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抗“疫”正能量 曲艺轻骑有担当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0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庚子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國。在中国曲协的统筹引领下,曲艺界迅速掀起了创演作品抗“疫”的热潮。自1月27日开展“抗击疫情 曲艺在行动”作品征集活动以来,截至本期杂志出刊,我们已经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个曲种、1000多篇原创曲艺作品。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作品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喜马拉雅、优酷视频、腾讯视频、凤凰视频、爱奇艺、哔哩哔哩、抖音、荔枝等平台上广泛传播。曲艺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深刻践行了自身担负的责任与使命,为打赢疫情阻击战作出了贡献。
  “紧急动员”状态下创作出的作品,确实能在通报疫情动态、普及防控知识、导正舆论方向、鼓舞民心士气等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时状态”结束后, 曲艺工作者就要在众多抗“疫”作品形成的“富矿”基础上,将“富矿”中的资源进一步“提纯”并“锻造”为更有时代特征、更贴合群众文艺心理、更能展现“多难兴邦”伟大主题的好作品。
  在疫情时期,我们要努力突破单一宣传的圈子,用心思考用生动故事“活化”素材的方式方法,创作出真正精彩的抗“疫”作品;在“后疫情”时期,我们更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将温度与深度兼备的好作品准确投放到群众心灵深处,引发他们最广泛最强烈的共鸣。这不仅会显著提高曲艺艺术的辨识度,更能在中华艺术史甚至思想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
  本期特别策划紧跟时事,以抗“疫”作品为主要分析样本,在充分肯定其社会作用同时,邀请作者分析此类作品尚存在的不足,为接下来的精品化提升提出意见和建议。
其他文献
今年是白奉霖先生100周年诞辰。  白奉霖原名白凤麟,在年轻一代的嘴里,官称“白五爷”。他的头衔可以有好多:著名弦师、音乐家、曲艺教育家、曲艺理论家、曲艺音乐研究创作专家等。他弹三弦的技术比一般的高手还要高几个档次,虽然他自己说“比我大哥白凤岩差远了”。在鼓曲这个范畴内,他的头脑中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而且他亲身经历了几乎所有关键性的历史事件。他既是曲艺技艺的宝藏,又是曲艺历史的宝藏。  更神奇的是,
期刊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一周年时,新华网记者采访了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把他的一段话标为“经典声音”发表—— “文化是不能割断的,我觉得艺术传承要‘跪’在地上承受,要有敬畏感。我们可以颠覆、解构一些经典曲艺,因为经典是通过历史选择、经过几百年淘洗出来的。但是,如果你要改变它,首先要敬畏它。”  敬畏是主体在面对具有神圣性、崇高性、超越性事物时,产生的既崇敬又谨畏的特殊
期刊
“双琴”是京韵大鼓《子期听琴》和《伯牙摔琴》两段传统曲目的简称,是前辈木板大鼓艺人宋玉昆取材于冯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第一回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编写的。并由他首唱,在唱腔中加进了京剧二黄的唱腔,后经刘宝全等加工润色,传到骆玉笙与弦师们反复研制新腔,以她那音韵醇厚抒情色彩浓郁的优美嗓音,把这两段鼓曲的情感韵味发挥到了极致,成了令人百听不厌、赏心悦耳的艺术精品,为骆派京韵的代表作,是传世经典曲目。 
期刊
今年4月18日,我从苏北归来后第一天上班,老友文龙兄亲临致候并急急询问:“朱寅全老师走了,你知道吗?今日上午举行告别仪式。”一声相问似惊雷,万句语噎起心潮。茶叙的欢乐瞬时烟消云散,代之以伤痛忆念。文龙兄之所以告诉我,是因为知道我与寅全师极为亲热,虽无拜师之礼,却有私淑之情。自20世纪70年代初我有幸结识朱寅全起,就一直尊其为“老师”,他与我都是不善言辭之人,但心有你我,萦怀不忘。当时他住常熟小山台
期刊
“温酒斩华雄”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见于原著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而此段评书把小说仅500余字的原文敷衍成近万字连说近40分钟的长段,其文学性、艺术性颇高,是《三国》书中的名篇。  《孙子兵法·计篇》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所以将士英勇与否当然能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但庙堂
期刊
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异彩纷呈的中国曲艺百花园中,评书艺术博大精深,独具魅力。北方评书因语言通行而流传最广,早已不仅限于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市。除此之外,苏、扬、杭、福,各州有各州的评话,而其流传则不限于一州一府。湘 、鄂、云、川,各省有各省的评书,其影响所及自然也非省界所局限。  一辈又一辈的说书先生们在故事的讲演上
期刊
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苏州评弹的传承与创新”这个话题可以说讨论不绝。  这样的话题,几十年来,既深深地触动人心、传达着激情燃烧的持续热烈,又渐渐地温度消却、传递出无动于衷的终究冷漠。这一遭论过来了再又那一番争过去,其热闹而扣人心弦的程度,大约也能与世界杯加时赛后的决胜罚点球相媲美了。于今,“传承与创新”已然成为苏州评弹“困境与展望并存”的不时热议。  前一阵,《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都
期刊
【慢板】  汉高祖斩蛇起义四海一统,  传到了献帝刘协寡坐龙庭。  满朝中各诸侯纷争割据,  涂炭了众黎民苦害生灵。  那曹孟德拥雄兵江东讨定,  鲁子敬窥探虚实搬请卧龙。  诸葛亮他欲说孙刘结盟誓,  偏遇那江东的文武反唇相争。  这孔明舌战群儒狂生斗定,(上三番)  展奇才智激周瑜大破曹营。(下三番)  孔明复见孙权将来意告禀,  孙仲谋说容孤家细斟酌三思而行。  回府中见母亲心神不定,  吴
期刊
《杜十娘》是单弦经典名段,故事出自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讲述青楼女子杜十娘为摆脱逆境,自赎自身与富家公子李甲从良。不想,李甲背信弃义,将其卖于孙富。万念俱灰之下,杜十娘怒骂孙富,痛斥李甲,把多年珍藏的百宝箱中的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的故事。  京剧、评剧等很多剧种都演绎过这段故事,很多单弦名家也唱过不同版本的《杜十娘》,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应该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等重要场合多次述及“三大史诗”,以激励中华各族儿女发扬伟大创造精神,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蒙藏民族史诗《格萨(斯)尔》作为三大史诗的重要一员,其传承和发展应借助良好的传播环境,把握新时期的种种机遇,正对“走出去”的种种挑战。对蒙古史诗青年艺人特·呼和牧仁的采访主要关注其在蒙古史诗传播过程中的个人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