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erfada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胰岛素抵抗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147个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统计患者一般信息,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糖和C肽等代谢综合征组分相关指标。根据尿微量白蛋白量将研究对象分组,比较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组分相关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进行尿微量白蛋白为因变量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组分为自变量的多重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的代谢综合胰岛素抵抗征组分的指标较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尿微量白蛋白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组分的指标呈正相关(R=0.282,P=0.024)。成功建立了以尿微量白蛋白为因变量,年龄和胰岛素抵抗指数[CP]为自变量的多重回归方程(P=0.001);以尿微量白蛋白为因变量,胰岛素抵抗指数为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P=0.031)。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尿微量白蛋白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尿微量白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回归分析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relationships of microalbuminuria(mAlb)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MS).Methods We randomly assigned 147 patients with MS from YongZhou Vocational Technique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We collected general information,mAlb,blood glucose,C peptide from individuals.We performed the compare means analysis for components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mAlb.In addition,we also performed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them.Further,we performed multiple regression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detect potential predicts and risk factors.Results We could find that HomaIR[CP]component of M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in normal mAlb group and another group(P<0.001),mAlb were position correlate with HomaIR[CP]components of MS(R=0.282,P=0.024);We successfully generate multiple regression function involving mAlb and Age and HomaIR[CP],and a logistic regression function including mAlb and HomaIR[CP](P=0.031).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HomaIR should be an impotent risk factor for mAlb i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Key words】Metabolic syndrome; Microalbuminuria;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Regression analysis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6.53
  基金項目:湖南省永州市科技局科研项目基金(项目编号:永科发20062)
  作者单位:425006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是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的参考范围,但常规尿蛋白试验呈阴性;由于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远较尿常规中的尿蛋白阳性为早,是肾脏功能受损的一项灵敏的早期指标,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1]。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可衡量复杂疾病(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其阳性率受血压、年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1-3]。目前认为代谢综合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环节,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而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糖耐量受损、肥胖等多因素聚集的疾病状态[4]。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常患有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糖代谢异常和脂代谢紊乱等,而这些都属于已被确认的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4,5]。有队列研究结果表明,与无代谢异常的健康者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3倍,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心、脑、肾等生命器官的损害远远大于单纯性高血压或糖尿病;通常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血压部分、血脂部分、胰岛素抵抗情况和肥胖情况[3-5]。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是衡量心血管和代谢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对影响尿微量白蛋白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国内外至今很少有代谢综合征病胰岛素抵抗组成成分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组成成分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研究是一个由湖南省永州市科技局于2005年9月立项和资助的,面向湖南省永州市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随机征样的双盲、对照、随访分析的研究项目。患者被告知本研究的目的和执行的研究内容,经过本人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代谢综合征(MS)患者,诊断标准为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最新指南对MS的定义和诊断的规定[1]:符合以下3个或3个以上条件者即为MS,A.体质指数(BMI)>25.0 kg/cm2或中心性肥胖(腰围:男>102 cm,女>88 cm);B.三酰甘油(TG)≥1.69 mmol/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 mmol/L,女性<1.29 mmol/L;D.空腹血糖≥6.1 mmol/L;E.血压≥130/85 mm Hg。年龄30~80岁患有代谢综合征,排除标准包括:各入选病例均排除近期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进展性肝、肾衰竭,明显的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以上);既往有重大手术史或最近1 月有外伤史;已知或怀疑有凝血功能异常(来源于冠状动脉以外);血栓栓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慢性纤维增生性疾病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抗高血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类药物)过敏或有禁忌证、继发性高血压、6个月内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心衰需要抗高血压维持治疗或老年性痴呆等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实验数据测定 符合本研究条件的患者获取患者的一般信息:年龄,性别,身高(W,单位kg),体重(H,单位cm)等、血常规数据(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生化数据(血钠,尿素,血糖,尿酸等)、血脂数据(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和心电图检查数据。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单位kg/cm2);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单位mg/L),试剂由伊利康生物制品公司提供,正常范圍参考值(0~20 mg/L);本研究由尿微量白蛋白量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成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mAlb≤20 mg/L)和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mAlb>20 mg/L)[7]。葡萄糖氧化法,放免法及酶标法在全自动分析仪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单位mg/L)、空腹C肽(CP0,单位ng/ml)和血脂水平;全部受试者过夜禁食12 h以上,于次日晨8:00口服75 g葡萄糖行耐量试验;同时检测空腹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GHb);2 h后抽血查餐后2 h血糖(2 hPG)和餐后2 hC肽(CP2)。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由CP0与FPG按照公式:HomaIR[CP]=1.5+CP0×FPG/K,(K是一个常量系数)计算而得[8]。
  1.2.2 随访 每6个月随访1次,复查患者的一般信息,血常规,生化,血脂和心电图数据;了解病患者一般情况及患病情况,将保持研究的连续性。从2005年9月研究项目开始至今,所有的数据由专门的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术研究委员会验证、审查和保存。
  1.2.3 数据分析 本研究设计为检测代谢综合征的各组分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检测的显著水平设为0.05和检测的统计功效为80%。在数据分析中,笔者使用t检验用于随机样本的连续变量的均值比较分析,χ2检验用于频数分布资料的独立检验。笔者使用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法对尿微量白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的组分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多重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于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与尿微量白蛋白的预测模型分析。 笔者将排除Outlier的数值,其标准为超出均值±3倍标准差;排除Outlier数值后,所有代谢综合征组分数值服从正态分布。检测的显著水平是0.05,当p值小于此水平被认为有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被报道的p值是双尾的p值。数据的管理和分析使用微软的Office系列的Excel统计软件和美国统计学研究机构的专业的SPS统计软件Version13.0。
  2 结果
  2.1 数据收集 2005年8月到2008年12月共有175个患者参加本研究;共有28位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次研究而中途退出;本研究完整收集147位患者的有效数据。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是28~83岁,女性患者52例(35.4%),男性患者95例(64.6%);其中50~69岁年龄段的人数占总样本人数的52.3%。患者的身高、体重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致呈下降的趋势,而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大体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他指标的均值在各年龄组的波动不大。
  
