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记忆与梦境满足

来源 :文学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投射了苏轼与妻子天人永隔的追思,交织着宦海沉浮,人生失意,这一切构成人物的心理创伤.由此在梦境中建立跨越生死的相逢.梦是愿望的满足,在旷达之外,这曲悼念亡妻之词,及梦境揭示了苏轼的隐秘.这种人生如梦,梦醒后又无处追寻的感伤不仅仅是苏轼的个体经历更是从个体到集体的普遍失落心理.
其他文献
日本新感觉派代表横光利一初期作品《春天乘着马车来》,从小说命名至内容经过了语言与文体的精心雕琢;运用死亡象征等方式,将新感觉派特色巧妙揉入日本文学传统主题“生与死
故乡是每一个异乡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这里安放着我们的童年经验,这里有我们血脉相连的亲人,这里有我们曾经居住的房屋……杨献平的《探乡者:旧年的生活》写的是自己重返故乡的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老伴患脑出血后,通过治疗虽然手持拐棍能慢慢行走二三百米,但她自得病至今一直没食欲吃东西,看到饭菜就发烦,身体很弱。请问:应如何恢复食欲?   宜春市·易××   易××同志:   你老伴患脑出血后,经治疗虽然恢复得不错,可以慢慢步行二三百米,但是食欲差、体很弱,问到该怎么解决吃饭问题。我认为,一个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生脑出血后,几乎全身各个系统都受到打击,消化系统也受到影响
老父虽已是八十几岁的人了,但皓首美髯、腰板笔挺,耳聪目明、思维清晰,疾步轻松、精神矍铄,看上去,不过七十出头,哪像是个耄耋长者。老父为什么能健康长寿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遵循了养生五部曲。     ● 第一部:多读报刊视野宽  老父早年是教师,退休后移居城郊,尽管年岁攀长,但他看报读刊却从不间断。我平时常写些文章,文章发表后编辑部寄样报样刊给我。因此,凡载有我文章的样报样刊他就拿去看。有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