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化思维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1986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对于现在逐渐普遍的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所带给我们的视觉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书籍装帧设计特别是文字内容上的设计明显更胜一筹,所以,纸质阅读是不可能被数字阅读所替代的。而在书籍设计中视觉化思维可以更加激发作者的创作灵感,提升读者的接受度和联想性。视觉化思维把抽象化的概念转化成图像化,有了这个过程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以及多元化的思考与想象。
  【关键词】:视觉化思维;书籍设计;运用
  相对于现在逐渐普遍的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所带给我们的视觉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书籍装帧设计特别是文字内容上的设计明显更胜一筹,所以,纸质阅读是不可能被数字阅读所替代的。而在书籍设计中视觉化思维可以更加激发作者的创作灵感,提升读者的接受度和联想性。视觉化思维把抽象化的概念转化成图像化,有了这个过程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以及多元化的思考与想象。
  一、视觉化思维激发受众想象
  书籍的前期制作都可以使用视觉化思维,比如从选题的确定、架构的建立到体例的制定都可以用到视觉化思维,它不论你是团队合作还是个人的创作都可以用到,有认知学者认为人们大脑最活跃的时候,往往是画面模糊的时候,它能够激发人们更多的联想,不会把人固定在一条确定的轨迹上思考问题。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树状图或者是思维导图来呈现一本书的架构,主干是这本书整体的理念或者是主张,它的分支可以是这本书的支撑理念的章节,而想象延伸出来的一个个例子可以是枝干的树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源源不断的联想,作品的条理会更加清晰羽翼更加丰满。它非常适合头脑风暴,能够使团队成员尽快地进入角色参与到思维碰撞中,并感受到共同创作的无限乐趣。
  视觉化思维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现,它包括了纸张、文字、条目、图画,可以看出书籍的视觉呈现还是很难的,它是书籍设计者杂糅多学科知识发酵的结果。像架构的建立可以通过视觉化思维来完成,在文本撰写和呈现时,也可以通过延续文字、图片和图形等联想式的多种表达方式,它同样会吸引读者并会带给读者全新的冲击和体验。以 《人类创新足迹》这本广东教育出版的书为例,这本书最初就只是一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字典,主体就是由一个个小事件组成,但在这书稿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图表,这些图表记录的是作者的思考过程,这就使书籍的内容变得更加有趣没那么枯燥,并且再现作者的视觉化思维的过程,使人耳目一新。
  二、视觉化思维强化书籍直观性
  有人认为,视觉化思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逻辑思维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是有一定理由和依据的,而视觉化思维是具有更大创造性的思维。它是以视觉上所看到的为意向展开思考,突破一般的认知方式,主观直接地去感受展开联想与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说,视觉化思维是设计师用自己的方式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将这种思维与创作相结合,就是把语言展现成视觉的过程。视觉化思维不仅用于创造领域,它在任何脑力思考上都是可以被运用的。
  视觉化思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当你把你的想法用一个图形或者是其他的图案展示出来做成思维导图时,你就已经开启了视觉化思维。视觉化思维可以使你抓住一闪而过的灵感,因为你一旦没有快速记下来很有可能会忘记,也可以使你的思考更加系统化有逻辑,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你更多的想象。
  视觉化思维是图形化的、我们所能看到的一种表达方式,它通过图形、表格或者更高层次的视觉表现来表达创作者的思考或主张。视觉化思维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可以激发接收者的想象,使接收者变成参与者,况且,视觉上的感受更能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力量。有人说过,要把文字或者其他的思想植入接收者的内心,最好的方法不是通过一段又一段的文字,而是通过具有情感诉求的视觉,毕竟,视觉所具备的情感力量,是书面上的文字或者声音所没有的。或许,这就是它魅力所在。所以,运用视觉设计的手段去表达你所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样,你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持久、更深刻的具有情感的记忆。
