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即胜境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yna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有一位香港富商给我讲过他的发家史。
  他是福建人,早年家中一贫如洗,父亲扔下他与母亲去了异乡打工,母亲又为了两个馒头跟着邻村男人跑了。他从小就胆子大,听别人说偷渡去香港能发大财,便东拼西凑了一笔钱交给蛇头,坐着船离开了家乡。
  偏偏他的命实在不好,乘的船遇风浪靠不了岸,在海上多漂了一个星期。蛇头怕遭到搜捕,无论他们怎么哀求也死活不给他们开舱门,船上无粮无水,狭窄的舱里同伴们陆续死去,最后竟然就剩了他一个人活了下来。
  抵达香港后他身无分文,也无人相助,饿得奄奄一息。去乞讨又被人痛打,剁烧鹅的刀子擦着头皮飞过来,他吓得落荒而逃。
  山穷水尽,他没有绝望,忍着饥饿观察了半天,做出了一个决定。
  那时香港到处是擦皮鞋的小工,坐在路边招呼客人,把皮鞋用最快的速度擦得锃亮,赚取一点儿赏钱。
  他盯上了一个小工,后者给一个客人擦鞋的时候,他凑了上去。
  他说,您好,我想给您讲个故事。
  小工以为是乞丐要捣乱,伸手就要赶他。却被客人拦住,好奇地问,你要讲什么故事?
  他说您爱听什么样的故事我都可以讲,反正您至少要在这里擦十分钟的皮鞋,枯坐实在无聊,有我讲故事解个闷儿,可以打发时间嘛!我什么故事都知道,偷情的、绑票的、杀人的、骗钱的……您想听什么都可以。
  客人同意了。于是在这十分钟内,他抓住机会,绘声绘色讲了个邻村寡妇与小鞋匠苟合的故事。客人听得哈哈大笑,临走时不但付了擦鞋费,还把剩余的零钱赏了他当小费。
  那擦皮鞋的小工也觉得这做法有趣,便同意他跟着自己。只要有客人上门他就讲故事,用以揽客。他跟了那小工几个月,赚了一笔小钱,买了一套擦皮鞋的工具,开始单干。由于他嘴巴甜,会聊天,回头客也多,不日便成了那条街上最红的擦皮鞋小工。再后来,他存钱投资,眼光精准,逐渐发家,直至今日成为小有名气的富商。
  有趣的是,如今他在一些重要的谈判间隙或是饭局,还是会说那句话:“我来讲个故事吧。”
  他的故事总是讲得有声有色,诙谐生动,得到的效果也相当令人满意。往往不太熟络的合作伙伴会因为一个故事而拉近距离,一场胶着的谈判也因为气氛的融洽而变得松动微妙。“这是我制胜的独门法宝。”他不无得意地说。
  “这么多年,我在商场上遇到无数次绝境。每当穷途末路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不要试图在短期内掌握别人的优势,要利用长处,在最艰难的环境里充分自信,让自己找到一种如鱼得水的节奏,才能掌握主动权,把绝境转化为胜境。”
  二
  台湾著名的旅游业大亨郭正利,曾拥有40亿元新台币身家。在他最辉煌的时候,豪车名宅,极度奢华,连剪个头发都要过万元;还斥资1600万元迎娶日本山代温泉乡首富的独生女新滝祥子,可谓人生赢家。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投资房地产失败,一夜之间不但身无分文,还欠下15亿元新台币的巨债,连妻子都选择与他离婚,不肯共担债务。“以前亿来亿去,现在百来百去”,完全是他的真实写照。
  绝境中的郭正利并没有寻死觅活,他觉得母亲做的麻油鸡好吃,便讨来秘方,试做之后发现相当美味,便开起了麻油鸡店。一碗麻油鸡卖150元新台币,生意好时,竟然也收入不错。他说:“我从小苦过来,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即便吃稀饭配肉松,还是过得下去!”