  表1
  
  患者的基本特征表(x±s)
  
  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70岁~
  样本数(n)1331453226
  体重(kg)69.35±11.6269.07±7.6264.19±8.1762.05±8.9162.92±8.42
  身高(cm)164.45±7.98169.36±6.24162.16±7.57161.88±6.94159.63±7.46
  体重指数(kg/cm2)25.59±3.7424.29±2.6724.27±2.6223.55±3.0124.25±2.43
  空腹C肽(ng/ml)3.19±1.773.07±1.894.37±3.636.08±2.704.23±2.78
  餐后2 hC肽(ng/ml)6.23±2.536.34±4.44.71±3.836.92±4.338.3±5.79
  空腹血糖(mmol/L)8.22±2.348.32±2.828.8±4.359.33±3.29.42±4.56
  餐后2 h血糖(mmol/L)16.08±5.8213.1±6.814.59±6.7611.56±5.4115.69±6.79
  胰岛素抵抗指数[CP]3.34±1.832.83±1.732.82±1.856.90±5.084.26±2.27
  糖化血红蛋白(%)9.62±7.0810.61±4.4111.3±6.5610.71±3.7511.52±5.11
  尿微量白蛋白(mg/L)79.16±167.8127.98±24.7945.24±66.6481.57±89.38132.61±177.55
  
  2.2 代谢综合征组分对比分析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与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的代谢综合征组分比较分析表明两组的代谢综合征患组成成分:空腹C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CP]存在极显著差异(P值<0.001)。
  
  表2
  
  代谢综合征组分对照分析表(x±s)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t值P值
  样本数(n)5889
  体重指数(kg/cm2)24.22±2.8924.26±2.750.0750.940
  空腹C肽(ng/ml)2.99±2.325.23±2.973.809 <0.001**
  餐后2 hC肽(ng/ml)6.28±4.156.57±4.740.2780.782
  空腹血糖(mmol/L)8.02±3.279.55±3.771.963 0.053
  餐后2 h血糖(mmol/L)13.05±6.2514.82±6.561.2560.213
  胰岛素抵抗指数[CP]2.15±0.795.28±3.414.759<0.001**
  糖化血红蛋白(%)11.01±5.2910.82±5.380.172 0.864
  注:数据表示为均值±标准差,*表明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2.3 尿微量白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相关、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尿微量白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关系,我们以线性相关方法进行了尿微量白蛋白和代谢综合征组分的相关分析。结果尿微量白蛋白和代谢综合征组分的相关系数为 0.045~0.282,其中体质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CP]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P值=0.034、0.024,见表3),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与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CP]呈相同方向发展,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与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CP]的增加是相应的。
  以尿微量白蛋白为因变量,分别以相关的代谢综合征组分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相关的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显示F=4.60、5.36,P值=0.034、0.024(见图1),提示拟合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尿微量白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相关分析表
  
