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迹的世界启示

来源 :治理现代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y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成功实践能够给世界如下启示:人类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一条道路;发展中国家应当并且能够破解诸多发展难题;社会主义对于国家发展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制度优势。
  关键词:中国奇迹;世界启示;现代化;发展难题;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18)05-0051-04
  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1](P537)这表明,中国已经开始思考事关全球和全人类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同时,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日益关注东方,人们也开始问: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奇迹能够给世界以什么启示?这说明,人们渴望从中国的成功实践中得到事关全球和全人类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就是中国奇迹的世界启示。
  启示之一:人类现代化
  并非只有西方一条道路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指向,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西方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指出的现代化路径,是以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1989年,在美国政府和西方金融界的推动下,形成了后来被称为“华盛顿共识”的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10项政策主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所谓“共识”在拉美推行后,拉美国家连续发生经济和金融危机,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两极分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可以说,不仅仅在拉美国家,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泛滥的新自由主义令广大发展中国家饱尝苦果。
  人们开始反思:现代化是否只有西方一条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有力地证明,现代化绝不是只有西方一条道路。
  中国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摆脱了对西方路径的依赖,是一条成长于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认真总结自身和世界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并乘势而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当中国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想的发展路径和辉煌成就时,世界开始注目东方。
  中国道路向世界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强有力的政府、混合经济、宏观调控,同样可以成为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它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混合;是计划与市场的混合;是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混合;是“市场经济学”与“人本经济学”的混合。“总体上看,这种制度安排是对西方模式,特别是美国模式的超越。”[3](P123-124)巴瑞·诺顿也说:“中国的经验极大地强化了如下这个一般规则,那就是当一个经济体系中的市场要素和非市场要素处于一种健康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时,就会发生经济增长。”[4](P43)事实有力地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最有力地推动了本国的发展,这恰恰是与西方所推崇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相区别的。
  中国道路能够有效打破发展中国家“后发劣势”,这是因为:
  首先,中国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能够有力推动世界新秩序的构建。在和平共处五項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一方面合理运用国际规则,另一方面又必须改变那些不合理的国际规则。中国越是发展,发展中国家打破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机会就越大、筹码就越足。
  其次,中国道路能够有效聚合全社会的力量,更有力地打破发展瓶颈。在中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一开始就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认识,是实践中的“国家行动”。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的先行者。在科技和人才方面,中国的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和尖端科技上实现攻关,更好地培养国家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体制优势的直接体现。
  此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的快速增长,以及中国政府对资本、土地、能源等重要战略资源的掌控,使中国拥有强大的国家力量。这就使中国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地改善民生等,办成其他国家很难办成的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启示之二:发展中国家
  应当并且能够破解诸多发展难题
  从外部看,发展中国家发展面临“后发劣势”;从内部看,发展中国家发展面临诸多两难。
  “发展”与“稳定”的两难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但是,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政治社会动荡,政治社会动荡又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现代化所引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系统性变化对原有社会阶层结构、利益关系和思想文化造成强大冲击,而国家又缺乏足够的制度性和组织化力量来缓和和解决这些冲击,导致了“发展”与“稳定”难以兼容的局面。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频频遭遇宗教冲突、社会动荡,现代化进程被严重干扰或打断就是例证。
  “开放”与“自主”的两难
  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对外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封闭的代价,是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状态;而开放的代价,往往可能是丧失独立自主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权力。西方国家以巨额投资、经济援助为诱饵,使众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向西方资本敞开大门,按照西方游戏规则行事,从而导致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政策上难以自主决定,事实上丧失了经济主权和其他方面的主权,成为资本主义链条上的被动一环。拉美国家经济长期依赖外资,一旦外资撤走,本国经济就面临崩溃,就是典型的例证。
  “助推”与“攫取”的两难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是希望本国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的,也都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助推经济尽快发展起来。但是,在国家和社会的财富快速增加起来的过程中,政府这只曾经的“助推之手”很难禁绝不正当的获取利益行为,从而成为伸向财富领域的一只“掠夺之手”。而“助推之手”一旦蜕化为“掠夺之手”,经济发展就会遭到严重扭曲,出现畸形的经济增长,从而发展难以健康长久。
  中国道路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两难命题。
  从制度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重视宏观调控,强调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
  从政治上看,与诸多发展中国家党派林立、攻讦不止以及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纷繁芜杂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提供了合理有序的民主政治参与渠道,能够相对有效地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拓宽了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整合力,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特别是能够提供一种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监督,能够避免政党间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定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内耗,使中国共产党既能广纳各党派、各群体的智慧,又能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从经济上看,中国国有经济牢牢掌握着能源、交通、金融等重要工业和服务业,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土地资源一直坚持全民所有。中国强大的国有经济和宏观调控能力,能够有效防止发达国家控制本国经济命脉,保持政治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一方面有利于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防止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资本优势控制本国经济的要害部门。陈锦华等指出:中国“是一个任何跨国公司都难以搞定的庞大经济体,且有强大的公有制经济,在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和制度方面牢牢掌握着控制权,并且秉持让多家外资企业展开竞争以推动国内产业经济发展的理念,能够坚定不移实行开放,其结果,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吸收如此之多的跨国公司,能够迅速有效地融入世界”。[5](P320)
