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返流性胃炎的临床与胃镜特征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5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胃肠返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以及胃镜的特征。 方法 选取112例有胃肠返流性胃炎症状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有的患者都用胃黏膜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Hp)进行检测。 结果 临床特征最明显的是在胃切除术后引起的胃肠返流性胃炎,它的胃镜特征是有明显的残胃黏膜胆染,炎症的反应很显著,颜色偏金黄色。胆道的疾病引起的胃肠返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是很明显,胃镜下,胃黏膜胆染的面积增大,颜色有点偏草绿色。所有的病例中对胃黏膜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的感染都是阳性病例比阴性病例的临床的特征更加的明显,胃镜下的炎症的特征更加的明显。 结论 不同病因引起的胃肠返流性胃炎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不同的胃镜特征。为临床对其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 胃肠返流性胃炎 胃镜 临床表现
  胃肠返流性胃炎又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的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它也是一种慢性胃炎。胃肠返流性胃炎可导致其他消化疾病的产生,甚至还可能促使胃癌的发生[1]。胆汁的反流会影响消化液的作用,从而影响人们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对胃肠返流性胃炎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现代社会也越来越受重视这种疾病,但是对于它的发病机制还不是特别的明确。现在多根据其病理和胃镜进行判断,所以其临床表现以及胃镜特征在临床诊断就尤为重要。这里是2015年2月-2015年7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研究和胃镜特征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胃肠返流性胃炎的患者有112例。胆道疾病的患者有45例,约占40%,年龄在36-78岁,平均年龄在55岁,男性19例,女性26例;胃切除的患者有67例,约占60%,年龄在42-81岁,平均年龄在63岁,男性42例,女性25例。
  1.2 胃镜检查 检查前12小时,患者禁止进食,进水。手术前患者需要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在检查时使用PENTAX EG29-i10型电子胃镜。需检查到十二指肠降部,并观察胃、食管以及十二指肠黏膜的变化,在胃窦部的大小弯侧距离幽门2-3cm处,寻找两处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详细的记录下来,最后形成完整的检查报告。
  1.3 幽门螺杆菌的检验 患者在进行电子胃镜检查时全部都要进行快速尿素酶的试验,来确定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
  2 结果
  两种不同的病因引起胃肠返流性胃炎,其病因不同,导致他们的临床表现和胃镜的特征也都不相同。两种病因的临床表现的比较如表1所示。两种病因引起的胃肠返流性胃炎的电子胃镜特征如下:胆道疾病引起的胃肠返流性胃炎,其颜色偏草绿色,胃黏液比较稠厚,胃镜下胃黏膜胆染的面积很广泛,在胃体下部或胃窦的黏膜呈红白相间状态,胃黏膜的水肿、充血特别的明显。胃切除术后引起的胃肠返流性胃炎在胃镜下的表现有胃黏膜被胆汁染成金黄色,且胆染面积广泛[2]。被染色的部分黏膜变厚,胆汁不容易被冲洗掉。胃黏液稠厚,胃的黏液颜色呈现出黄绿色偏黄。
  3 讨论
  胃肠返流性胃炎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胃肠返流性胃炎,一种是继发性胃肠返流性胃炎。他们都是由十二指肠的含胆汁的内容物过多的反流入胃,导致胃的保护膜即胃黏膜遭到破坏,使炎症、溃疡产生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继发性胃肠返流性胃炎是在胃的幽门在手术切除后,吻合口没有幽门括约肌的功能而引起过多的胆汁反流入胃,产生的炎症,而原发性胃肠返流性胃炎是没有进行手术,胆汁反流引起的。在胃中幽门是防止胆汁反流的屏障,但是当幽门遭到破坏后,就丧失了屏障的功能,就可能诱发消化系统的疾病以及胃肠返流性胃炎引起的疾病[3]。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黏膜出现炎症。当胃黏膜损坏后,会使幽门螺杆菌受到感染,还会引起胆汁的反流。胃肠返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症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社会医学事业的进步,现在临床上对胃部疾病的检查多用的是胃镜检查,这样可以很清楚的了解患者的疾病的产生,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胃镜检查也给患者带来了一些伤害,胃镜需要经口腔、食管进入胃,这就会对咽喉等部位产生一些刺激,还会给患者的口腔、食管带来一些伤害,增加了患者的负担[4]。在进行胃镜检查时,会因为患者胃内的充气量的多少受到影响,在对胃镜的操作中,操作人员根据他们的主观判断,对病情存在一定的差异。单纯的胃镜检查对患者不是特别的准确,会使胃镜的检查率不高。在对有胃肠返流性胃炎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该将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合起来,这样能有效的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从而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促进有效的临床治疗[5]。
  综上所述,胃肠返流性胃炎在不同的病因下,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胃镜特征,这些不同的表现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胃镜下胃肠返流性胃炎的特征有所不同。对胃肠返流性胃炎的诊断要将病理检查和胃镜检查结合起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胃肠返流性胃炎的临床和胃镜特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价值,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章小平,查安生,程鹏,丁小丽. 25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分析及证候分布规律探讨[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6:36-39.
  [2]黄春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S2:96-97.
  [3]王灵宝. 无痛胃镜检查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272例的临床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15,23:192-193.
  [4]刘军城. 疏肝和胃汤联合思密达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分析[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10:922-923.
  [5]李玲玲. 胆胃同治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研究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及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例)和对照组(n=48例)。观察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结论 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总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摘 要】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妇产科实施的效果,总结实施体会。方法:选取72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腹式子宫切除术,而观察组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但是观察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
【摘 要】 手术切口感染是妇产科患者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并发症,进而还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后续治疗和生活带来诸多影响。本文以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为分析对象,详细分析了可能引起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还可以为门诊部医生的治疗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 妇产科 腹部手术切口 感染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生育观念的改变,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