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幼儿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艺术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数学区域活动中通过实践感受数学知识,避免直接灌输。投放活动材料时要尽量多投放低结构的材料和生活化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思考。教师还要注意把握好投放时机,注重适时引导,将数学活动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更高效地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探究兴趣。
  【关键词】材料投放;数学区域活动;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244-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学习,不要直接灌输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注意这一点,构筑一个和谐有趣的数学活动区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数学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方法,并结合材料投放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数学能力。
  1   材料低结构,引导自主探究
  由于幼儿对抽象的数或几何图案不够敏感,所以教师要将数学和几何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物品,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意识[1]。《指南》提出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教师可以选择投放一些低结构的材料,如形状、大小不同的积木,长短不同的吸管、短木棒,瓶盖、小石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幼儿利用其进行探究,尝试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如“比较多、少、一样多”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数字大小的排序,比较事物的多少。教师给幼儿投放小石子、积木等低结构材料,能方便幼儿开展各种不同方式的比较。首先可以对比相同事物的多少,如将小石子分成若干堆,引导幼儿分别数数,说出哪一堆小石子的数量更多。其次可以对比同一类事物的多少,教师引导幼儿先将不同形状的积木按照形状分成若干小堆,然后对比相同形状的积木的数量,看看哪一类多哪一类少。最后引导幼儿将各种不同的生活事物对比,分析它们的多少。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能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并分别比较数量的多少。此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自主游戏,分别运用各种不同的低结构材料进行数学游戏。若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开展组合事物的对比,如将一组少的事物和一组多的事物对比,思考要给少的组添加多少个才能让两组变得一样多。
  低结构的材料能让材料以最本质的形态出现,让幼儿能集中精力探究材料的玩法。教师要引导幼儿利用各种低结构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促使他们在活动中成为自己的主人,提升其对材料的控制感,进而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2]。
  2   材料生活化,渗透数学思维
  《指南》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感知并体会生活中用到的数,尝试关注周围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并体会数可以代表的不同含义。教师在组织数学区域活动时要尝试将数学和幼儿熟悉的生活结合起来,组织他们用生活中的物品数数,又或者围绕生活物品进行形状、大小、长短、多少上的比较等,逐渐将数学思维渗透其中。
  “日历上的数字”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年月周”等时间概念在日历上的表示方式,学习如何在日历上找到几月几日星期几,并尝试找到某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样将数学和幼儿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能起到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思维的效果。教师可先引导幼儿观察日历,找到上面的数字,然后引导他们了解哪些位置的数字代表“月、日、星期”。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如“每一个月数字最大的那一天是几号呢?大家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呢?”这样就将大月、小月、闰月等概念融入了活动。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寻找某一个特殊的日子,如提出:“大家知道我们的国庆节是哪一天吗?你能否在日历中找到这一天呢?”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对比日历中的两个日子,说说哪一个日子在前,哪一个在后。在这样的区域游戏中,幼儿不仅能了解日历,还能清楚理解时间前后等概念。
  數学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所以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能得到隐藏的数学信息。教师要将数学区域活动和幼儿的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尝试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途。这样幼儿就能在生活中不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   观察解读,把握投放的时机
  若教师在幼儿数学区域活动中的指导频率过高,对介入的时机把握得不够准确,则会影响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积极观察幼儿的举动,把握好投放材料的时机,然后适当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估幼儿的能力和学习需求,并有效地拓展他们的数学经验,指导他们运用各种材料自主开展数学探究。“认识5以内的序数”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一系列游戏,逐步认识序数第1到第5,进而发展他们的逻辑判断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自主站位,然后分别报出自己所站位置的序号。此时教师会发现不少幼儿对序数的概念不太清楚,很难回答正确。对此,教师可在观察后投放适当的材料,如给幼儿投放红、黄、蓝、绿、紫5种颜色的小房子模型,然后引导幼儿自主排序,尝试数出某种特定颜色的房子排在第几位。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注意首尾顺序,让他们从正反两个方向数数,发现从正反方向数小房子,某一小房子代表的序数可能不一样。在幼儿掌握如何用小房子表达序数后,教师应再引导他们参与排队报数的游戏,使幼儿掌握的效果更好。除了小房子以外,教师还可以投放小红旗等其他材料,引导幼儿参与多样化的游戏。由此可见,教师要密切观察幼儿的举动,并结合适当的时机投放各种材料,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
  教师要注意幼儿是否能利用数学区的各种材料开展数学探究活动,若发现他们处于茫然、困惑的状态,就要及时引导。此外,若教师发现材料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也要适时引导,投放新的材料。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4   适度指导,调动体验兴趣
  《指南》提出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的整齐有序。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教师要在幼儿使用材料开展数学活动时适当指导,尝试用启发性的语言、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图片等调动幼儿的体验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并展开运用。
  在“小鱼一样多了”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用添加或去掉的方法将两个不一样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促使他们学会如何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这样幼儿能在游戏中自然地形成数的概念。教师可先引导幼儿开展钓鱼活动,对比一下谁抓住的小鱼更多。这样就能让幼儿掌握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对比数量多少。此后,教师还可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不同的数量变得一样多。“你的小鱼比他多两条,那么他要再钓多少条小鱼,才能和你一样多呢?”“你要拿掉多少条小鱼,才能和他一样多呢?”“你能不能分一些小鱼给他呢,要分多少条你们才一样多呢?”这些问题都能起到引导的效果,促使幼儿围绕材料进行调整,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对比数量的多少。
