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研“反思”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xuegua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了业务学习时间,本周活动内容是备课笔记互阅互评。我看了中班张老师的笔记,格式规范,书写整洁,环节清晰。又看了其他几本,也是这样,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教学反思泛泛,如:本次活动幼儿能达到教学目标;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游戏法,幼儿玩得很开心。于是我在业务学习的最后要求教师注意写好每节活动的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活动的不足或经验,没想到我的这一要求引来教师的一片叽叽喳喳:
  中班张老师:“反思到底写什么呢,我不清楚。”
  小班李老师:“反思对老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每次写反思我们也有困惑,如我们究竟反思得对不对,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反思,反思就是为了应付检查吗?”
  大班毛老师:“当我提笔写反思的时候,觉得每天反思的东西都一样,幼儿对活动是否感兴趣,注意力是否集中,师幼互动怎样等,好像已成了一个模式。”
  大班胡老师:“我写反思常常是自己觉得这节活动哪儿进行得不顺利就把它写下来,主要就是解决自身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没有什么模式可寻。”
  出现这样的情况出乎我的预料。反思这个词接触已有好几年了,我觉得此时再强调反思的作用是没有意义的。于是我说道:“大家提出了反思的问题,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首先要搞清楚我们从何反思,反思的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专家研究的,我们的水平跟不上。”大家表示疑惑。“那我们就做我们能做的,我们就从学习别人写的反思入手,先模仿。”我想这个办法虽笨但想必有效。于是,教师们开始了第一步——模仿学习。
  在学习中。我逐渐明白了反思的诸多要素,如要素一:教师可从不同的方面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活动前“多”思。一思孩子,每次教学活动前,要思考孩子的兴趣热点是什么?孩子的当前经验和需要是什么?二思所选教材,教材中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如何解决?活动中要“勤”思,在教学活动中,孩子的许多生成信息如何把握并做适时调整?如何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注意观察、注意倾听,及时反思并调整自己的策略。活动后要“会”思,活动结束后,教师可通过“即时性反思”“阶段性反思”来进行活动后的思考。亦可用“微格分析”等方法进行细节反思。如:对教师提问、教师回应、师生互动等等活动细节均可通过录像回放、录像定格的微格分析方法。再现当时的教学情景,并仔细地观察,冷静地思索,不断地争辩,深入地反思。要素二:教师可从不同的视角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如第一,反思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否妥当;第二,反思教育活动环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第三,反思教学现场演绎是否具有机智性,寻找自己教育中的亮点和不足。要素三:教师可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每次进行教育活动,教师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我要设计这个活动?为什么活动这么设计?我这么设计达到了怎样的教育效果?我还有什么好的设计方法帮助自己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经常这样地自问、自答、肯定、否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知其然,还可以帮助教师透过问题的表面看本质——知其所以然。
  我们把收集到的经验一起分享,大家觉得受益匪浅。张老师拿着她的摘录兴奋地说:“这下我的理论水平也够得上专家型了。”在博采众长中,我们又针对本园的实际情况。选取了现场辨析和一课多研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如“一课多研”我们这样进行:园长随堂听课时把教师的教学活动拍摄下来,学习时大家讨论、设计、演绎、反思,然后再设计、再演绎、再反思,循环往复,连环跟进,不断磨合直至形成优秀的共享课例。这样的研究,可以使教师在短期内“开窍”。
  “思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思。”我相信,当反思成为教师的习惯时,教师的专业水准也必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去年,我去英国考察学习,对曼彻斯特市全圣高特(音译)小学的幼儿户外活动场地留下深刻印象。全圣高特小学设有几个3岁-5岁的幼儿班,幼儿班的室内外环境完全不同于小学,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设计的。面积不大的幼儿活动场位于学校后面一个狭长的不规则的空地中。活动场主要由三个区域组成。    一是建构游戏区    建构游戏区是室内活动区的延展,这里投放了许多室内外共用的玩具。建构游戏区顶部有较大的雨棚
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前教育规划制定与研究”研讨会于今年3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教科研以及一些高校的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国家正在制定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各地也在制定相应规划的背景下举办的。国家一些高层政策研究机构也闻讯前来旁听。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李天顺副司长到会并讲话。他指出,发展学前
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诊治SARS的过程,彰显出中医学察同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决定并影响着中医学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特点,至今潜在地左右着中医学的思维与研究方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分类形式是在一定教育背景下,在数学教育目的和设置数学课程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对数学课程进行分类的目的旨在使课程能明确、清晰地体现不同的社会需要,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