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人类学视野中的赫哲族影像研究

来源 :黑龙江民族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s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赫哲民族影像的梳理解读、总结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发展赫哲民族影像记录的建议,旨在通过以“主位”影像的内视角反思民族发展和建设高质量的民族影像数据库,在建设民族影像文献体系的同时,最大程度转化为经济社会价值.
其他文献
精神扶贫是党和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理念和举措.2020年后,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和乡村振兴的全民推进,扶贫工作的重心从摆脱绝对贫困转向帮扶相对贫困.精神扶贫对于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特殊意蕴.要继续把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放在首位,引导群众在实现物质脱贫的基础上追求美好生活;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激活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积极回应民族地区群众对教育科学文化和知识技能的更高诉求,加强教育扶贫力度,提高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
马骏在少年时期就认识到造成贫弱根源是封建制度和列强的侵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马骏四处奔走联络,组织救国团,组织学生集会、游行、罢课,把天津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向了高潮.他与周恩来、邓颖超等进步青年组建觉悟社,把共产主义思想和爱国运动结合起来,促进了自身革命思想的形成.马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组织派遣到东北开展革命工作,奔走于长春、宁安、吉林、白城、哈尔滨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建立起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在北京市委工作期间,由于叛徒出卖马骏不幸被捕.他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最后英勇牺牲.马骏为民族独立、宣传革命
纳卡民族冲突由来已久,大致分为1988年之前的冲突时期、1988-1994年大规模冲突时期、1994-2020非战非和时期,以及2020年9月至今的冲突再起时期,期间起起伏伏,冲突的病灶一直未得到根除.9月27日爆发的大规模民族冲突既有痼疾也有新症.痼疾是纳卡地区的归属问题、民族仇视问题、文明冲突问题和国际势力干预问题.新症是新冠疫情和经济危机带来的国内矛盾加剧问题,地缘政治经济变化带来的更多国际势力干预问题.2020年11月10日,在俄罗斯的斡旋之下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签署了停火协议,但在痼疾、新症均未解
阿家活佛是清代杜尔伯特旗最大的转世活佛.本文以蒙文《乌珠穆沁旗莫洛木喇嘛传》等资料,订正了有关一世阿家活佛的二处重要问题:一是其认定者应为五世莫洛木活佛,二是其认定时间是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之间.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来,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促进民族治理提升的引领与联系就成为实践维度上的重要问题.党和国家必须要进一步筑牢民族参与治理能力提升的思想基础,强化民族参与治理能力提升的政治建设,确立民族参与治理能力提升的价值核心,防控民族参与治理能力提升的潜在风险,着力处理和解决好民族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以此加强民族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进而带动其对于国家的认同,将会促进各民族共同治理的繁荣发展.
天安精神形成于建党前、发展于建党早期,在反帝救国、爱党爱国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发展而成,鼓舞着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学生和革命群众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义无反顾地投入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的爱国斗争.以天安精神为代表的爱党爱国思想,在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仍具有现实意义,是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
鄂伦春族民歌不仅是鄂伦春族音乐文化的核心要素,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黑龙江地区鄂伦春族民歌文化深入田野调查基础上,就其传承中由于“现代性”进程造成的后继乏人、歌词汉化与歌唱语境消失等问题及成因加以梳理和澄明,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文章认为,文化系统的转型、生产生活方式的变更及人口城镇化发展是主要成因.故此,拓展传承群体、建设“圈群”、强化族群音乐文化认同是鄂伦春族民歌改善传承困境的未来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下称“草原丝路”)于先秦时期开通,是丝绸之路中开通最早的一条,其在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交通、商贸、文化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辽时,草原丝路已成为沿线西域诸国与辽地音乐文化交流往来的主要道路,大量西域音乐文化沿此路进入辽地,充实辽代乐舞文化的种类与形式.使草原丝路音乐文化在我国得以融合发展.其中辽代驯狮舞集西域、中原、契丹文化于一身,通过对驯狮舞图像的研究,以视觉文化为切入点,探寻草原丝路音乐文化对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及中原汉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助力“一带一路”文化溯源.
装饰艺术是渔猎民族民间文化的精神外壳,是表达民族审美心理的特定符号,因而也是最易判明其文化内涵的显著标志.由于特定的渔猎生产方式,北方渔猎民族对自然的依赖是绝对的,其装饰艺术的母题与自然亦是息息相关的.本文从北方渔猎民族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及宗教信仰入手,研究其传统装饰艺术中广泛存在的朴素而深刻的自然母题,并试着将其分类并探寻各自的文化特征.
自汉武帝时代起,中国便具有了华夏—内亚二元性质.古华夏之东夷与东北亚诸部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17世纪起,俄国逐渐占据了东北亚的大半部,并对当地民族进行了持续300年的调查,调查成果丰富,我国学术界很有了解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