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发泡胶结合翼板个体化塑形与负压真空袋固定肺癌放疗摆位精度比较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s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运用KV级CBCT比较聚氨酯发泡胶结合翼板个体化塑形与负压真空袋固定在肺癌放疗中体位固定的精确度。

方法

对2015—2016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胸部放疗的肺癌患者随机选取两种固定方法的患者,其中负压真空袋组20例,聚氨酯发泡胶结合翼板个体化塑形组19例。1次/周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后分别记录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摆位误差、3D矢量位移及摆位时间,根据2.5∑+0.7σ计算PTV外放边界。成组t检验两组数据差异。

结果

发泡胶组和真空袋组线性摆位误差x轴向分别为(1.80m±1.48) mm和(1.90±1.41) mm (P=0.46),y轴向分别为(2.54±1.79) mm和(3.19±2.14) mm (P=0.03),z轴向分别为(2.14±1.75) mm和(2.25±1.75) mm (P=0.35);旋转摆位误差在Rx向分别为1.15°±0.76°和1.15°±0.85°(P=0.50),Ry向分别为0.71°±0.60°和0.72°±0.43°(P=0.45),Rz向分别为0.62°±0.54°和0.46°±0.30°(P=0.06)。发泡胶组和真空袋组在xyz轴向PTV所需外扩边界分别为5.56、8.57、7.02 mm和5.62、9.27、7.23 mm。3D矢量位移>5 mm者,发泡胶组为40%,真空负压袋组为45%。

结论

采用聚氨酯发泡胶结合翼板个体化塑形固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肺癌放疗患者在上下方向摆位误差并减少PTV外扩边界。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采用IFI和ENI照射的不良反应、失败模式和长期生存。方法符合入组条件胸段食管鳞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FI或ENI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急性放化疗不良反应,次要观察终点为失败模式、PFS和OS。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2012—2016年9个试验中心共筛选食管鳞癌患者228例,最终可分析的患者ENI组101例,IFI组104
食管癌在中国发病率高,死亡率在癌症死亡率中常年居于第四位。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食管癌患者数量持续增加。然而,由于并发症多、一般行为评分低、治疗耐受性差等临床特点,很多研究将老年食管癌患者排除在外。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食管癌预后有所改善,但老年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需要联合现有治疗手段并结合新的治疗方式。文中分析了放疗及放疗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在不可手术老年食管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
目的CT模拟定位和放疗过程中均使用自制"倾倒式"治疗床进行摆位,探讨其减小摆位误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3-9月于肿瘤医院进行放疗的22例胸腹部肿瘤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倾倒式"治疗床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1例。试验组使用"倾倒式"治疗床实现患者由直立位转换至仰卧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患者自主仰卧位。所有患者均在自主呼吸的状态下接受定位CT扫描,根据IGRT协作组的规范化建议进行图像配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已成功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皮肤不良反应为常见的irAEs,病变较轻者主要表现为斑丘疹、苔藓样皮炎、大疱性类天疱疮、白癜风、银屑病和硬皮病;病情较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史提芬强生症候群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其他包括药疹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Sweet′s综合征、秃头症、Grover′s病和
目的比较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和DNA-PKc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 X射线诱导γH2AX焦点形成的定量分析,并对鼻咽癌SUNE-1细胞进行X射线致DNA DSB动态变化。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检测DNA-PKcs蛋白表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检测X射线5 Gy诱导的γH2AX焦点形成,通过ImageJ软件分析γH2AX焦点形成数量的差异。结果DNA-PKcs在D
目的分析影响胃癌术前放化疗正常组织损伤的临床和剂量体积因素,为优化3DRT计划提供参考。方法分析58例完成新辅助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及辅助化疗或术前化疗联合手术及辅助化疗的患者。术前化疗组(28例):术前xelox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2~3程,术后xelox方案3~4程(共6程)。术前放化疗组(30例):首程xelox化疗后第14—21天内开始3DRT (45 Gy分2
目的比较胸段食管鳞癌(TESCC)根治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探讨其最佳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间548例TESCC根治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分析其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情况,并应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对不同治疗方式组患者进行1∶1配比,进一步分析并明确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
目的探究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对心脏剂量的改善情况,分析可能影响心脏剂量的解剖因素。方法前瞻性入组1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放疗患者,符合呼吸控制要求。分别在自由呼吸(FB)和DIBH状态下进行2次模拟CT扫描,在DIBH图像上制定全乳放疗计划。比较FB和DIBH状态下心肺位置和体积变化以及心肺剂量差异,探究FB状态下各解剖因素与心脏剂量的相关性。对计数资料组
目的探讨IMRT技术下局限期SCLC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4年于本中心行放化疗的484例局限期SCLC患者临床资料。IMRT有效者行PCI。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随访率为93%,中位OS期23.8个月,2、3、5年OS率分别为48.7%、39.8%、28.6%,中位PFS期14.1个
目的统计射波刀VSI治疗中金标的利用率并分析金标弃用的原因,为金标植入、放疗计划设计和操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2017年3—8月间植入或粘贴金标患者47人次,植入金标42人次,其中CT引导3D共面模板辅助植入金标32人次,CT引导3D非共面模板辅助植入金标1人次,不使用模板辅助单纯CT引导下植入1人次,超声引导下金标植入8人次。利用射波刀共治疗44人次肿瘤患者,有2人次肿瘤患者金标不能使用改为脊柱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