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睢宁县肉鸭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 肉鸭;产业现状;发展措施 ;江苏睢宁
睢宁县的肉鸭发展至今已有近10年的时间,饲养品种为优良的白羽肉鸭,加工产品有板鸭及鸭副产品。现在发展到年存栏11万只,出栏132万只,拥有养鸭专业大户96户,已初步形成鸭苗、饲料供应、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睢宁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1目前我县肉鸭产业发展现状
1.1区域分布
2006年全县肉鸭饲养量3 000万只。当前肉鸭存栏300万只,其中有父母代种鸭2万套。我县肉鸭养殖主要分布在睢城、庆安、古邳、魏集、凌城、邱集等镇,年肉鸭饲养量超过2万羽的农户有1 000个;年出栏50万只以上的集中连片饲养基地10个,饲养户200家,年出栏500万只;年出栏200万只以上的规模场(户)4个,出栏肉鸭800万只。肉鸭规模化养殖占养殖总量的近1/4以上, 2007年全县肉鸭养殖量将突破3 300万只。
1.2种鸭生产情况
种鸭养殖发展迅速已成为睢宁县养鸭业的一大亮点。目前,徐州惠农鸭业有限公司是我县一家集种鸭繁育、肉鸭饲养、饲料加工、肉鸭屠宰、冷藏销售、禽病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该公司现已在睢城镇、邱集镇建立了2个樱桃谷SM3父母代种鸭场,现存栏种鸭2万只,年生产苗鸭 1 000万只。
1.3肉鸭加工情况
目前睢宁县肉鸭加工企业主要以徐州惠农鸭业有限公司为主,年加工能力超过1 000万只,并已形成了肉种鸭养殖、孵化、肉鸭生产、饲料加工、肉鸭屠宰一条龙式的生产加工模式。由于肉鸭生产产业化程度较高、产业化链条日渐增粗拉长,已成为睢宁县农业产业化富民项目,年产值1亿元以上。
1.4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睢宁县肉鸭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03年,徐州惠农鸭业有限公司率先通过了江苏省农林厅的无公害肉鸭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现其饲养规模达 2 400万只,占全县肉鸭加工产品产量的 70%左右 。培育了惠农牌肉鸭商标品牌,提高了睢宁肉鸭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1.5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肉鸭养殖的快速发展,市场的需求是外在动力,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牵动则是内在动力。目前我县已建成了年加工规模在1 000万只以上的徐州惠农鸭业有限公司肉鸭加工基地。基本形成集种鸭繁育、肉鸭饲养、饲料加工、肉鸭屠宰、冷藏销售、禽病服务中心为一体的肉鸭产业体系。该公司通过“公司 基地”、“公司 协会”、“公司 农户”的形式把企业和农民联系起来,为农户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提供饲料和技术服务、统一收购种蛋和商品成鸭,并制定最低收购价,确保农户养殖零风险、保证农户每只成鸭养殖效益在1.5~2.0元/只左右,有效确保了农户利益,调动了广大农户的养鸭积极性,带动了周边农户走上养鸭致富的道路。2003年睢宁县在徐州惠农鸭业有限公司带动下成立了首家“鸭业协会”,目前,养殖户会员2 500 人,带动1 000万农户,年组织销售肉鸭 3 500 万只。协会和经纪人通过不同的运作方式,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起到连接龙头企业、市场和饲养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广大养殖户连成利益共同体,增强了单个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6肉鸭销售
我县出栏的肉鸭在本地消费量很小(年消费不超过 300万只),大量出栏的肉鸭销往我省南方的城市和上海、浙江、山东、安徽、河南、福建等地,其中 40% 是在本地交易加工后的白条鸭、分割鸭产品,60% 为活鸭。目前我市肉鸭及其产品在出口创汇方面仍是空白。
2存在问题
2.1鸭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
尽管我县目前加工的鸭产品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这些均属初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保存期较短,制约了养鸭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2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
虽然我县商品化肉鸭业总量扩张速度较快,但由于起步较迟,在良种繁育体系上投入少,以饲养原产英国的樱桃谷肉鸭为主。总体肉鸭生产水平不高,饲养规模小、分散饲养较多,上规模的种鸭场(户)不多,管理粗放,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具体表现在肉鸭品种、饲料营养、疫病防制和饲养管理四个方面的基础集成配套、推广应用工作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县养鸭业的技术进步。加之缺乏市场信息,一些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比较明显,生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严重影响养鸭的经济效益和鸭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2.3龙头企业和协会组织带动能力不强
由于我县水禽加工企业、协会组织尚在起步培育阶段,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虽然加工能力已初具规模,但品牌效应尚未形成,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不够强劲,产业组织化程度偏低,市场带动能力不强。肉鸭产品基本上是白条鸭和分割鸭的初级加工为主,熟化、风味精深加工等方面基本上是空白,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2.4禽产品质量不稳定
由于我县水禽生产是以小群体分散饲养为主,疾病很难控制,加之养殖者的技术水平不是很高,水禽防病治病用药不规范,如剂量超标、停药期过短、不对症用药等问题比比皆是,直接导致禽产品质量不稳定,从而影响出口及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度。
2.5产业化程度低
养鸭业资源没有优化配置,还处于农户自发散养阶段,市场风险大。产业链条细,甚至出现断接,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3加快我县养鸭业发展措施
3.1发展思路
