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检测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探讨其对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 检测111例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怀疑脓毒症时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同时分别采集患者血液或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t检验或非参检验.结果 结合临床表现和细菌学证据确诊为脓毒症患者85例,其中有明确细菌学证据的包括脑膜炎患者40例,血流感染39例,细菌学证据阴性而依据临床症状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6例;不能最终确诊脓毒症的患者26例.确诊脓毒症患者和未确诊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中位水平分别为3.52(0.05~49.80) μg/L和0.46(0.04~7.63) 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13,P<0.01).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中位水平分别为3.21(0.12~36.78) μg/L和3.52(0.05~49.80)μ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0,P=0.803),而两组均显著高于未确诊脓毒症患者(Z值分别为-3.479和-4.971,均P<0.01).血流感染、脑膜炎和无细菌学证据的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3.99(0.24~49.80)、3.77(0.05~41.06)和3.94(0.05~6.28) μg/L,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7,P=0.723),但均显著高于未确诊脓毒症患者(Z值分别为-4.566,-4.528和-2.312,均P<0.01).血清降钙素原用于诊断脓毒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为0.736~0.916,P<0.01).ROC曲线最佳临界值为1.825 μg/L,敏感度为82.9%,特异度为75.9%,约登指数为0.588,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65.7%,阳性似然比为3.44,阴性似然比为0.23.结论 在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摘 要】
:
目的 检测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探讨其对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 检测111例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怀疑脓毒症时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同时分别采集患者血液或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t检验或非参检验.结果 结合临床表现和细菌学证据确诊为脓毒症患者85例,其中有明确细菌学证据的包括脑膜炎患者40例,血流感染39例,细菌学证据阴性而依据临
【机 构】
:
300060天津市环湖医院检验科天津市脑血管和神经变性重点实验室,300060天津市环湖医院检验科天津市脑血管和神经变性重点实验室,300060天津市环湖医院检验科天津市脑血管和神经变性重点实验室,3
【出 处】
:
中华传染病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32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患者女,65岁,间断发热10 d入院.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寒战,随即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9.5℃,伴乏力、全身酸痛,恶心.发热30 min后大汗,体温降至正常.上述症状于每日凌晨及下午发作.1d前查血白细胞计数9.08×109/L,中性粒细胞0.755,Hb 118 g/L,血小板计数68×109/L;C反应蛋白(CRP)12 mg/L;血疟原虫检测阴性。
期刊
摘 要:生物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可培养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参与式教学法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以应用,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探究力,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生物学习的进步,达成教学目的.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应用;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
HBV感染是一个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据报道,全球有大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超过3亿人为慢性感染[1].我国是HBV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之一,2006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HBV携带者约为9 300万,其中CHB患者约3 000万[2].由于HBV基因型与病毒变异、病情进展以及抗病毒治疗等方面关系密切,HBV基因分型日益为临床医师所重视.现将HBV基因型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作一简要综述。
期刊
登革热是人类感染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后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的特点,目前已波及100多个国家,至少25亿人受其威胁,成为世界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2014年,中国南方广东等省暴发近20年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已导致4万余人受到感染,极大危害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且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成为我国当前传
期刊
目的 评价磷霉素和替加环素对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 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并研究其对磷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磷霉素和替加环素单药对42株肺炎克雷伯菌(20株产 KPC 酶,22株 KPC 酶阴性)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设计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的联合药物敏感试验,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并判定联合效应。FICI=MIC磷霉素联合/
HBsAg是最早发现的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也是目前诊断HBV感染的基础.尽管肝内HBV cccDNA可以准确反映受感染的肝细胞数量,但由于其检测的复杂性,尚未能作为医院日常工作的常规检测项目.在抗病毒之前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血清HBsAg的绝对值似乎与具有转录活性的HBV cccDNA水平有相关性,可作为受感染细胞的替代标志[1].PCR方法定量检测的HBV DNA水平是目前诊断CHB标准的
期刊
未经HAART的HIV/艾滋病患者,随着HIV感染的进展,CD4+T淋巴细胞逐渐减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随之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随着HIV感染的进展不断降低,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有效的HAART除能重建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延长患者生命外,还可导致显著的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风险随之升高.本研究分析HAART对血脂的影响,重点是对HDL-C的影响。
期刊
患者女,43岁,既往体健,因胸痛6d于2013年9月25日入院。家中饲养“貂貉”,半月前有被貂貉咬伤史。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为前胸正中部位疼痛,持续性,疼痛性质描述不清,深呼吸、右上肢活动及变换体位时疼痛加重,无放射痛。患者无发热、盗汗,无咳嗽、咳痰、咯血,无胸闷、憋气,自服感冒药无好转。胸部CT示:支气管炎合并双肺散在炎性反应,右下肺结节。以胸痛原因待查收入院。
由于HIV-1和HC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HIV-1/HCV合并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也成为HIV-1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研究发现,HCV是通过激发持续免疫介导的反应引起肝脏损害.而HIV-1也可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当两种病毒合并感染时,发生肝硬化的危险增加,肝脏纤维化的进程明显加速,快者可从最初感染HCV起6~10年即发展至肝硬化[1].既往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可能参与HIV活化,在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