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少年违法犯罪时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地都有不少的专业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很多办法。南京市秦淮区“诚爱”青少年成长基地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秦淮模式”的做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预防青少年犯罪;“诚爱”基地;实践
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正处于个体心理与生理发育成熟的关键阶段,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自身分辨力不强也易于被各种不正确思维方式与不健康的价值观念所影响,部分青少年会在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诱导下将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虽然为数不多,但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小视:既直接地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也间接地影响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它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所以,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整合相关社会资源,形成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合力,不失为一条富有成效的工作思路。下面,就我们红花街道“诚爱”基地这一实验项目如何探索实践做一些总结和思考。“诚爱”基地工作的具体介绍
1.机构建设和工作人员配备情况
“诚爱”基地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负责,政法各部门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配合开展工作。在秦淮区小西湖社区两年的试点过程当中,摸索出了一套成型的经验,有鉴于此,红花街道成立“诚爱”基地,街道综治办主任担任基地主任,街道综治办、团工委、司法所、社教办、社会事务管理科、关工委派员和司法社工等科室领导为基地组织人员。下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有团工委委员、司法助理员、司法社工、社区辅导员,社区成立工作站,社区主任担任站长。
2.工作思路
“诚爱”基地的工作思路是:有效整合政法机关、团委、教育、民政、劳动等诸多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借助高校的专业力量,从不同的角度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进行综合治理,解决过去司法矫正与社会矫正相脱节的矛盾;从不同的层面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辅导与服务。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提供了一个链接的平台,消除以往青少年教育体制上的漏洞;从不同的阶段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关怀,保证从启动司法程序开始到回归社会都有相关的社会职能部门对其进行教育管理,确保犯罪预防与矫正工作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3.服务内容
“诚爱”基地主要针对以下几类青少年提供服务:
(1)为有特别需要的在校生群体进行自我成长、生理健康、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教育,协助他们处理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提高其学习生活能力;对社会青少年进行工作技能、就业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自食其力,防止因生活所迫或无所事事而违法犯罪。
(2)对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存在各种偏差行为的孩子进行行为矫治、对在心理方面有偏差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促进边缘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地满足个人需要及发挥个人的潜能,提高其对不良诱惑的抵制能力。
(3)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进行失范治疗和提供法律援助,强化其法律意识,促使其人格重建,预防越轨行为或是再犯罪的发生,使其更好地回归与融入社会。
(4)对病态家庭的家长进行亲子教育,培养家长教育子女的技能和方法,恢复和完善家庭功能,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诚爱”基地通过个案辅导、成长营队、亲子教育、追踪辅导、转介服务、书信关怀、急难救助等服务方式。强化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联系,防止他们违法犯罪,协助边缘青少年和进入刑事司法程序的青少年逐渐步入正途。
4.制度建设
要做好具体的工作必须有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诚爱”基地在不断地进行制度建设,在成立后就建立了以下工作制度:“办公室成员职责;组织网络机制;“诚爱”基地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图;犯罪预防工作流程图;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志愿者使用、管理规定;考核奖惩制度;例会、学习制度;专职司法社工聘用、培训、管理制度;社区青少年工作绩效评估制度等。
5.工作对象和工作目标
工作对象分重点预防对象和矫正对象。重点预防对象有“边缘学生”、社区“边缘少年”、“问题家庭少年”、“贫困家庭少年”、“心理障碍少年”、“一般违法少年”。并对这些重点预防对象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增强了工作中的可操作性。矫治对象有“一般违法少年”、涉嫌犯罪取保候审的、已涉嫌犯罪无逮捕必要、被人民检察院相对不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免刑的、被人民法院判处非监禁刑的、被监狱假释的。工作目标主要是促使“边缘青少年”及司法矫正对象人格重建,回归、融入社会;强化青少年、家庭、学校及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青少年的潜能发展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儿童及青少年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6.工作方法
(1)接案。司法社工和社区志愿者对司法机关转介的失足青少年,初步了解其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同伴关系等基本情况及相关案情。
(2)社会调查。同失足青少年本人、家长、亲属、同伴、学校老师、单位领导或所在社区主任进行访谈,全面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情绪及生理状况等。
