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你漫漫地走好

来源 :青少年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m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6日 晴
  卖油翁是宋朝欧阳修《归田录》中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卖油翁》中的主人翁,我们教学参考用书上这样分析的,卖油老人是作者正面歌颂的人物,它通过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刻画出其人身手不凡,睿智、从容、谦逊。在展现自己的“倒油神技”,秒杀陈尧咨后,卖油翁没有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没有虚夸或自负,只是说了句“我亦无它,惟手熟耳。”这种技艺当大宋朝可谓无双了。真的是完人一个了,还有谁敢言“人无完人”!我肯定不答应。
  我认为,就欧阳修这个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家而言,他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主题是值得我们后人探讨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先来看看卖油翁这篇小说的前世。据陈友冰《欧阳修两篇<卖油翁>比较》一文说,《卖油翁》有两个版本,最早见于民间流传的《笔说》,后才见于《归田录》中。《笔说》版: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日:“无它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日:“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日:“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归田录》版: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它,但手熟尔。”康肃忿然说:“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它,惟手熟耳。”康肃笑而谴之。(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采用的是此版本)
  略加對比,不难发现,欧阳修差不多重写了《卖油翁》。只保留了原来的故事内核,修改后的《卖油翁》不仅在思想上得到了深化、题旨的表达上更加强化,而且人物形象也更加生动,情节关合也更加紧密,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修改后的语言更加准确、细致、生动。如“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变为“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各种教参都会告诉我们,《卖油翁》讲的整熟能生巧的道理,这其实是20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一种观点。欧阳修真正要讲的是射箭这种技能,其实和倒油一样,没什么了不起的,对于文人士大夫而言,射箭和倒油一样毫无意义,丝毫不值得自豪。体现出宋朝的一种重文轻武的价值观与人才观。
  历史上,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武人当政,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多少英雄豪杰纵横驰骋天下,多少帝王竞折腰,全凭弯弓射大雕,“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习武成为时尚,是时代的潮流,可到了大宋,特别是北宋,变了。北宋开国君主太祖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一根杆棒等齐身。打下四百军州都姓赵,得了天下,彻夜难瞑,何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怕啊!因此有了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没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君臣悲剧,皆大欢喜,文官当政,权收了,财收了,自唐以来的地方割据局面结束了,中央的权力空前集中了。这一观点似乎很有市场,看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2课《卖油翁》一课“积累拓展”的练习四。有人认为,从这个故事可以读出弦外之音:宋朝有重文轻武的风气。但是有人可能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觉得阅读时的“质疑”也很有意思?
  不管你有多大本领,做人都要内敛,要含蓄,要低调,不要张扬自满。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和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在道德修养方面,核心的内容有恭敬、礼让、谦虚等。由此看来,卖油翁是作者刻意设计的一个角色,他要以表面上的老练内敛做一个封建社会谦谦君子的形象代言人,同时还担负着说教陈尧咨们使之觉醒的任务,这从结尾作者所安排的“康肃笑而遣之”也可见一斑。从卖油翁作为说教者这一角色在文本中存在的作用来看,他不能谦虚;若是谦虚了,他不会“释担”“睨之”,更不会秀酌油之技教导陈尧咨,就达不到作者借故事说事的目的了。
  那么,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精神对话和人格塑造的过程,因此,与教材的对话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本解读。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但最终是教本。
