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服饰的精妙幽微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是对京剧一无所知的门外汉,也会被京剧服饰的华美所震撼——缤纷的色彩、精致的刺绣、繁复的图案,令人叹为观止。众所周知,京剧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布景多为虚拟,真正讲究的是“景在身上”。京剧服饰可谓艺术中的艺术,不但位置举足轻重,内涵更是博大精深。梨园界有句老话叫作“宁穿破,不穿错”,剧中人所穿服饰昭示着其身份地位甚至是性格命运。
  梅兰芳先生创立的梅派艺术在服饰上进行了许多可贵的创新,“化俗为雅、化浊为秀、化板为灵”的翻新修改随时都在进行。梅先生对中国古代仕女画和女神像、雕塑等颇有研究心得,他撷取其中的古典元素活用于戏服之上。《唐人传奇》中提到红线的额上贴“太乙花子”(唐代妇女的一种装饰),他在设计《红线盗盒》的服装时,也采用了这种装饰手法。最初,红线手持一条大棍,梅先生认为视觉效果不协调。经过不断的改进,最后形成执云帚拿剑的装扮。基于古代女子的生活方式,梅先生还创造出若干适应戏曲特点的古装服饰,并演化出“拂尘舞”和“绸舞”。
  承父衣钵,“大衣箱”郭春慧
  京剧服饰,又名戏衣,俗称行头,是京剧演员所穿戴的服装、鞋帽的统称。如蟒、靠、褶、帔、衣、盔帽、鞋靴等。《扬州画舫录》一书中提到:“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为衣、盔、杂、把四箱。”旧时,戏班的行头按照类别分别放置在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以及盔帽箱等之内,各有专人管理,而该负责人则被称为“大衣箱”“二衣箱”等。
  按老规矩,大衣箱置放文职身份的角色所穿服装,如蟒、官衣、帔、褶子等;二衣箱置放武职身份的角色所穿服装,如靠、箭衣、抱衣、夸衣等;三衣箱置放水衣、胖袄、彩裤等,鞋靴也一般放在三衣箱;盔帽箱专置盔、冠、巾、帽。演员化完妆后,先到三衣箱穿内衣、戴护领、穿鞋靴,随后按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到大衣箱或二衣箱穿衣,最后到盔帽箱戴盔头。
  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的服装师郭春慧做“大衣箱”已经34个年头了。他的父亲郭岐山是追随了梅兰芳先生一辈的“大衣箱”,梅先生仙逝后又成为梅葆玖的服装师,其认真敬业的精神一直为梨园界的同仁所称道。小时候,郭春慧就喜欢跟着父亲泡在后台,看他有条不紊地忙碌着。1980年,18岁的他继承父亲衣钵,进入北京京剧院。这行对他来说,既是兴趣爱好,也是水到渠成。
  “六哥,今天穿哪件?”这句话在后台反复响起,“六哥”便是指郭春慧。离演出还有三四个小时,郭春慧和同事已经赶到剧场,将演出服从航空箱中取出,熨烫平整,成套地挂在衣架上。细心是干这行的首要特质,京剧服饰有着严格的规定,万万不可穿错戴错,否则就闹了笑话。从小跟着父亲学,自己又肯下功夫,多看多练,久而久之摸了个门儿清。什么戏什么角儿穿什么衣服在哪个箱子的什么位置,就像电脑存了档,瞬间就能调出来。
  此次“双甲之约”,郭春慧全程跟随。他表示:“‘双甲之约’世界巡演得到了国家和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媒体的宣传力度也是空前的。作为梅兰芳剧团的一名幕后工作者,我感到非常荣幸。”遇上像《梅华香韵》这样由若干折子戏组成的大戏,肩上的任务就更为繁重。头一折《天女散花》,除了主演,还有20个罗汉和20个小散花,舞台上有40多个人同时表演。“服装师的头脑要清楚、灵活,干活儿要麻利,所有服装的位置心中有数。我们速度越快,演员们就能腾出空来歇口气、喝口水。”郭春慧说道。
  一般来说,演出结束后已将近10点。演员卸妆后陆续离去,郭春慧和同事一起将堆积如山的戏服叠好,分门别类装入箱中。“戏服要反叠,以免损坏弄脏绣活。”他强调。如果戏服被汗水浸湿,必须赶快喷上二锅头,“一来去味儿,二来蒸发快,还不起蛾淋(北京话,水印)。”这也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方法,既简单又环保。郭春慧介绍,戏服一般由真丝制成,手绣的图案极易掉色,因此不能水洗或是干洗。
  郭春慧的同事魏明辉负责管理盔帽箱,包括冠、帽、盔、巾和髯口、耳毛、鬓发等。“盔头以纸质为主,用铁纱或铁丝构建框架,分量轻、运输方便。”魏明辉提到“双甲之约”的重点剧目《穆桂英挂帅》中涉及了许多盔头的使用,穆桂英出征时披蟒扎靠、戴帅盔、插翎子,杨宗保头戴荷叶盔,杨文广戴紫金冠、杨金花戴七星额子……
  盔帽的制作工艺大都比较复杂,一个盔头通常需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由于材质为纸,容易受潮塌陷,因此最后必须进行一道防潮处理,“刷一层大漆,也叫‘钢琴漆’。”武将盔头上的翎子取自雄性长尾雉尾羽上最长的两根,长尾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曾有老先生想找替代品,在中间穿根钢丝。但效果出不来,不灵活,只得作罢。”魏明辉介绍。
  服装和头饰必须配合得当,符合人物身份,达到统一的协调美。郭春慧和魏明辉这对好搭档磨合多年,早已达到高度默契,无须过多的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即可知道对方心中所想。
  梅兰芳的古装新戏