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实施名牌战略,把养鸭业作为全县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培育一批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和协会组织,建设一批无公害肉鸭养殖、加工基地,积极引导养鸭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基本形成具有睢宁特色的种苗―肉鸭饲养―肉鸭加工产业链。走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和农户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支柱、以协会为纽带的产业化之路,逐步实现规模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推进养鸭业产业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3.2具体措施
3.2.1建设肉种鸭父母代繁育场。以徐州惠农鸭业有限公司种鸭场为依托,进一步扩繁樱桃谷肉种鸭父母代繁育场,提供优质鸭苗,投建以惠农鸭业为主的科技扶贫养殖园区,扩大本地区肉鸭生产链。
3.2.2抓好标准化生产。通过对肉鸭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诸环节实行监控,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质量管理,提高鸭农防疫意识,减少养殖风险。着重以养殖小区和规模场户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公司 基地 农户”标准化养殖小区模式,规范养殖小区的组织形式、建设管理和生产经营。从养殖生产源头抓起,建立养鸭业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检测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切实加大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推行畜禽产品安全溯源制度;建立畜禽产品质量检测的公示制度,实行畜禽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监管,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2.3做强龙头企业,肉鸭养殖产业化。一是龙头带动,引导肉鸭养殖发展。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积极引进引导各类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外来资本投入现代养鸭业,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资金实力,有现代化管理意识和较高科技水平的企业、专业合作社,使我县养鸭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有真正依托的载体。二是群众自建,培植肉鸭养殖产业。政府通过提供资金贴息和技术指导,引导养殖大户自筹资金带动群众普及发展,使肉鸭养殖逐步进入养殖高潮。三是着力组建专业合作社。重点发挥睢宁县养鸭协会的流通服务功能,依托我县龙头企业的加工、品牌、营销优势,形成养鸭业新的运作机制。
3.2.4大力发展肉鸭产品加工业。以现有的徐州惠农鸭业有限公司为依托,拟建肉鸭深加工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快休闲熟食、羽绒制品等终端产品的开发步伐,延伸产业链,提高肉鸭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肉鸭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3.2.5加强行业间的信息交流。随时掌握养鸭业的生产动态、疾病流行情况、市场发展趋势,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流通中介优势,信息网站的宣传引导、信息服务优势,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经济服务体系。
关键词 肉鸭;产业现状;发展措施 ;江苏睢宁
睢宁县的肉鸭发展至今已有近10年的时间,饲养品种为优良的白羽肉鸭,加工产品有板鸭及鸭副产品。现在发展到年存栏11万只,出栏132万只,拥有养鸭专业大户96户,已初步形成鸭苗、饲料供应、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睢宁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1目前我县肉鸭产业发展现状
1.1区域分布
2006年全县肉鸭饲养量3 000万只。当前肉鸭存栏300万只,其中有父母代种鸭2万套。我县肉鸭养殖主要分布在睢城、庆安、古邳、魏集、凌城、邱集等镇,年肉鸭饲养量超过2万羽的农户有1 000个;年出栏50万只以上的集中连片饲养基地10个,饲养户200家,年出栏500万只;年出栏200万只以上的规模场(户)4个,出栏肉鸭800万只。肉鸭规模化养殖占养殖总量的近1/4以上, 2007年全县肉鸭养殖量将突破3 300万只。
1.2种鸭生产情况
种鸭养殖发展迅速已成为睢宁县养鸭业的一大亮点。目前,徐州惠农鸭业有限公司是我县一家集种鸭繁育、肉鸭饲养、饲料加工、肉鸭屠宰、冷藏销售、禽病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该公司现已在睢城镇、邱集镇建立了2个樱桃谷SM3父母代种鸭场,现存栏种鸭2万只,年生产苗鸭 1 000万只。
1.3肉鸭加工情况
目前睢宁县肉鸭加工企业主要以徐州惠农鸭业有限公司为主,年加工能力超过1 000万只,并已形成了肉种鸭养殖、孵化、肉鸭生产、饲料加工、肉鸭屠宰一条龙式的生产加工模式。由于肉鸭生产产业化程度较高、产业化链条日渐增粗拉长,已成为睢宁县农业产业化富民项目,年产值1亿元以上。
1.4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睢宁县肉鸭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03年,徐州惠农鸭业有限公司率先通过了江苏省农林厅的无公害肉鸭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现其饲养规模达 2 400万只,占全县肉鸭加工产品产量的 70%左右 。培育了惠农牌肉鸭商标品牌,提高了睢宁肉鸭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1.5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肉鸭养殖的快速发展,市场的需求是外在动力,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牵动则是内在动力。目前我县已建成了年加工规模在1 000万只以上的徐州惠农鸭业有限公司肉鸭加工基地。基本形成集种鸭繁育、肉鸭饲养、饲料加工、肉鸭屠宰、冷藏销售、禽病服务中心为一体的肉鸭产业体系。该公司通过“公司 基地”、“公司 协会”、“公司 农户”的形式把企业和农民联系起来,为农户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提供饲料和技术服务、统一收购种蛋和商品成鸭,并制定最低收购价,确保农户养殖零风险、保证农户每只成鸭养殖效益在1.5~2.0元/只左右,有效确保了农户利益,调动了广大农户的养鸭积极性,带动了周边农户走上养鸭致富的道路。2003年睢宁县在徐州惠农鸭业有限公司带动下成立了首家“鸭业协会”,目前,养殖户会员2 500 人,带动1 000万农户,年组织销售肉鸭 3 500 万只。协会和经纪人通过不同的运作方式,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起到连接龙头企业、市场和饲养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广大养殖户连成利益共同体,增强了单个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6肉鸭销售
