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无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
  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搞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浓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我为了让学生适应议论文这种文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进而学会说理,在班上搞了两场辩论比赛。辩论前把题目要求及应准备的材料告诉学生,指定八位优等生分成两组作为辩论的正方与反方,把其余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为参加辩论的同学找材料。同学们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论据收集的方法,在辩论中懂得怎样突出论点、说明事理。第一场辩论由于准备不足,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第二场辩论大有进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为了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古诗词,我搞了一场古诗词朗读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读流畅,读出情感。教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后来搞的名著知识竞赛,采取报名参加的方法,结果大多数学生报名参赛,连差生也敢于自愿报名,迎难而上,最终,这次活动也获得了成功。能过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修养品德,去学习知识。我在语文教学中浓度了以讲读启发情感,朗读激发情感,写作抒发情感。
  讲读启发情感,就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也能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如我在讲鲁迅的作品《故乡》时,开篇设置了一个欲泣欲诉,欲怒欲愤的导语,使学生身不由已地珍惜现在的丰衣足食、窗明几净的生活。开始我让学生描写一下自己父亲的肖像:有的写父亲西装革履,有的写父亲的手机奏着时代的强音,有的写工作,有的写生活。我就此打住,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离我们有七十年有余的闰士是一幅什么样的肖像。开始,大家对父亲的肖像还窃窃私语,过了一会儿,整个教室静悄悄,我顺水推舟说“两个时代的父亲肖像上有天壤这别,我们不但对我们的父亲敬爱有加,我们更对闰士的不幸产生了疑惑,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此文,是什么原因导致闰士才四十岁上下却活得像个木头人呢?“听完我的话,大家迅速研读课文,并对闰士生活的社会进行了详尽的了解,明白了社会黑暗、兵、匪、官绅使闰士命运如此悲惨,由此大家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对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由衷的热爱之情。
  朗读激发情感,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培养心理素质的目的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现实生活状况,有意识地出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完成。比如在考试过后,为培养学生的抗挫折心理,可以布置一篇“谈成功”的文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很广,培养心理素质的方法也很多,以下是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意在抛砖引玉,与众位同仁共同探讨,使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者应注重“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运用“新的教学原则”,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期刊
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参与者是教师与学生双方。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班委会)的管理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班级管理。通过班级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维持班级秩序,形成和保持良好的班风。此外,通过班级管理活动,还能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作为班主任,笔者认为,管理好一届学生,必须要有明确合理的班级管理的目标定位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用活语言揭示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改变教师的“满堂灌”、“注入式”的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尽量让学生主动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一、培养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的能力   波利亚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因为这样的探索和发现,影响最深,理解最深,也
期刊
愉快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有助于学生发展;在受教育者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上,强调在需要层次上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在处理教育中知、情、意关系问题上,强调以愉快为核心的各种积极情感与认知的互促,达到知、情、意并茂。这三个有机方面,前者是兴趣教学的目标之一;中者是兴趣教学操作上的支撑点;后者则是兴趣教学中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实施兴趣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双方各自对教学活动的情感
期刊
自主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必要的学习机会与经历,逐渐把他们培养成为在认知情感、社会领域结合发展的独立的、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者,使学生既发展自己的禀赋,热衷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身心健康,充分发挥其社会的作用。体育教学和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成为终身体育者,体育课堂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学会自主学习。本文就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下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体会,旨在探索一种学生课
期刊
高中学生正处在增长知识和才干、养成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是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思想品德、情感态度教育在高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渗透到各个学科,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和身心全面发展。作为高中课程的英语学科如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进行德育渗透,提高人文素养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当今中国,教育改革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过分的严厉,有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不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其必将退出教育的舞台。在很多时候,宽容能使学生内心受到感化,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对学生宽容一点,将会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我班有个姚宇同学,他是高一下学期从外地转入我班的。他上进心不强,散漫
期刊
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这种学习方式必然造成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无意识”,更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强调动手实践,即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一、动手实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意义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加快现行小学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下面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