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项目式学习路径探索——以“探寻坭兴陶的前世今生”为例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_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教学中如何全面、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地理课堂教学中,受人数多、课时有限、教学场地等因素的限制,较难达成四大核心素养目标。核心素养的培养,即从知识、能力、价值观及实践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习者视角,纵向剖析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在此基础上,以钦州典型的乡土地理资源——坭兴陶的制作与产业发展为项目教学资源,设计了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项目式学习,以期为新时期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案例参考。
其他文献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抗体可能造成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ADE),从而加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情。综述了ADE的作用机制,重点抗体介绍了SARS-CoV-2感染后所引起的潜在ADE及解决方案。阐明SARS-CoV-2与ADE的关系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实际意义重大。
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功效至关重要。文章基于融资约束视角,系统梳理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客观评价了这些经济政策的价值和作用效果,为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奠定理论基础。首先,财税政策方面,财政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影响融资约束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激励效应和挤出效应。其次,货币政策方面,货币渠
以2010—2020年间我国A股上市的高耗能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GMM估计法对其碳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碳绩效的提升对财务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企业财务绩效对碳绩效也存在积极的正向影响,且两者间的正向耦合关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学位
近年来电化学类芬顿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绿色高效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该技术仍存在pH适用范围窄及催化剂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基于电活性碳纳米管(CNT)薄膜,分别设计开发了两种穿透式类芬顿技术,有效拓宽了适用pH范围和改善了催化剂稳定性。先后开展了纳米复合膜的制备、表征分析、性能测试和机理解析等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利用水热法制得铁与二硫化钼共修饰的电活
为探究我国4~9年级儿童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结构,本研究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选取一个地区进行取样,两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首先对小学生、初中生、家长、教师、校长,以及当地的社区工作者共88名被试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关键词提取和分类汇总。在此基础上,以502名小学生和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题项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677名小学生和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北京之水”地理项目式学习课程,是学生基于北京市水资源与水环境这一“大主题”,跨学科运用知识技能,应用Web GIS等地理信息技术,思考并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地理问题的创新实践。在地理项目式学习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要素的基本内涵与关联,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为现代信息技术与项目式学习深度融合、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等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高中地理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科知识涵盖范围广,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均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在学生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积极引入项目式学习方法很有必要。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内化知识结构的同时,促进学生各项素质能力的高水平发展。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项
本文选择了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历史悠久的苏南地区乡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分析。第一部分,从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层面对内生式发展背景进行研究解读,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得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进行相关概念概述和理论研究,对内生式发展、乡村及乡村环境进行解读后对本文研究起到支撑作用的若干理论做了相应概述。第三部分,将内生式发展理念引入到苏南地区乡村环境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