  所谓“古装新戏”是指,辛亥革命后,由梅兰芳首创演出的一种旦角穿古装并以歌舞为主的京剧新剧目。1915年,戏曲理论家齐如山与李释勘合作,编写了一出神话故事京剧《嫦娥奔月》,梅兰芳饰嫦娥。在戏曲改良思潮的影响下,梅兰芳根据嫦娥的传说和国画中的古装仕女图,对传统旦角的扮相(主要是头面与服饰)进行了改革,创造了古装戏服。此外,还增加了歌舞表演,并配以舞台灯光效果。
  老戏服中的长衣短袖改为短衣长袖,把肥大的袖口做成一个斜角形,并沿用老戏中长长的水袖。老戏的习惯是短裙系在袄子里,而梅兰芳反其道而行之,将长裙系在短袄外面。为了突出嫦娥的飘逸之美,摒弃了刺绣大团图案,选用素花和浅淡的颜色。作为八月十五的应节戏公演之后,嫦娥的崭新扮相和花镰舞令观众耳目一新。
  第一部古装新戏取得成功后,梅兰芳及其合作者又依据小说《红楼梦》中的有关章节编演了《黛玉葬花》。在服饰的设计上,他从旧小说的插图中寻找灵感,最终的版本是:葬花时,黛玉身着大襟软绸短袄,下系软绸长裙,腰间再加上一条软纱做的短围裙,外系丝带,两边有玉佩;回房时,外加软绸素帔,上缀五彩绣成的8个团花。
  《嫦娥奔月》和《黛玉葬花》各耗时一两个月即完成,而接下来创排的《天女散花》则花费了8个月的心血。梅兰芳受到敦煌石窟壁画和雕像的启发,其中的飞天双手散花,衣裙巾带随风舒展,潇洒轻盈。他遂将戏服水袖改为长绸,但舞动时又不能与天女固有的绸带互相影响,于是几经修改,力争达到最佳效果。《云路》中,梅兰芳穿淡青色古装袄子,系同色腰裙,云肩和腰裙上绣孔雀翎子图案(为避免挂住绸子带,故未采用真正的孔雀羽毛)。而《散花》中,则穿白色古装袄裙,披用珠子穿成带领子的小云肩,系五色珠子穿成的网形小腰裙,胸前挂着由水钻、翡翠、碧玺、珊瑚珠等珠宝穿起来的“五色璎珞”。梅兰芳先生设计的此种形制的服装被称为“云台衣”,后来不断演进发展,与传统的服装造型特色相融合,形成了适用性更强的服装,即现在通用的“古装”。
  梅派古装的创制,在戏曲服装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开拓意义。衣裳剪裁合体,上衣短如褶,裙子系在衣外,以带束腰,袖子也由肥阔而变为窄瘦。这种服式突出了剧中人修长窈窕的女性美,具有现代审美情趣。具体而言,云台衣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上衣为淡青色古装袄子,外披直大领云肩;下裳为腰裙,胯部系小腰裙,腰系黄丝绦,挂玉佩,肩部垂两条风带。
  梅派服饰的精妙幽微之处不胜枚举,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梅兰芳的良苦用心。除了《天女散花》的“云台衣”,《洛神》的“示梦衣”“戏波衣”,《嫦娥奔月》的“采花衣”,《太真外传》的“舞盘衣”“骊宫衣”和《木兰从军》的“木兰甲”等,皆为梅先生所创。这些古装凸显了女性的曲线美,在戏曲舞台上将古代歌舞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梅兰芳先生大胆革新、勇于突破传统,为中国戏曲服装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他文献
尚珂从事教育事业近三十年,主要研究市场流通法制、社会保障制度,曾主持了酒类管理专门行政立法研究、北京老年残疾社会保障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所主持完成的商务部“十一五
目的分析肇庆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HFMD)的季节性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HFMD监测数据,计算集中度和圆形分布,应用Rayleigh和Watson-William检验方法进
去年岁末 ,笔者有幸应邀到台湾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 ,对台湾出版业进行了认真的考察 ,现将走马观花所得报告如下以期加强大陆与台湾同行的了解。一、台湾年出书突破3万种台湾地方
从概念上来说,机械安全并没有固定的定义,在实践中一切机械在工作或者调试的过程中能够对其操作者产生威胁,在此基础上所采取的一系列安全措施都可以说是机械安全的一部分.机
主要分析医学期刊责任编辑的心理特点,以便进一步树立编辑意识,克服不良心理,进而提升医学期刊质量,同时也为日后开展样本心理量表调查量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高墩大跨桥梁桥墩整体在温度的影响下,会使桥墩顶部产生竖向位移.桥墩温度影响产生竖向位移对无缝线路引起线路竖向不平顺.高速铁路特别是对列车安全性与舒适性要求很高,建议
底鼓是矿产资源的深部开采中巷道的一种主要破坏形式,要想很好的控制处理这一巷道破坏现象,就必须研究其破坏机理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合理的治理方案.结合深部巷道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时代的大潮或涌动、或干涸,每个具体的个体在这样的潮流中往往显得渺小无力.但是亦无需妄自菲薄,时代的潮流实在是由我们每个微小的粒子
期刊
高校的体育教育中,排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项目之一,趣味性较强并且深受大学生喜爱,但是同时,排球也是很容易让学生受伤的体育项目之一[1].在高校的排球课中,很多学生因为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