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抗食心虫性的遗传及抗虫育种方法研究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k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一个营养生长期长的有限型大豆品系通交83—932与营养生长期短的无限型品系公交8324—19和亚有限型品种吉林27号杂交获得开花期和生育期广泛分离的F_2群体,在虫害大发生的条件下靠自然害虫群体在田间鉴定了亲本,F_1和F_2代的抗虫性,研究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对大豆抗虫性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组合F_2代单株的虫食率与开花期和成熟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开花期和虫食率间的关系较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用多项式曲线拟合。对一组正反交组合的研究表明,用营养生长期长的材料做母本时,F_2代低虫食率单株的频率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两个南方春大豆品种分别于分枝期,始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取植株与籽粒进行化验分析的结果表明:(1)结荚到鼓粒期为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干物质积累占总积累量的40.13%,始花至结
本研究对大豆病毒病抗性不同的大豆杂交亲本及F_1代,接种SMV_1号株系后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病与感病亲本及其F_1代接种后的同工酶谱带存
本文报告的是大豆杂交品系NS-H-9、NS-H-11、NS-H-15的幼苗在缺铁条件下干物质积累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在水培条件下,大豆幼苗干物质明显减少;光合色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其中,叶绿素达65.62%-77.94%,类胡萝卜素也在55.74-66.29%),因
本文对华北夏大豆“齐黄10号”和南方春大豆“苏88-M19”在40℃热击2hr后,转到25℃分别恢复处理2、4、6、8、10hr。分析并比较了两者HSP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恢复期的延长,两种大豆HSP的种类均在减少。累积量动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于大豆R_5时期,在晴天(f)和阴天(c)条件下,对大豆叶运动与叶面受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各方位的叶数(%),晴天时,西和西南高于东和东北;阴天时,东西水平线以
本实验在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条件下,利用五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的F_1、F_2、F_3进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双亲抗感差异大的组合较双亲抗感差异小的组合的F_2代变异系数高32.4%,但到了F_3、F_4代变异
利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标准鉴别,对采自中国农科院昌平基地大豆试验田的大豆孢囊线虫群体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温室分栽鉴定和塑料钵柱鉴定结果表明一致,各个鉴别品种根部都着生
利必达105是高宝公司在世纪之交为了满足新世纪的需求推出的新一代机组式对开多色印刷机.它以极高的生产效率和非凡的自动化程度在经济性和自动化印刷方面独树一帜.
期刊
大豆茎基折断症的初步研究一、研究经过黄淮及南方大豆主产区大豆开花结荚期间,茎杆基部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会自行折断。1981—1983年在淮阴农科所大豆试验田采集到危害茎杆基部的虫害
对大豆属中的G.max,G.canescens和G.tabacina三个种的花粉外壁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大豆属(Glycine)下两个亚属的花粉外壁超微结构在内外层比例,覆盖层,柱状层等特征上均具有明显的区别,可以做为大豆分类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