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口溜随想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0425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好编顺口溜。其实,顺口溜能编好,也必须有学习写诗歌的底子。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诗经》的段子,《伐檀》、《硕鼠》、《关雎》等。但是,只是能背而已,不知道什么意思。不是我有多么的用心和少年文学潜质,那是我爸爸逼我背的,背不下来不让吃饭,不许睡觉。
  久而久之,我喜欢上了汉代的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尤其是元曲,极其喜欢。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赵朴初老师的《某公三哭》对我的影响最大,我发誓以后也写这样的东西。可能是自己的文化底子太薄,写来写去,全写成相声了。一心不能二用,相声和元曲不是一个路数,但是下的功夫也不小,所以没能写成元曲,自己也原谅了自己。
  顺口溜自己一直坚持不断地写。拔点高的话,这也是打油诗。
  打油诗并不简单,古代的“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以一口井和两只狗写雪天的雪,估计也是顺口溜出来的,但是遣词排句和构思亦相当讲究,观察生活极其细腻。
  周恩来曾经夸冯玉祥将军的打油诗:“丘八诗体,为先生所创”,因为冯将军自称“丘八诗人”。他带兵进驻徐州,提倡植树造林,为民造福,写了一首护林诗: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有威严,也有幽默。
  袁水拍的“踏着茅房去拉屎,忽然忘记带手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这样的段子,一定要在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叫骂连天的岁月里哼出才有价值。如果盛世里写此文,定收入“低俗”之列。写什么不好,非写拉屎、擦屁股,不雅!
  鲁迅的打油诗雅,但是能传世的是口语化的那些,比如“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一类,让人百读不厌,百用不烦,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挺有意思。而他讽刺“蹩脚”翻译译出牛奶路的那首:“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多少是有一点费解了。(主张“顺译”的赵景深曾经误译milky way为“牛奶路”,参看鲁迅《二心集,风马牛》)
  方成先生的打油诗好,好在他喜欢研究相声,懂口语,掌握和了解语言艺术的魅力。他曾经在一个斗方上写自己的座右铭“学而长思”,然后在边上写上打油诗“平时喜读书,读了记不住,学而不长思,惘然没用处,活了几十年,没少犯糊涂,写个座右铭,或许有帮助。”写得非常精彩。精彩在于,一是绝对上口,大白话,极其合情合理,让人有共鸣;二是压了“险韵”——“姑苏辙”,读来韵味十足。我多少次读,多少次品味,多少次都感到舌口生津,沁人肺腑,滋润心田,舒服极了!
  我写打油诗,抽冷子也出好词句。
  比如写在兵团,早上进山砍柴伐木的情景,撞出“伐木坎坎荡山谷”的句子。“坎坎”二字出于《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是形容伐木的声音的;又如写坐火车赴北大荒离开北京的场景,“燕山的弓,列车的箭,离弦飞奔山海关”等等。但是,真正能让我自己多少感到一点欣慰的,不是排词造句的精巧,而绝对是真情所激发出来的实感。生活一旦真触动了你想要说话的那根神经,你不说都不行,当看到自己有感而发产生和流露出的那些小火花、小智慧,显示出自己那点“小聪明”,美,美不够!
  声明一点,我可绝对不是不想当诗人,不想写正儿八经的诗,说老实话,我做梦都想。但是我知道,绝临峰顶,是每一个对于自己人生,差不多都曾拥有过的梦想。取决于成功的标准,不单单是那高耸的峰顶,有时候可能是攀登心灵中目标的那股动力,只要永远有这股动力,你就永远有希望。
  你们说我有希望吗?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本研究以Sasanishiki/Habataki、Koshihikari/Kasalath构建的CSSL群体为材料,对Sasanishiki/Habataki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中一些株系的杂合位点进行筛选,同时对覆盖Koshihikari/Kasalath第一条染色体的3个系进行扩建。并利用Sasanishiki/Habataki单片段代换系群体分析了水稻株高、穗长、结实率及蛋白含量等农艺性状。在2
以两种野生番茄秘鲁番茄(Lycopersicon peruvianum LA111)、潘那利番茄(Lycopersicon pennellii LA716)和栽培番茄“鲜丰98-7”(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XF 98-7’)为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期刊
昨天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时,我看了一下表,5:49。天色已暗,无风很暖;天气预报说的沙尘和四五级风都没有来。有时天气预报不准也未见得是件坏事。  几十只麻雀在尚未吐绿的爬山虎上叽叽喳喳,声音没有夏天时那般响亮。但从声音听,这些麻雀就不像挨了饿的,它们只是在等待天黑后的休息。  麻雀几乎是每个人认识的第一种鸟,地球上无处不在。我早年去西沙群島,在最偏僻的岛上,也可以看见它一天到晚忙忙叨叨,不知它们的祖先
期刊
有一天,一个人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做实业的、商界的,各种在这个时代里做着实事儿的人,对现状都很乐观,而有些知识分子却总是不满意呢?”我回答说,我可以给你一个复杂又肤浅的答案:经济界的人首先对钱感兴趣,得到了钱满意度就提升,恰如权力爱好者得到了权力就会觉得世界非常美丽;好的知识分子对钱和权力不敏感,却对智识的发扬敏感,倘若看到智识蒙尘,他们就会感到失望。我也可以给你一个简明又深刻的答案:不论什么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