  三、视觉化思维加深作者意图
  对于一般图书的设计来说,我们可以运用视觉化思维来表达,通过一些视觉工具来提升它的效果。1.我们需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需要通过我们能看到的一些视觉效果和通俗的表达来呈现。很多人都觉得国内外的一些优秀的作者能把非常深奥的知识或原理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的手法如或多加图形表格或多加图文案例等等尽力讲解得浅显易懂。而不是越写越深奥,越写越晦涩难懂。如著名的美国医学博士斯宾塞 · 约翰逊,他《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用生动而有趣的寓言故事表现现代的一些西方的深奥的管理办法。一座奶酪城表示着我们的无穷的欲望,四个小精灵表示我们社会中的各类人性,在生活的迷宫中寻找着希望的出路,这些生动的视觉场景让读者们既有趣又容易接受这些中心内涵。
  视觉化的表达形式有着两种方式,语言表达是其一,其二是视觉化工具的表达形式。像《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作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述这就是利用了视觉化的语言。作者通过插图的形式,也是视觉化的传达方式。相类似的方式还有图表、标签等。这些学问都是“深入浅出”的,这些学问,不是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它是不会轻易的被作者所驾驭的,但是思维方式和观念才是关键所在。我們要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就需要通过直观的视觉化设计,《中国建筑 · 自然组曲》出版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它写中国建筑的一本小百科。书中运用东方水墨意蕴图解的方式来解说中国的建筑。同时,他结合了中国人为人的方式和处事的道理来说明古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本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通过书中图解的方式和简单的文字述说表达出来。
  在当代的时代下,通过这种视觉化的体例设计,本文在阅读心理快速消费的情况下是越来越符合了,现在的阅读的大众潮流是更便捷、更迅速、更易懂。为了使大家都能快速的适应这种心理,大众图书正在尝试着做出一些改变,制造一些轻松阅读的场面,体现出寓教于乐的特点,摆脱传统的那些模式来吸引更多的读者。作者在体例设计或者创作的过程中,应该以读者为主,照顾到读者视觉接收的感受。比如,字距、行距不宜过近,段落不宜过长,这样使读者容易失去兴趣,这样都是需要进行考虑的,可以参考手机阅读的屏幕字量。一般手机的屏幕容量为70字左右,一般70个字后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阅读点,这样的话,读者在阅读中就不会失去阅读的兴趣,也不会在长文中产生视觉疲劳。纸质的图书中也可以参考这种设计,每段三四行左右,适当的插入一些标题式、链接式的语言,来迎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一些醒目式、概括式的标题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的感觉,也能够快速的读懂大概的内容。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视觉设计,让我们懂得了视觉性对图书的重要性。这个视觉代表点适用于某一观点的或者知识点的陈述,通过一些具有传达性的视觉设计,让消费者、读者能够快速的识别信息。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手机阅读已经快速的发展起来了,在网上就可以阅读到很好看的书籍,不仅方便携带还价格便宜,这些都在改变着我们的阅读习惯。但相对于纸质书而言,它更能够给我们带来阅读的感受,书中层次更加的鲜明。它可能不能够给我们带来光、电、声的感官感受,但是书的油墨味以及翻动书的声音更能够给我们带来独有的触觉、嗅觉、视觉、听觉体验。在当今的这个时代,要保留纸质书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出版者就必须要保留这种传统载体带给读者的阅读乐趣及习惯。而视觉化思维或许能够在纸质图书上带来一点新鲜的效果,通过视觉设计和视觉化工具,为读者提供阅读时不一样的感受,为传统的纸质图书创新,得到新的一种效果。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戏曲艺术渐渐失去了往昔的辉煌,整体发展环境严重滞后,不仅从事研习戏曲表演的专门人才大量减少,在中国文化中的整体地位格局也有所下降,因而受到观众冷落。戏曲艺术的衰落具体表现为戏曲剧场卖座率下降、观众观赏兴趣不大等。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传统文化建设,鼓励和推进戏曲艺术的振兴,从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戏曲艺术人才培养、戏曲舞台演出、戏曲艺术进课堂等诸多方面投入巨大的精力,201
期刊
【摘要】:壁画中的色彩是在一定程度上当时社会的映射,因此,壁画的色彩与当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就是以壁画中色彩关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研究中心,进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透过壁画来分析到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而有益于还原当时的风土人情。  【关键词】:壁画色彩;周围环境;影响  1.我国壁画的发展以及特点  1.1我国壁画的发展历程  壁画,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在墙壁的画,具有装饰以及美化建