  相关系数(R)F值P值
  体重指数(kg/cm2)0.1974.60 0.034*
  空腹C肽(ng/ml)0.1081.00 0.319
  餐后2 hC肽(ng/ml)0.0930.66 0.420
  空腹血糖(mmol/L)0.1411.67 0.199
  餐后2 h血糖(mmol/L)0.1331.47 0.229
  胰岛素抵抗指数[CP]0.2825.35 0.024*
  糖化血红蛋白(%)0.0450.19 0.662
  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回归分析图
  2.4 尿微量白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多重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考虑到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尿微量白蛋白与年龄和具有相关性的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多重回归分析。通过逐步多重回归分析,成功的拟合了尿微量白蛋白为因变量与年龄和胰岛素抵抗指数[CP]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F=8.80,P=0.001(见表4),提示拟合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表4
  
  尿微量白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多元逐步
  回归分析表
  
  自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标准化回归系数t值P值
  常数项-61.4331.33-1.960.057
  年龄(年)1.660.580.392.870.007
  胰岛素抵抗指数[CP]5.482.430.312.250.030
  注:回归方程:Y=-61.43+1.66X1+5.48X2,F=8.36,P=0.001
  为进一步明确代谢综合征组分对尿微量白蛋白是否有预测和判别功能,笔者进行了以尿微量白蛋白量的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为哑元变量,年龄和具有相关性的代谢综合征組分为自变量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预测模型:Logit(P)=-5.84+2.14X1,(X1-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Wald χ2值=7.55,P值=0.006,OR=8.50(见表5)。
  表5
  
