再制造、后消费”新型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   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创新建议
  1.生产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偏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发展尚处于较低水平,市场不完善,布局分散。除了少数的传统的服务业外,其他刚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程度普遍较低,垄断过度,行政色彩浓重,造成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能得到实现。
  (2)个性化定制发展受限。现阶段是工业4.0的起步阶段,企业没有形成比较规模的生产系统,生产设备不达标,因此在产品生产的质量上会出现些许问题,有可能满足不了个性化定制的要求。并且由于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速度较快,个性化定制的提出可能会被他人共享和盗用,因此需要使用知识产权在分享和保护中做一个权衡,从而影响个性化定制的发展。
  (3)高科技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生产性服务业是近期新兴行业,目前处于萌芽期,在各方面都不成熟,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仍然偏低,目前可以看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科研投入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并且以政府投入为主,而政府投入又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邮电通信、金融服务等少数行业,因此造成生产性服务业中高科技含量低。同时,我国国内市场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足,中国经济长期是粗放型发展的模式,造成服务业占比偏低,不注重中间服务需求,高端服务需求市场也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4)高层次服务人才匮乏。服务行业当前从业人员数量比较多,但生产服务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行业,尤其在工业4.0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许多非技能员工将会被新技术所替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人才,生产性服务业是建立在技术和知识基础上的产业,而目前的从业人员素质不能适应未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求,更不要提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问题了。在一些特殊的领域,如金融、财会、研发等高级管理部门,这些对人才有很大的需求,而我国对这些人才的供给显然不足,低端的金融、财会、研发人员处处可见,可这些不足以弥补我国对高层次服务人员的需求,这将会成为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5)整体创新能力、创新强度和创新动力不足。我们现在一直在讲创新,可是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先不用说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大多数企业注意不到创新的重要性,企业资源创新投入能力不足,或者是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设备投入。现在大多数企业所倡导的创新主要为模仿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缺乏根本性创新,缺乏自主创性能力。并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动力不足,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严重滞后,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创新发展理念。
  2.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发展建议。
  (1)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社会化信息化水平。生产性服务业是新兴行业,目前正处于成长期,因此社会化信息化水平不高,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从宏观方面考虑,政府应完善市场结构,对现有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体制改革,对现有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调整,防止过度垄断,不良竞争,降低生产性服务业进入门槛,考虑到政府方面,同时也要考虑到市场方面,发挥出市场的调节作用。微观方面,企业可制定详细的企业创新交易模式的发展规划,引进较先进的新兴技术,运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将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方面集成起来,实现对企业的全方位监控,为企业决策和制定战略提供数据信息。
  (2)建立特色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集聚是现代各行各业发展的最终趋势,通过集聚、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形成规模经济。不同的地区根据各自地区不同的优势,集聚成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合理规划和有效开发管理,形成规模优势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工业4.0和互联网+大环境背景下的技术优势,如大数据、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虚拟与实体充分结合,建立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3)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服务业人才,强化人才支撑。企业的核心是人才,没有人才的企业就不具有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因此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企业获得人才的途径有很多,可以向国内外市场招纳优秀人才,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管理经验,做到技术标准、行业法规与国际接轨。企业也可以选择自己内部员工,让他们接受专业化培训,真正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才。
  结论
  工业4.0和“互联网+”大背景下给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了机遇,同样也有挑战。面对机遇,我们要好好把握,在把握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相关控制。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点在于将虚拟的互联网与我国相关的服务业进行融合,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达到我国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这一设想相当完美,但应用到具体实际中去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而成,所以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探索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 贾莹,王铁山,徐玲.基于“互联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5,20(5):97-99
  [2] 韦福祥,宋琳曦,李金凤.互联网环境下中国服务业创新模式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7):101-107
  [3] 张春霞,彭东华.环首都经济圈新规划下廊坊生产性服务业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时空,2014(10):112-114
  [4] 陶金泽亚,吴凤羽.工业4.0背景下的个性化定制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5(21):17-18
  [5] 孙浩.工业4.0时代的生产性服务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0):87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
  [作者简介:陆娜娜(199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南京财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责编:若佳)
其他文献
BiogeochemicalcyclesofseleniuminAntarcticwater¥XiaWeiping(DepartmentofOceanography,OldDominionUniversity,Norfolk,VA23529,USA)...
ChangesoflandscapepatternanditsinfluenceonenvironmentinDonglingDistrict,ShenyangCity,China¥ZhaoYi;LiuZhenguo;XuLan(Instituteo...
摘 要:随着现场总线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控制技术由自动化向智能化过渡成为可能和必然。海洋生产平台上广泛应用的MCC(马达控制中心),随着技术的发展,由普通型发展为智能型成为一种趋势。  关键词:现场总线;智能MCC;海洋生产平台;趋势  1 概述  现在海洋生产平台多数采用传统的MCC,只包括机电元件和普通仪表,而且所有连接都是通过硬接线实现。生产平台一般有三到四层甲板,用电设备分布在不
RapiddeterminationofwastewaterCODusingMn(H<sub>2</sub>PO<sub>4</sub>)<sub>2</sub>ascatalyst¥SunJianhui;XiaSiqing;SunRuixia(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ience,H?..
Sino-CanadianHigh-TechCenter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SCH-COREisajointCanadianChinesecenterinthefieldofenvironmentalenhance...
期刊
反腐倡廉是政治生活中一个高度关注的话题,是我党巩固执政的关键任务之一。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在反腐败方面开展斗争,通过制定政策、开展群众运动,来有效预防与治理腐败
PromotingsustainableagriculturedevelopmentbyimprovingtheefficiencyofchemicalfertilizersandsoilnutritionsLiJiyun;LiuXiudi;Zhou...
PropertiesofmercuricreductasefromaHgCl_2-resistantfungusWangBaojun;LiWenzhong;YangHuifangInstituteofMicrobiology,ChineseAcade...
Biophotonemission,freeradicalandtoxicityofbenzenetoaquaticbiosystems¥WangYingyan;WangJiguang(BeijingMunicipalResearchinstitut...
NeutronactivationmethodintheanalysisofenvironmentalobjectsG.M.Kolesov(V.I.VernadskyInstituteofGeochem。&Anal.Chem.,RussianA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