(3)个案设计。结合失足青少年特点,司法社工预估、分析影响失足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并和失足青少年本人一起制定个案矫正计划,明确对其矫正的工作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4)个案实施。社区志愿者和失足青少年建立“一对一”的服务关系,根据个案矫正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矫正工作。
(5)个案评估。矫正工作结束后,由司法社工对矫正工作进行考察,评估个案矫正是否达到总体目标,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持续目标和建议,对失足青少年的基本情况进行后续跟踪。
“诚爱”基地的工作特色之处
“诚爱”基地2006年成立至今,共有30名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进入基地矫治。其中,被相对不起诉的16人,判缓刑1人。其中有3人考上大学,有7人返校就学,4人就业,2人无业,经考察无违法记录。
“诚爱”基地的不断成长之所以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关注,是和她成立之初就坚持的工作思路分不开的。客观地讲,面对我国青少年犯罪严峻形势,传统处理青少年犯罪手段已经滞后,必须对其加以创新。“诚爱”基地能够得以发展壮大,其特色之处在于:
1.预防在先
在预防青少年犯罪过程中,先确立了“预防在先”的工作理念,把握防控青少年犯罪的前瞻性。放大“诚爱”基地的功能,将原来的对失足青少年的矫正,拓展到对边缘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的帮教,将预防犯罪的关口前移,让那些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住、社会管不了的邊缘青少年及早得到救治,避免他们深陷犯罪泥潭。
2.综合治理
落实了“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增强防控青少年犯罪的实效性。“诚爱”基地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负责,政法各部门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并协调进驻社区、学校的民警、检察官、法官、律师和志愿者等各社会力量,具体落实青少年维权服务、犯罪预防和社区矫正工作。
3.整合了社会群众力量
街道从全区挑选了150名优秀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中有社会工作经验老党员、热衷于公益事业的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然后把他们培训成为“诚爱”基地和各工作站的志愿者。对问题学生、边缘青少年和失足青少年开展“一对一”的帮教转化。另借助部分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研究生、学者的力量,建立专家咨询团,把“诚爱”基地作为学生实习基地,把更多的学生、学者也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参与帮教工作。另外社会热心企业也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街道的基地建立了各种劳动矫治、帮扶场所,主动为失足青少年提供工作岗位并给付一定的劳动报酬,给予他们切实的关心与爱护。
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甚至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因此,重视青少年的成长问题极其重要。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项艰巨、复杂而且长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关注、支持和努力。“诚爱”基地的建设受到省、市、区相关部门的重视。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浩同志也亲I临街道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充分体会到:每做一件工作,特别是实验项目一定要做细,做实,在“实”字上狠下功夫,只有这样,工作才更有成效,形式才更具创新,意义才更加久远。
关键词:预防青少年犯罪;“诚爱”基地;实践
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正处于个体心理与生理发育成熟的关键阶段,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自身分辨力不强也易于被各种不正确思维方式与不健康的价值观念所影响,部分青少年会在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诱导下将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虽然为数不多,但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小视:既直接地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也间接地影响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它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所以,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整合相关社会资源,形成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合力,不失为一条富有成效的工作思路。下面,就我们红花街道“诚爱”基地这一实验项目如何探索实践做一些总结和思考。“诚爱”基地工作的具体介绍
1.机构建设和工作人员配备情况
“诚爱”基地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负责,政法各部门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配合开展工作。在秦淮区小西湖社区两年的试点过程当中,摸索出了一套成型的经验,有鉴于此,红花街道成立“诚爱”基地,街道综治办主任担任基地主任,街道综治办、团工委、司法所、社教办、社会事务管理科、关工委派员和司法社工等科室领导为基地组织人员。下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有团工委委员、司法助理员、司法社工、社区辅导员,社区成立工作站,社区主任担任站长。
2.工作思路
“诚爱”基地的工作思路是:有效整合政法机关、团委、教育、民政、劳动等诸多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借助高校的专业力量,从不同的角度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进行综合治理,解决过去司法矫正与社会矫正相脱节的矛盾;从不同的层面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辅导与服务。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提供了一个链接的平台,消除以往青少年教育体制上的漏洞;从不同的阶段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关怀,保证从启动司法程序开始到回归社会都有相关的社会职能部门对其进行教育管理,确保犯罪预防与矫正工作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3.服务内容
“诚爱”基地主要针对以下几类青少年提供服务:
(1)为有特别需要的在校生群体进行自我成长、生理健康、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教育,协助他们处理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提高其学习生活能力;对社会青少年进行工作技能、就业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自食其力,防止因生活所迫或无所事事而违法犯罪。
