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小麦生产的抗旱措施及其增产效果

来源 :湖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fl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991年秋播,荆州地区遇到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百年未见的大旱。自8月至12月中旬,140天内全区降雨仅72.3mm,远不及地面蒸发量。连续旱情直接影响到小麦地不能及时耕整,种子难以落地,播后难以出苗,已出苗田块基本苗少,已有的基本苗分蘖少。小麦的基本苗、冬至苗、惊蛰苗均为历史上最低年份,严重地影响了我区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由于小麦生育期间的抗旱措施抓得较紧,促进了小麦苗情向好的方面转化,取得了1992年夏收小麦比预期效果好得多的收成,成为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
其他文献
<正> 江汉油田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潜江市境内,汉江西岸,属于四湖地区地势最低洼地带。耕地面积24000余亩。1975年以前,中低产田面积占80%以上。根据土壤普查结果分析,本区中低
<正> 目前防治稻瘟病的良好药剂主要是三环唑,品种过于单一.为了挖掘优良品种,1991年我们进行了瘟特灵(广东江门农药厂生产)防治稻瘟病的多点试验和较大面积的示范.现将结果
苏长茄(早熟品种)在大棚冷床内播种,分别于破心期和1,2,3,4,5片真叶期分苗。试验结果表明:1叶期分苗叶片数、开展度、茎粗、最大叶片面积、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干重、根干重、
<正> 小麦生长发育不仅需要大量元素,而且需要微量元素,只有同时满足其对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养分的需求,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探讨在我市土壤条件下
<正> 一、概况 神农架及长江三峡地区独特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形成了多种食用豆类作物生存繁衍的基础。长期以来,本区食用豆类作物种植十分广泛,豆类作物在山区人民的食物构成
<正> 稻飞虱在枣阳市已上升为稻区的主要害虫,1987~1991年的5年间就有两年大发生。为此,我们在前几年调查的基础上,对1991年稻飞虱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
<正> 棉花上由于长期单一使用有机磷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致使棉花主要害虫棉蚜、红蜘蛛产生严重抗性.为了克服害虫抗性,保持拟除虫菊酯的优良杀虫杀螨效果,延长使用年限,我们
<正> 棉花桃肥的施用在我县经历了一个从不施到补施到普施的过程。1983年前棉农对桃肥倾向于不施,若施也是补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增加棉花后劲,多结桃、防早衰,提高产量和
<正> 湖南保靖县梨树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据1985年3月调查,全县有21个地方传统品种。但这些品种当中,优良品种少,劣质品种多,早熟品种少,晚熟品种多,因而很难在生产上大量
<正> 由于黄龙病的迅速蔓延,使我国南方柑橘生产遭到严重的威胁,而防治这类病害的根本性措施是培育无病苗木。1972年美国Murashige T.et al.首创STG(Shoot-tip Grafting)茎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