  记者去采访他,回来写道:“冬至那天,光是电话订单就有二百碗,只见他耐着性子调火候慢炒鸡肉,然后施展大厨架势,爽灌米酒及麻油下锅,厨房立即芳香四溢,他接着小心盛碗,不让汤汁洒出,动作十分谨慎细心。郭正利得意地拿出摆摊卖麻油鸡的影片,片中他在街头摆了一个大炉子,他宛如‘叫卖哥’上身,边烹调边推荐他做的麻油鸡是世界第一好吃,不少妈妈婆婆驻足围观,被他逗得笑呵呵,还有人举大拇指喊赞,然后打包了好几碗麻油鸡。”
  如今的郭正利专心卖麻油鸡,他对于在美食界再度翻身也抱有充分的信心,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能達到“百家连锁店”的目标。
  无论最终能否成功,这种不曾躲债跑路,不曾自暴自弃,反而选择积极求生的心态,真真是把逆水行舟活成了顺流而上的精彩。
  三
  人生三起三落,谁都可能遇到山穷水尽之时。
  哭告放弃,颓废度日?还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如沙漠中的一棵孤草,随风摆正身形,无水自然深根?
  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三毛的《白手起家》。
  那间撒哈拉沙漠里的破败房屋,高低不平的水泥地,电线上密密麻麻的苍蝇,水龙头里浓绿的液体,对面就是巨大的垃圾场,煮饭的水是抽上来的浓盐水,没有锻炼过的女人要独自买回十公斤的淡水,甚至还会遇到偷东西的邻居……
  三毛这个有趣而坚忍的女人,她讨要来装棺材的外箱,荷西亲手做家具,旧的汽车外胎弄成了红色坐垫,彩色的条纹布剪裁出同色系的沙发和窗帘,深绿色的大水瓶插上一束旺盛的野地荆棘,买来沙漠老头儿雕刻的石像,还有家人寄来的细竹帘卷、棉纸灯罩,以及林怀民那张黑底白字的“云门舞集”……一步一步,打造出那间“甜甜的小白屋”,成为“全沙漠最美丽的家”。
  有客人来访,惊叹:“天呀!我们是在撒哈拉吗?天呀!天呀!”
  那样的土壤,同样孕育出极美的气氛和情调。
  无论多么艰苦,都能游刃有余,自得其乐。
  让荒芜的日子开出似锦繁花,把满目疮痍经营成一片绿洲。
  绝境与胜境,只差一字。
  绝望还是逐胜,只差一念。
  拉斯·努列写过一首小诗,叫《这条路也许》。只有短短三行字:
  这条路也许
  不通向任何地方,
  但有人从那边过来。
  一切只在于心态,不在于运气。
  何必害怕无路可走,尝试迈出一步,你便是那个“从那边过来的人”。■
  (刘金子荐自《中外书摘》)
  责编:Ester
其他文献
一饭店的阿姨,给一个瘫在床上中年女子送餐,这中年女子,据说是三十七八岁,每次送餐的阿姨到了楼下,只能用电话告诉她,她就在七楼的窗户里把一钥匙包往外扔,阿姨捡起钥匙包,拿出钥匙,再把饭菜送上七楼。  這天,中年女子在往外扔钥匙包的时候,却砸到一个女子头上,砸出一个大包了。这位挨砸的女子报了警,警察来了,也引来了一些街坊和路人。  街坊和警察都告诉被砸女子,这是一个残疾人,家里经常没人。受伤的中年妇女
期刊
关羽是中国的“义”之典范。历来受封建君王尊崇,各地皆立有关庙,而以其老家山西运城的解州关帝庙规模最大。据说当地县令曾挨着关庙盖了个关夫人庙,直到庙宇落成,方才暗呼糟了!毕竟关夫人姓甚名谁?有何事迹?请看正文分解。  “花关索”的故事  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曾引《蜀记》材料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大意是说,吕布被围困时曾遣秦
期刊
我们在升降梯里晃悠了将近五分钟,才到达井筒底部。整个过程很安静,只有升降梯和轨道摩擦发出的叮当声清晰可闻。  进入矿井底部,我们看到了很多老旧的铁矿石运输车,它们曾在昏暗生锈的隧道里来回往返、昼夜不息——这就是位于德国萨尔茨基特市的康拉德铁矿。1867年至1976年间,铁矿运营的时间超过一个世纪。但现如今,这一废弃铁矿有了个新身份。  如果计划进展顺利,康拉德铁矿五年内将储存德国核电站产生的30万
