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式教学的初中化学复习课课例研究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工业造纸为线索,从走进造纸工业,探讨废水成分,废水的初步处理三个环节,让学生掌握有机物,碳循环,酸碱盐和净水等相关知识。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体悟化学的学科价值,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造纸;主题教学;依纲据本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1-0058-03 中圖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1.018
  一、教学背景
  临近中考,以题海战术为主要模式的复习课堂已经让学生和老师都十分疲惫,而且学生的基础知识大多也掌握到位,目前这个复习阶段,学生真正需要一节怎样的化学课?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教学可以加速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内化及长期记忆,近年来符爱琴名师工作室一直致力于研究化学的主题式教学,让化学教学的载体更情景化、更生活化,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笔者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选择以工业造纸为载体,既立足书本,带领学生回归书本知识,查漏补缺,又提升了学生在新情境下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造纸原料、工艺、废水成分、废水处理的分析,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酸碱盐、碳循环、净水等相关化学知识。
  2. 通过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按化学学科特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造纸废水的处理,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化学,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感受到化学的学科价值和学科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化学、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感悟历史,“燃”起学习热情
  师:述说纸的发展历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化学在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Q1】你知道纸有哪些用途?请至少说出10种。
  师:纸有很多用途,其中最重要的用途——传播知识文化。纸的发明,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造纸工业。
  2.走进造纸工业
  (1)介绍造纸原料
  【Q2】 请大家思考我们所使用的纸张的最初的原料是什么?绿色植物是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实现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在这个反应中体现了能量如何转化?
  过渡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充足的氧气,从而维持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之间的循环。
  设计意图:初中化学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因此中考仍把规范使用化学用语作为考查基点。2018年中考考试说明上明确提出“了解一些对人类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其能力要求为A级,即识记,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1]。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中考前对知识的复习扎实到位,而不是眼高手低。
  (2)了解造纸工艺(图2)
  师:在造纸工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碱液高温蒸煮,利用碱液的强腐蚀性溶解某些有机物。请大家回忆书本,猜测碱液中的成分(链接书本P47烧碱用途、P54纯碱用途)。
  【Q3】 请你找出书本第七章课后的哪个趣味实验也用到了类似的原理?
  【链接书本P50】叶脉书签的制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对书本上知识做深入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仔细研读教材的习惯,特别是书本上的课后习题,趣味家庭小实验等。
  师:通过碱液高温蒸煮,然后切割,我们就可以得到纸浆(图3右)。
  【Q4】 纸浆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大家猜下可能是什么物质?
  【生】猜想:①淀粉②纤维素③蛋白质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分组实验,检验纸浆主要成分。
  【物质检验】
  淀粉检验:取样,滴加
其他文献
·  摘要:利用pH传感器,对强酸、强碱分别与cH3COONH4溶液反应前后溶液pH的变化进行探究,得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图,同时根据曲线图分析得出了“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有难电离物质生成(如水、能溶于水的弱酸或弱碱等),离子之间便发生了反应”这一结论,并给出了本实验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离子反应;pH传感器;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
家乡的小吃,总是游子心底最美好的回忆之一,里面有童年的气息、妈妈的味道。泉州的小吃有这方面的特点,但又不止于此。  让泉州游子魂牵梦绕的烧肉粽、面线糊、元宵圆等众多名小吃,大多至今仍是独门小店,各自经营,漫步街头的时候,便会不期然地与之相遇。这些本土美食家对选料、工序有着近乎固执的坚持,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坚守,让我们在一品美味的同时,得以感受到原始的精致与用心。  乡愁里的肉粽香  到泉州,免不了要
摘要: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之一,其教学内容具有“宏观联系微观”“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作用,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两条主线,一条是方法线,即通过“电子转移一化合价变化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表征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归纳出“结构一性质一表征一应用”这一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条是认知线,即通过探究生产生活中真实的氧化还原反应,归纳出“观察现象一提出假设一证
摘要:本文针对“溶液”复习,通过硝酸钾、氯化钠在两支试管中发生的溶解现象来创设一组能够贯穿整节复习课的情境,将相关知识点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融合在实验与计算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复习转化为有趣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促进概念的建构、提炼和固化。  关键词:实验;计算;融合;溶解现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9-0077-03 中图
北京-满洲里  陌生的熟悉,熟悉的陌生  执行从北京经满洲里往莫斯科路线的K19是一列俄罗斯列车,采用欧洲夜车标准,宽敞、豪华。红色的车体,上面用中、俄文写明:莫斯科—北京,以及中途经过的城市。乘务员全部都是俄罗斯人,英语和汉语都很糟糕。秋末初冬更是旅行淡季,车厢里乘客寥寥,让人一下子很难适应这意料之外的清净。当列车启动的时候,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声响,一种熟悉的火车旅行感觉又跑了回来。  由于乘
摘要:基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设计重构与提升的处理思路,对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练习与实践”栏目的教育功能与价值进行探讨,认为可以通过活用“练习与实践”栏目,使它在课前引入、课中巩固、实验教学、课外延伸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练习与实践;教育功能;教育价值;优化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8-0008-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
古格王国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象泉河畔的土丘上。沿山麓直至山顶,整个建筑群都是泥土的颜色;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为皇宫、庙宇和普通百姓的民居。虽然大部分的房屋都已经坍塌,但从历经几千年留下的残垣断壁中仍可以看出当初这片宫殿的雄伟壮丽。  古格王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是吐蕃王朝王室的后裔在阿里地区建立的地方政权,前后历经700多年。到17世纪,王朝内部发生了由僧侣策动的政变,政权
Paddington now happily settles with the Brown family and becomes a popular member of the local community. He picks up a series of odd jobs to buy the perfect present for his aunt Lucy’s 100th birthday
从我国西南最大、最古老的商埠到胡焕庸线的西南端,从中国远征军、滇缅公路到“中国翡翠第一城”,云南省腾冲县在众多边境城市中是最有极致感的一个,拥有不少独一无二的标签,“马帮文化”、“翡翠文化”、“侨乡文化”和“抗战文化”在此交融并生。交通条件的限制使腾冲自觉不自觉地保留了难得的清净与古朴。今天,无论是行走在绮罗古镇上,还是到固东刘家寨观看宋代传人的皮影戏,抑或在滇西道教圣地云峰山上凭崖临风,把玩种水
游泉城,急不得。要真正了解这座城市的性情,不妨抚平心境,放慢脚步,到老街老巷走走、听听、看看,说不定,在某个胡同的拐角处会邂逅意想不到的美丽。  旧时的济南,街巷众多,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那些蜿蜒曲折、纵横交错的老街巷,像一卷卷民间故事绘本,生动讲述着济南的生活史。  单看这些街巷的名字就很有意思:非常窄的巷子叫墙缝巷,短的叫耳朵眼巷,长的叫竹竿巷,拐了一道弯儿的叫镰把胡同;金家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