(2)对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存在各种偏差行为的孩子进行行为矫治、对在心理方面有偏差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促进边缘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地满足个人需要及发挥个人的潜能,提高其对不良诱惑的抵制能力。
(3)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进行失范治疗和提供法律援助,强化其法律意识,促使其人格重建,预防越轨行为或是再犯罪的发生,使其更好地回归与融入社会。
(4)对病态家庭的家长进行亲子教育,培养家长教育子女的技能和方法,恢复和完善家庭功能,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诚爱”基地通过个案辅导、成长营队、亲子教育、追踪辅导、转介服务、书信关怀、急难救助等服务方式。强化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联系,防止他们违法犯罪,协助边缘青少年和进入刑事司法程序的青少年逐渐步入正途。
4.制度建设
要做好具体的工作必须有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诚爱”基地在不断地进行制度建设,在成立后就建立了以下工作制度:“办公室成员职责;组织网络机制;“诚爱”基地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图;犯罪预防工作流程图;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志愿者使用、管理规定;考核奖惩制度;例会、学习制度;专职司法社工聘用、培训、管理制度;社区青少年工作绩效评估制度等。
5.工作对象和工作目标
工作对象分重点预防对象和矫正对象。重点预防对象有“边缘学生”、社区“边缘少年”、“问题家庭少年”、“贫困家庭少年”、“心理障碍少年”、“一般违法少年”。并对这些重点预防对象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增强了工作中的可操作性。矫治对象有“一般违法少年”、涉嫌犯罪取保候审的、已涉嫌犯罪无逮捕必要、被人民检察院相对不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免刑的、被人民法院判处非监禁刑的、被监狱假释的。工作目标主要是促使“边缘青少年”及司法矫正对象人格重建,回归、融入社会;强化青少年、家庭、学校及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青少年的潜能发展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儿童及青少年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6.工作方法
(1)接案。司法社工和社区志愿者对司法机关转介的失足青少年,初步了解其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同伴关系等基本情况及相关案情。
(2)社会调查。同失足青少年本人、家长、亲属、同伴、学校老师、单位领导或所在社区主任进行访谈,全面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情绪及生理状况等。
(3)个案设计。结合失足青少年特点,司法社工预估、分析影响失足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并和失足青少年本人一起制定个案矫正计划,明确对其矫正的工作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4)个案实施。社区志愿者和失足青少年建立“一对一”的服务关系,根据个案矫正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矫正工作。
(5)个案评估。矫正工作结束后,由司法社工对矫正工作进行考察,评估个案矫正是否达到总体目标,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持续目标和建议,对失足青少年的基本情况进行后续跟踪。
“诚爱”基地的工作特色之处
“诚爱”基地2006年成立至今,共有30名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进入基地矫治。其中,被相对不起诉的16人,判缓刑1人。其中有3人考上大学,有7人返校就学,4人就业,2人无业,经考察无违法记录。
“诚爱”基地的不断成长之所以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关注,是和她成立之初就坚持的工作思路分不开的。客观地讲,面对我国青少年犯罪严峻形势,传统处理青少年犯罪手段已经滞后,必须对其加以创新。“诚爱”基地能够得以发展壮大,其特色之处在于:
1.预防在先
在预防青少年犯罪过程中,先确立了“预防在先”的工作理念,把握防控青少年犯罪的前瞻性。放大“诚爱”基地的功能,将原来的对失足青少年的矫正,拓展到对边缘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的帮教,将预防犯罪的关口前移,让那些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住、社会管不了的邊缘青少年及早得到救治,避免他们深陷犯罪泥潭。
2.综合治理
落实了“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增强防控青少年犯罪的实效性。“诚爱”基地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负责,政法各部门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并协调进驻社区、学校的民警、检察官、法官、律师和志愿者等各社会力量,具体落实青少年维权服务、犯罪预防和社区矫正工作。
3.整合了社会群众力量
街道从全区挑选了150名优秀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中有社会工作经验老党员、热衷于公益事业的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然后把他们培训成为“诚爱”基地和各工作站的志愿者。对问题学生、边缘青少年和失足青少年开展“一对一”的帮教转化。另借助部分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研究生、学者的力量,建立专家咨询团,把“诚爱”基地作为学生实习基地,把更多的学生、学者也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参与帮教工作。另外社会热心企业也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街道的基地建立了各种劳动矫治、帮扶场所,主动为失足青少年提供工作岗位并给付一定的劳动报酬,给予他们切实的关心与爱护。
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甚至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因此,重视青少年的成长问题极其重要。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项艰巨、复杂而且长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关注、支持和努力。“诚爱”基地的建设受到省、市、区相关部门的重视。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浩同志也亲I临街道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充分体会到:每做一件工作,特别是实验项目一定要做细,做实,在“实”字上狠下功夫,只有这样,工作才更有成效,形式才更具创新,意义才更加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