  语文阅读对话不是一般意义的漫反射般的文本解读,她是包含着教育的要求与期望、甄别与选择的文本解读。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文本就在那儿,和我们进行着平等的对话。我们不能轻视甚至是漠视文本的存在,粗浅地解读文本,简单地利用文本,更不能草率地超越文本,把解读文本变为侵略文本、自由创造。所以说我们教参讲本文通过描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两件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是科学的,是符合正能量的。
  于是乎,我告诉学生:孩子们,据专家研究,欧阳修写本文可能本来是想要表达他“重文轻武”的思想,想要指出“精湛的箭法与高超的倒油水平其实都‘无他,但手熟尔’,‘没什么了不起的’,根本不值得夸耀”。但是,学习了本文后,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勤于练习、反复实践,即可熟能生巧,达到一定的境界,进而掌握事物的规律。
  学无止境,我们要始终谦虚诚恳,戒骄戒躁,踏实进取。
其他文献
3月15日  晴  感謝蠡园的桃花,她用缤纷的花朵、艳丽的色彩、美丽的风貌,给了我哲理的启迪;也感谢母亲,让我懂得了要奋进努力的道理想  这次数学周测,我考得并不理想,只有97分,连100分都没满,就因为最后一道大题解方程时不小心算错了一步,导致一下子扣去了12分,从前十名一下子跌到了班级中游。  我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家中。母亲得知这个讯息后,没有说什么。只是轻叹了口气,说:“我们去蠡园散散心吧。”
期刊
10月6日 晴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被视为人生的终极三问,其中“我是谁”放在首位,可见自知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自己是非常难的,但一旦做到自知.生活中的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所以才有了这句“人贵有自知之明”。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观察自己,感受自己,自知有什么难的呢?但事实上,许多人耗尽一生,也不过是活了保尔·柯察金口中那“碌碌无为”的生活;许多人到了老年,懊悔自己还有很多事想做,他们
期刊
11月25日 晴  我们这一家子可真不简单呢!可谓卧虎藏龙,每一个人都身怀绝技。下面我就向大家说说吧。  “厨神”奶奶  说起我的厨神奶奶,那可真是了不得啊。一般的厨师都有一个圆滚滚的大叶子吧。我的奶奶就有一个大肚子。有人提出了不能以貌取人,那我告诉你我奶奶是長得像厨神,确实也是厨神。  有一次,我生病了,胃口很不好。奶奶为了让我吃得下饭,专门给我炖了一锅美味无比的汤。回来后,奶奶说:“乖孙女啊,
期刊
11月19日 晴  我又见到了那座桥,的确很偶然。  它呢,一点都没变,而曾经常伴着它的老人和小孩,却好久没来了。  清晨,我背着书包与它擦肩而过。傍晚,我带着一身疲惫与它失之交臂。  我不经意地一抬头,重新认识了这座桥。  依稀记得,一位老人拄着拐杖在这座桥上伫立着。无论酷暑还是寒冬,这个老人总会每天准时来到这座桥上。即使老人的背影略显孤独,他的身旁总有一个蹦蹦跳跳的孩子。这座桥顿时有了生机与活
期刊
11月21日 晴  幼时伴我长大的邻家姐姐给我讲白雪公主的故事,百听不厌。我唯一發表过的见解是:白雪公主的后妈好坏啊!天底下的后妈没有一个好人!直到她走过我的世界,我的观点发生了改变。  那年生日,爸爸领同一个陌生的阿姨,我与她素不相识,可爸爸却要求我唤她一声“妈妈”,我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孩子会有两个妈妈吗?愣了不到一分钟,我便反应过来了:原来,我和白雪公主一样,都有了后妈:  爸爸和她为了让我接
期刊
11月13日 晴  再见.南方的你。再见,我的故乡。  在温柔似水的年华里藏着我们所有快乐的往昔。  青石岩壁是你,落日红霞是你,小径落花是你,任我大马行空.让我最欢喜的还是你。  江南地道的烟雨,郁郁葱葱的草木.池塘里偶尔冒出头的小鱼都是你时不时带来的惊喜。蜿蜒的山形让顽固的水泥也变得随你心意,只那一丝丝的不协调也随风散去.你在路旁偶尔绽放的花朵,让小草簇拥着变得万分可爱。  坐在绿峰山的阶梯上
期刊
1 月23日 晴  我父亲对我一点儿也不关心。  这是我认为的。在我小时候。妈妈就因为工作忙的原因,她不得不把我交给父亲,但是父亲也很少回来,于是,我就只好由奶奶陪护着.  但我一点儿也不难过,奶奶很宠我,只要奶奶存哪儿,我就在哪儿。妈妈偶尔回来就戏称我是奶奶的“跟屁虫”,从妈妈关爱的声音中可以听出,她是很在乎我的:父亲却不这样,他只会板着脸极不友好地问我有没有惹奶奶生气,从来都小会问我怎么样,就
期刊
11月18日晴  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也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话都是至理名言。可是在我的心中,书不仅仅有这些作用,而且还是我真正的朋友。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书是不同身份的好朋友。  书有时是一位生物学家。她带着我领略微观世界的风光,让我明白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让我了解到昆虫的基本特征,花朵如何传播花粉;有时带着我一口气下潜海底两万里,饱览海底世界动植
期刊
5月2日晴  每一次的五一假期都是十分快乐的,这一次的五一假期,我们全家人来到久违的方大公园。  方大公园中空气清新,林木葱茏,放眼看去,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有说有笑,好不快活!  走进方大公园,我们看见这热闹的景象,心情大好,兴致勃勃地走向娱乐场所。  我和弟弟经过商议,决定去玩惊险刺激的碰碰车。爸爸和姑姑给我们买好票,我和弟弟便直奔场地内选车。  我和弟弟一人一辆,直接进入“碰撞”之中
期刊
10月12日晴  有一个哲学家,对他的学生说,“我这里有一个苹果,是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一闻,这个苹果香吗?”学生们一个个闻了苹果,有的说这个苹果有淡淡的香味,有的却说没有香味。哲学家笑了笑,对他的学生们说:“这是一个蜡制的苹果。”  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人不禁会问:“这是一个蜡苹果,为什么还有些人能闻到苹果的香味呢?”是因为哲学家的“刚从果园里摘来的”这个原因吧?哲學家怎么会错呢?  许多人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