期刊
抱怨是有多种形式的。有些抱怨层次是比较高级的,通常的形式是通过幽默、笑话来表达内心的意图。如美国有一名人讲话时被人扔鞋袭击,他低头避开袭击后说:“这鞋有42码。”一句话,引来哄堂大笑。这种化解矛盾的能力,水平是较高的。你说这话纯粹是表扬吗?那就错了。“这鞋有42码”,已說明这鞋是一只大鞋了,是具有攻击力的尺码了。这话很巧妙。  有些抱怨则显得很官腔。那是一种抽象肯定,具体否定。来人先说去年,前段的
期刊
一  有一天,闲着没事,我问媳妇,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结婚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  她说,有啊,醒来的时候听见你在厨房忙,陽光打在被子上,猫在伸懒腰,狗打了一个哈欠,接到妈妈的电话问,现在孕吐还很厉害吗?  她说,你出差回来,我去火车站接你,站在火车站东出站口看着一大群人往外走,想想里面有一个你,自己就站在那里傻笑,然后你向我招手。  她说,每一次我哭的时候,每一次我害怕不知道该怎么迎接小生命,
期刊
人人都有一张脸,脸上的眼睛与肌肉常会随着内心情绪的变化而运动,这种运动构成的表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脸色。有人喜欢见风使舵,善于察言观色;有人则坚持公理,有主见,在脸色面前选择闭眼。  我认为,能否在上司脸色面前闭眼,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个人对自由、自尊之重视,二是社会公平、开放的环境,三是个人要有才华与本领。  一个人按社会的公序良俗、法纪办事,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以不伤自尊为最基本的要求
期刊
昨晚听来一个小故事,颇为感慨。故事是这么说的:  一个农民工,骑着单车,不小心把路边的一辆奔驰给蹭了。  左右为难之际,一个男子走过来,说:“赔得起吗?”  “赔不起。”农民工说。  “赔不起,还不走?”男子说。农民工迟疑了下,踩着单车走了。途中他回了下頭,发现跟他说话的男子掏出车钥匙,坐进奔驰,开走了。■  (哲水荐自《羊城晚报》)  责编:天翼
期刊
前几天和老汤姆聊天,我们聊到了各自父母的理想。他和我講了自己爸爸的故事:  “小时候,我爸的村子里有个猪肉档,主人是一个杀猪的胖子。  “那时家里穷,吃不上几顿肉。有空的时候,瘦骨嶙峋的老爸就会站在档旁的柱子后面偷看胖子切猪肉。  “每天早上开档,他都会看到胖子把一排五花肉用力甩在桌上显眼的位置,啪一声,然后大喊一句:‘这块是我的,你们买其他。’  “饥肠辘辘的他,那时心中就已经暗暗立下了目标,以
期刊
《五杂俎》卷十六“事部四”记:苏辙在政府部门工作,有老朋友求他办事,没有成功,就来找他哥哥苏轼。这个时候,苏轼在研究院工作,没什么实权,也办不了什么大事。  蘇轼就给老朋友讲了个挖坟的故事:  我听说,有个人,很穷困,他就以挖坟为生。一天,他挖开一座坟,见一人,光着身子坐在那儿,对他说:我是杨王孙,是裸葬的,哪还有什么东西接济你呢?一天,他又去挖开一座坟,还是个皇帝,皇帝坐在那儿对他说:我是汉文帝
期刊
喝茶文化发源自中国,时至今日,不管中西方都产茶也爱喝茶,投入饮茶研究者也多。不少科学实证发现,喝茶可抗老化、防失智、提升免疫力及预防癌症等,但医生提醒,这些正面研究都是以“热茶”为主,喝其他类型的茶虽没坏处,但无法肯定有无好处。  饮茶对健康有什么好处?  长期投入临床饮茶研究的医生指出,饮茶研究多是利用绿茶萃取,找出最有效益的茶多酚浓度,进而调查动物的肿瘤是否减少或消退,或对其他健康状况有无正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