期刊
【摘要】:现代景观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比较简单搭配景观的设计,而是在不断的追求让视觉的元素能够融入到景观当中,使得景观的设计能够更加的自然和谐。那么如何将视觉的元素融入到景观的设计当中,让景观能够从视觉的角度达到更加美化,这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视觉元素;景观设计;美化  目前,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很大一部分的设计师通常都对景观所具有的功能性是非常重视的,但是,通常给人们所产生的视觉的印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进行阐述,提出了声乐艺术的审美标准,进而体现出声乐艺术中的审美价值。听众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听众更好的倾听声乐艺术,感受其蕴含的文化情感,进而促进了听众文化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声乐艺术;审美内涵;艺术价值  一、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  声乐艺术经过不断发展,其内容与形式随着时代变化,其中内容不断结合时代主流思想,形成独具时代特色的声乐艺术。这也让声乐艺术具有
期刊
【摘要】:本篇文章以Adobe Photoshop CS6版本为例(以下简称PScs6),介绍了利用Photoshop软件中的通道抠图、调整边缘等方法对人物更换背景、利用修饰工具、高斯模糊滤镜和高反差保留滤镜调整人物皮肤以及利用颜色填充、设置图层混合模式和填充调整人物发色和妆容等方法。  【关键词】:Photoshop软件;抠图;滤镜;图层混合模式  正文:上世纪80年代末,Adobe公司推出一款
期刊
【Abstract】:Today, the yellow duck has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cultural hotspots, In London, Osaka, Sydney, Sao Paulo, and Amsterdam, almost twelve cities have been enthusiastically pursued, in 1992,
期刊
【摘要】:楚绣品是战国时期最为出色的丝织绣品之一,其纹样华丽,构思巧妙,绣工精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将以战国时期的经典绣品代表对凤对龙纹绣浅黄绢面衾为例,探析其审美与功能的统一,并通过对比古今绣品,来了解楚文化的魅丽。  【关键词】:绣品;对凤对龙纹绣;面衾;审美;功能  1、绣品的审美表现  丝织绣品作为楚文化颇具特色的一部分,随着楚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到兴的过程。《史记
期刊
【摘要】:自北周时期王褒入关,将南方二王蕴藉秀美的书风带入北方,自此敦煌书法开始融合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南方书风。隋唐时期,由于唐太宗的推崇,全国上下竞习王书,敦煌书法受王羲之影响之深广均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从王羲之《十七帖》、《兰亭序》临本等敦煌遗书中足见其影响。  【关键词】:王羲之;敦煌书法;影响  一、王羲之与敦煌书法的历史渊源  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的终结期,是古体向今体逐渐过渡的时期。从敦煌遗
期刊
【摘要】:方闻将风格学、形式主义、图像学等西方理论思想与中国文人书画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视像结构分析”的风格理论研究方法。他在文章著述中通过“风格分析”,打破中国原先以感性经验为主的真伪鉴别方式和史料编纂的旧局面,充分揭示了中国山水画风格与流派的传承和变异,从而展示出西方视觉语汇下中国山水画的新面貌。  【关键词】:风格分析;方闻  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在时代背景的需求下,逐渐向现代化转型。中国
期刊
【摘要】:今天的中国经济飞速增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不少人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这种经济能力提升为个性化需求奠基,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专业的室内软装设计为自己量身定做家居环境,这就是软装设计的个性化需求。而在各种文化快速、深入交融的今天,这种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软装消费已开始走向定制化。  【关键词】:软装设计;个性定制;生活方式  根据最近一项消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软装家居饰品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