  从领导核心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走向胜利的政治保证、领导保证、组织保证。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6],因此始终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7]
  马苏德·汗认为,“植根于孔子、老子和孙子的教诲的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与现代经济体系的结合,创造了一個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新模式。中国模式尽管有其特殊性并主要适用于中国经济,但依然拥有许多普遍的、全球性的维度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8](P90)
  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总结和吸收了古代中国、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一整套治国理政的经验体会,这些中国智慧包括:
  独立自主。无论外部世界和舆论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和解决国内国际事务,从来不会依附于、屈从于任何外部势力,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的问题。
  实事求是。中国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优先解决什么问题;问题需要怎样解决,就采取什么方式解决,并且不断从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探索规律性的认识。
  开放包容。一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以开放的胸怀、包容的心态看待新生事物和外部世界,有益的就提炼、升华、推广,有用的就拿来为我所用,不疑神疑鬼,不故步自封。
  反思审慎。对于未来发展愿景,采取坚定不移的态度;对于自己走过的路,采取深刻的反思反省的态度;对于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采取深思熟虑的态度,边走边看,边做边想。
  启示之三:社会主义对于
  国家发展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制度优势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并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能够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9]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体现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体现为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社会主义给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有力的思想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要解决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正如列宁所言,其“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10](P160-1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能够使中国获得巨大的制度资源和制度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开放时期逐步丰富和完善的崭新的社会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和优势。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社会主义使中国找回了失落已久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 版社,2017.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0-28(01).
  [3] 张维为.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 想[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4] [美]巴瑞·诺顿.中国发展经验的奇特性和可复制性 [M]//王新颖.奇迹的建构——海外学者论中国模式.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5] 陈锦华,等.中国模式与中国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2.
  [6]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N].光明日报,2016-07-10.
  [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7-02.
  [8] 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关注中国——41位驻 华官员谈中国共产党[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
  [9] 孙业礼.梦想 道路 旗手——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之际[N].人民日报,2016-06-29.
  [10] 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欧洲博物馆与全世界的博物馆一样,面临着同样的机遇与挑战:联结多样化的观众群体,提供参观藏品的便利,创新博物馆的实践.像世界同行-样,欧洲博物馆正通过创新的方式迎接这些挑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战略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对做好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曾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
第22届欧洲博物馆协会年会将于2011年移师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主办方哥白尼科学中心是一座崭新的场馆,位于华沙的中心地区,于2010年秋正式对外开放。哥白尼科学中心占地面积2000
[摘要]我国应对全球化冲击和影响的最有效武器就是要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一方面,承接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资源;另一方面,又注入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新鲜血液。今天我们倡导中国精神应继承传统、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与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当代中国精神建构应该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中国梦为目标追求,以社会主
2018 年11 月16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暨期刊评价峰会在京举行,峰会发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 综合评价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我国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制度创新,是粤港澳地区融合发展的前瞻性指导。本文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考察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从制度供给、要素
绿色发展落实基层的实践中,既需要理论叙事的宏观话语,更需要基层生态环境的切实改善。本文以内蒙古M水库社区发展及环境变迁为观察视角,通过对该社区自1958年建设之初60余年
摘 要:在我国城乡和城市的行政管理关系存在“上管下”体制机制的框架下,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不仅要横向地协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城乡关系,也有必要注意纵向地协调上下级地区之间的城乡关系,改变过去发展要素较多地向上集中、向中心聚集的状况,通过更多地向农村、向基层配置发展资源要素,创造出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城乡关系;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0 文
<正>自2015年11月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都在积极部署和推进该项工作,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了新认识,但对于到底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如何进行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