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LCO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芳烃转化规律分析

来源 :石油炼制与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nx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选择性加氢-催化裂化集成生产轻质芳烃(LTA)技术在中国石化某分公司的工业应用结果,从烃类分子水平对加氢LCO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芳烃转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氢LCO发生催化裂化反应后,分子膨胀比为2.11,其中链状烃含量增加,环烷烃含量降低,单环芳烃含量降低,稠环芳烃含量增加;催化裂化产物中的单环芳烃73.91%来自加氢LCO中单环芳烃上烷基和环烃基的裂化、轻质化反应,其余来自加氢LCO中非芳烃类化合物的环化和芳构化反应;催化裂化产物中双环、三环及三环以上芳烃(包括焦炭
其他文献
比利时Zeopore公司持续与鲁汶表面化学和催化中心合作,开发和评估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在炼油和石化(包括脱蜡、催化裂化、加氢裂化以及生物燃料和塑料回收)行业中的商业应用.
期刊
低碳烯烃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现有的低碳烯烃生产技术主要有蒸汽裂解、催化裂解、烯烃裂解和甲醇制烯烃。对这些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蒸汽裂解和催化裂解工艺存在着乙烯甲烷比过低,且甲烷产率过高,而烯烃裂解工艺原料来源不足,甲醇制烯烃工艺原料主要来自煤制甲醇,造成高碳排放。现有的低碳烯烃生产技术仍有系列科学问题需要完善,为此提出靶向生产低碳烯烃的催化裂化工艺,从原料结构、催化剂活性组元和催化反应工程3个方面进行创新,深度集成现有技术,形成多产乙烯+丙烯+丁烯、乙烯+丙烯、丙烯、丙烯+丁烯4个不同的生产方案,且生产
美国石油和天然气技术专利商 Honeywell UOP 公司推出了优质汽油联合(Premium Gasoline Complex,PGC)生产装置,可直接将100%石脑油原料(主要是来自常压蒸馏装置的全馏程直馏石
期刊
针对乙烯原料日益短缺和碳四过剩的问题,利用小型蒸汽裂解模拟实验装置对轻烃-碳四混合原料进行裂解性能研究,考察了在SC-1型裂解炉中碳四掺入量及工艺参数对目的产物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原料中碳四最佳掺入量(w)为10%~20%,适宜的裂解温度为840~850℃,稀释比(去离子水与原料油的质量比)为0.5,在此条件下,乙烯收率为30.19%~31.87%,丙烯收率为16.57%~18.20%,三烯收率为53.60%~53.77%,可见碳四与轻烃共裂解既扩大了乙烯原料来源,又提高了
酰胺类润滑脂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氧化安定性、机械安定性、抗辐射性和长寿命等优点,常用于航空、航天和核电等领域的润滑。综述了国内外酰胺类润滑脂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酰胺类稠化剂的结构对其稠化性能及润滑脂性能的影响;总结、对比了酰胺类稠化剂的合成方法,包括酰氯法、酯氨解法和酸胺酰化法等;针对酯氨解法和酸胺酰化法的不足,介绍了几项高效且有应用前景的改进方法;综合分析表明,酸胺酰化法制备酰胺皂稠化剂的方法具有原材料易得、成本低、工艺简单、产品性能优越等优点,是较有竞争力的酰胺类稠化剂合成方法。
石油行业经过近四十年发展,形势不断演化,最终与国际金融市场相互渗透融合出一个庞杂的能源金融市场.本文通过分析能源金融在我国石油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战略发展路径,以促进
针对目前动车铝合金横梁裂纹人工检测的工作量大、速度慢、检测深度浅、检测用的荧光渗透液具有毒性等缺点,设计了基于涡流阵列原理的自动化动车铝合金横梁裂纹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完全代替原有的人工检测方式,实现更快速、准确、自动化的动车底部铝合金横梁裂纹检测。
对现有NaY分子筛含硅母液和滤液的组成、体积、固体颗粒物性质进行分析,确定了含硅母液和滤液的固-液快速分离技术,去除NaY微晶和P型杂晶,以提高硅的回用比例;确定了含硅母液及滤液等比例在线混合全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硅的利用率。通过两项技术的工业化,在保证NaY分子筛性质的前提下,硅利用率提高至92.85%,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缓解了因分子筛含硅废液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各行各业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上的成功应用,其在信息化技术的加持下,相较于传统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进入新时代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各项实体经济指标虽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逐步增长,但还是在金融韧性出现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