  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参数估计值和
  假设检验结果
  
  自变量bSE(b)Wald χ2值P值OR
  常数项-5.842.117.700.0060.003
  胰岛素抵抗指数[CP]2.140.807.550.0068.502
  注:最佳预测模型:Logit(P)=-5.84+2.14X1,G=4.48,P=0.031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为中心的一组代谢性疾病,是多种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胰岛素抵抗也是目前公认的微血管病变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2]。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可衡量复杂疾病(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代谢综合征尿微量白蛋白是衡量心血管和代谢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特别是衡量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子而越来越受到关注[2-5]。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对影响尿微量白蛋白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代谢综合征组分对尿微量白蛋白尿有何种关系如何,目前仍不清楚。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了代谢综合征组分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探索。
  首先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及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考察代谢综合征组分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对代谢综合征组分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出现尿微量白蛋白的患者,其收缩压极显著增高,空腹C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值极显著增加(P值<0.001,表2),三酰甘油显著增加(P值=0.038,表2);而高密度脂蛋白极显著减少(P值<0.001,表2)。提示代谢综合征组分与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影响尿微量白蛋白的生成,同时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对尿微量白蛋白有不同作用方式。进一步以线性相关方法进行了代谢综合征组分和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尿微量白蛋白与收缩压、三酰甘油呈强列正相关(R=0.303、0.256,P值<0.01,表3);与体质指数、舒张压、总胆固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P值<0.05,表3);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与上述代谢综合征呈相同方向发展,进一步证实代谢综合征组分与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可能影响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尿微量白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224,P值<0.05,表3),表明两者呈相反方向发展,进一步表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对尿微量白蛋白不仅作用程度有较大的区别而且有不同作用方式。笔者成功的拟合了尿微量白蛋白为因变量,分别与上述具有相关性的代谢综合征组分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P值=0.0001~0.034,图1),表明代谢综合征组分可以作为评价尿微量白蛋白程度的因素。由以上结果,发现代谢综合征的微量白蛋白尿严重程度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的程度是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组分影响的结果,而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组分是尿微量白蛋白的重要评估指标。有许多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的早期表现之一为出现尿微量白蛋白,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是持续的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紊乱,导致肾小动脉的硬化,从而加重了尿微量白蛋白的生成[9-11]。因而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及护肾治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生成。
  为进一步明确代谢综合征各相关组分对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及影响,进行了以尿微量白蛋白为因变量,年龄和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为自变量的多重回归分析,并且成功的拟合了回归方程Y=-396.40+2.42X1+29.26X2(X1-收缩压、X2-总胆固醇,F=8.80、P=0.001,表4)。提示收缩压和胆固醇是影响尿微量白蛋白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血压和血脂情况可预测尿微量白蛋白的程度。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可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肾功能受损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了尿微量白蛋白的生成与血压程度及血脂紊乱程度密切相关[4-6]。为了评估代谢综合征各相关组分对尿微量白蛋白的生成风险情况,笔者以尿微量白蛋白是否正常为因变量,年龄和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为自变量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成功的建立以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为自变量的最终预测模型(OR=1.06、0.03和7.57,P=0.031,表5)。表明收缩压和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升高则增加尿微量白蛋白生成风险,而胰岛素抵抗水平是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重要风险因素,同时高密度脂蛋白对尿微量白蛋白的生成具有保护效应;上述结论与先前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研究所得结论相一致[12-15]。尿微量白蛋白与高血压病,血脂紊乱及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关系又是目前代谢综合征与肾功能受损的一个研究热点。有假说认为,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全身广泛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紊乱,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又是高血压病及代谢疾病重要的发病基础[16-19]。因此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控制血压,调节血脂及保护胰岛β细胞而达到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生成有利于减少肾功能损害和改善代谢综合征病情。
  综上所述,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预示病情程度更严重,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可能受收缩压的影响较大,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尿微量白蛋白的重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Basi S,Lewis JB.Microalbuminuria as a target to improve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outcomes in diabetic patients.Curr Diab Rep,2007,7:439-442.
  [2] Hyo Sun Choia,Seung Ho Ryub,Kyu-Beck Leea.The Relationship of Microalbuminuria with Metabolic Syndrome.Nephron Clin Pract,2006,104:85-93.
  [3] Basi S,Fesler P,Mimran A,Lewis JB.Microalbuminuria in type 2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a marker,treatment target,or innocent bystander.Diabetes Care,2008,31(Suppl2):194-201.
  [4] Qiao Q,Gao W,Zhang L,et al.Metabolic syndrom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nn Clin Biochem,2007,44:232-263.
  [5] Grundy SM,Cleeman JI,Daniels SR,et a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a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 Scientific Statement.Circulation,2005,112:2735-2752.
  [6] Palaniappan L,Carnethon M,Fortmann SP Association between microalbuminuria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NHANES III.Am J Hypertens,2003,16:952-958.
  [7] 周新,涂植光.臨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3-274.
  [8] 李霞,周智广,元海英,等.用空腹C肽代替胰岛素改良Homa公式评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4).
  [9] Ito Y,Utsugi T,Ohyama Y,et al.Role of blood pressure in the progression of microalbuminuria in elderly Japanese type 2 patients:a 7-year followup stydy.J Int Med Res,2001,29:280-286.
  [10] Kirpichnikov D,Sowers JR.Diabetes mellitus and diabetes associated vascular disease.Endocrinology &Metabolism,2001,12:255-258.
  [11] Enzo B,Gisnni F,Francesco C,et al.HOMA-estimated insulin resistance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ic subjects.Diabetes Care,2002,25:1135-1141.
  [12] Grundy SM J。Metabolic syndrome:a multiplex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Clin Endocrinol Metab,2007,92:399-404.
  [13] Matthew F.Yuyun,Kay-Tee Khaw,Robert Luben,et al.Day and Nicholas J.Wareham A Prospective Study ofMicroalbuminuria and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ts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in a British PopulationAm J Epidemiol,2004,159:284-293.
  [14] Pacholczyk M,Ferenc T,Kowalski J.The metabolic syndrome.Part I:definitions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ts identification.Epidemiology and relationship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type 2 diabetes risk.Postepy Hig Med Dosw,2008,62:530-542.
  [15] Pylypchuk G,Vincent L,Wentworth J,et al.Diabetes risk evaluation and microalbuminuria(DREAM) studies:ten years of participatory research with a First Nation’s home and community model for type 2 diabetes care in Northern Saskatchewan.Int J Circumpolar Health,2008,67(2-3):190-202.
  [16] Rishi Sukhija,MDa,Wilbert S.Aronow,et al.Relation of Microalbuminuria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Am J Cardio,2006,98:279-281.
  [17] Lindsay RS,Howard BV.Cardiovascular risk associated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Curr Diab Rep,2004,4:63-68.
  [18] Ayerden Ebin F,Haksun E,Ulver DB,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and micro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Intern Med,2008,47(17):1511-1516.
  [19] Mukhin NA,Fomin VV,Moiseev SV.Klin Med(Mosk).Microalbuminuria,a universal marker of unfavourable prognosis,2008,86(11):4-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炎琥宁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院住院的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200例,随机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均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氧、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10 mg/(kgd),静滴,1次/d)治疗,共7 d,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60例,有效34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23例,
传统蒙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趋势,能够实现良好的医疗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服务,同时这也是促进蒙医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的关键。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血浆中达卡巴嗪(DTIC)的浓度.方法 以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甲硝唑(MTZ)为内标定量,达卡巴嚷检测离子对为m/z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