  教师要引导幼儿结合材料进行不断探究,促使他们主动发现各种材料的“新玩法”,并找到它们和数学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能让幼儿感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进而主动投入体验。
  5   联系一日活动,扩展教育功能
  《指南》提出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包含大量的数学教育教学内容,需要充分利用,在幼儿开展一日活动时投放相应的材料,引导他们参与活动,让幼儿的数学能力在生活中不断得到发展,进而扩展教育功能。
  在“每样有多少”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按照图形的特征分类,尝试用数字表示分类结果。教师可将数学区域活动和幼儿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引导他们参与“国庆节美化布置”的活动。教师应先给幼儿分发不同形状的纸片,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将各种不同类别的纸片放在一起,然后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序,如按照“1张正方形、2张三角形、3张圆形、4张长方形”的顺序来排列,并将排列好的纸片粘贴在绳子上,将绳子作为彩带挂在房间中,用作装饰品。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能认识到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同时能参与裝饰房间的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体检时了解高低、轻重等概念;可以在幼儿吃午饭或喝水时引导他们对比米饭和水的量,学习如何比较量的大小;可以在节日活动中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有规则地排序,如何用各种几何图案装饰房间,掌握空间方位的概念等。这些方法都将一日活动和幼儿数学教育结合在一起,能让幼儿在生活中巩固学习的数学知识。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数学区域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合理投放各种材料,把握指导机会,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并在实践运用中深入探究数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经验。久而久之,幼儿就不会觉得数学太过抽象化,参与兴趣也会更浓厚。
  【参考文献】
  [1]陈晓燕.幼儿初阶数学启蒙教育方法研究[J].学周刊,2021(3).
  [2]杨芬.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20(4).
  【作者简介】
  翟向斌(1969~),女,汉族,河南南阳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科学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游戏化教学方式一直是小学阶段采用的基本教学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认知能力不强,喜歡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知识和认知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高效应用的技术工具,从而衍生出“互联网+”这一概念。“互联网+”对教学的高效开展极为有利,本文将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
期刊
【摘 要】科学思维是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本研究以“液体的表面张力”为例,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类比推理、解释交流、任务驱动等环节,对“液体的表面张力”这一主题进行指向科学思维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科学思维;教学设计;液体的表面张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深入开展,课程游戏化理念已经渗透在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全面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思想,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下寻找到适合科学区角游戏活动的形式呢?本文提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发展状况等选择适合幼儿的多种科学区角活动形式,多渠道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科学区;活动形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教学表面化、层次浅等问题,使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对学生开展深度教学。“U型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有利于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模式,应引起教师重视,并积极应用到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深度教学;小学数学;“U型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222-02  深度教学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从文化的角度理解数学,从文化的视野设计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浸润数学文化的有效抓手。借助浸润数学文化的问题设计,可以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数学理性精神的引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数学绘本为工具,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尝试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在了解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数学绘本的使用现状后,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为科学使用数学绘本和提高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有效性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绘本阅读;低段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238-03  《全日制义
期刊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为情境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以及进一步应用知识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过去以知识教学为主,现代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为目标,生活化教学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引入生活素材,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创建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
期刊
【摘 要】小数是小学数学的一项核心概念。如何在三至五年级阶段的教学中,既把握小数意义的内涵实质,又遵循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呢?笔者提出,可以通过小数发展历史的解读,分析现行教材,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完成对小数意义的整体感悟及深度构建。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文化;十进分数;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均匀圆台体重心公式探寻历程的回顾,描摩了探索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勾勒出思维由混沌走向清晰的思想轨迹。  【关键词】均匀圆台体;重心公式;发现; 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010-02  这是一个研究的案例,也是一段探索的历史。  2002年春天,我在翻阅物理教学资料时,看到有文章对“圆台体形状的密封容器中盛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但授课时学生习得的数学知识是断开的,这就需要通过复习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认知结构。巧妙串联知识点,不仅能提高复习效率,还能让复习课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以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加法总复习”为例,分别从以图“串”式、以式“串”表、以问“串”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意在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