我县出栏的肉鸭在本地消费量很小(年消费不超过 300万只),大量出栏的肉鸭销往我省南方的城市和上海、浙江、山东、安徽、河南、福建等地,其中 40% 是在本地交易加工后的白条鸭、分割鸭产品,60% 为活鸭。目前我市肉鸭及其产品在出口创汇方面仍是空白。
2存在问题
2.1鸭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
尽管我县目前加工的鸭产品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这些均属初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保存期较短,制约了养鸭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2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
虽然我县商品化肉鸭业总量扩张速度较快,但由于起步较迟,在良种繁育体系上投入少,以饲养原产英国的樱桃谷肉鸭为主。总体肉鸭生产水平不高,饲养规模小、分散饲养较多,上规模的种鸭场(户)不多,管理粗放,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具体表现在肉鸭品种、饲料营养、疫病防制和饲养管理四个方面的基础集成配套、推广应用工作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县养鸭业的技术进步。加之缺乏市场信息,一些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比较明显,生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严重影响养鸭的经济效益和鸭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2.3龙头企业和协会组织带动能力不强
由于我县水禽加工企业、协会组织尚在起步培育阶段,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虽然加工能力已初具规模,但品牌效应尚未形成,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不够强劲,产业组织化程度偏低,市场带动能力不强。肉鸭产品基本上是白条鸭和分割鸭的初级加工为主,熟化、风味精深加工等方面基本上是空白,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2.4禽产品质量不稳定
由于我县水禽生产是以小群体分散饲养为主,疾病很难控制,加之养殖者的技术水平不是很高,水禽防病治病用药不规范,如剂量超标、停药期过短、不对症用药等问题比比皆是,直接导致禽产品质量不稳定,从而影响出口及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度。
2.5产业化程度低
养鸭业资源没有优化配置,还处于农户自发散养阶段,市场风险大。产业链条细,甚至出现断接,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3加快我县养鸭业发展措施
3.1发展思路
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实施名牌战略,把养鸭业作为全县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培育一批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和协会组织,建设一批无公害肉鸭养殖、加工基地,积极引导养鸭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基本形成具有睢宁特色的种苗―肉鸭饲养―肉鸭加工产业链。走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和农户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支柱、以协会为纽带的产业化之路,逐步实现规模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推进养鸭业产业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3.2具体措施
3.2.1建设肉种鸭父母代繁育场。以徐州惠农鸭业有限公司种鸭场为依托,进一步扩繁樱桃谷肉种鸭父母代繁育场,提供优质鸭苗,投建以惠农鸭业为主的科技扶贫养殖园区,扩大本地区肉鸭生产链。
3.2.2抓好标准化生产。通过对肉鸭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诸环节实行监控,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质量管理,提高鸭农防疫意识,减少养殖风险。着重以养殖小区和规模场户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公司 基地 农户”标准化养殖小区模式,规范养殖小区的组织形式、建设管理和生产经营。从养殖生产源头抓起,建立养鸭业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检测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切实加大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推行畜禽产品安全溯源制度;建立畜禽产品质量检测的公示制度,实行畜禽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监管,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2.3做强龙头企业,肉鸭养殖产业化。一是龙头带动,引导肉鸭养殖发展。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积极引进引导各类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外来资本投入现代养鸭业,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资金实力,有现代化管理意识和较高科技水平的企业、专业合作社,使我县养鸭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有真正依托的载体。二是群众自建,培植肉鸭养殖产业。政府通过提供资金贴息和技术指导,引导养殖大户自筹资金带动群众普及发展,使肉鸭养殖逐步进入养殖高潮。三是着力组建专业合作社。重点发挥睢宁县养鸭协会的流通服务功能,依托我县龙头企业的加工、品牌、营销优势,形成养鸭业新的运作机制。
3.2.4大力发展肉鸭产品加工业。以现有的徐州惠农鸭业有限公司为依托,拟建肉鸭深加工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快休闲熟食、羽绒制品等终端产品的开发步伐,延伸产业链,提高肉鸭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肉鸭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3.2.5加强行业间的信息交流。随时掌握养鸭业的生产动态、疾病流行情况、市场发展趋势,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流通中介优势,信息网站的宣传引导、信息服务优势,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经济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