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精神的贵族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希望,自己今后能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穿越季节轮回,在无声中不颓废,不失色,一生,花开成景,花落成诗。”这句话最适合送给女孩子,女子的一生,当优雅的活着,但“成景”、“成诗”绝非物质奢华的包装和附庸,培养精神的贵族才是“富养”的真谛。
   身为女子,又教文科,对女孩的关注度自然高。可现状有时并不尽如人意。诸如丝袜、短裤之类的打扮固然时髦,可脑中女学生的形象总该是大方得体才更符合身份;嗓门震天,脏字挂嘴边固然也是时下流行的“女汉子”,可总觉得女孩还是矜持点才让人起敬;《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和《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在她们看来或显矫情,但也应是人类感情的栖息地。看来,精神“富养”真的很有必要。
   杨澜说,她三四岁寄居上海外婆家时,年轻的舅舅常在领了工资的周末,带她到最高级的红房子餐厅吃西餐,去淮海路照相,去看最新潮的立体电影。舅舅说:“女孩就要见世面,不然将来一块蛋糕就把她哄走了。”杨澜舅舅的“富养”,“物质给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通过物质的给予,最终达到的是精神的“富养”,所以,女孩“富养”其本意是从小培养她的气质,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阅世能力,增强她的见识,智慧、文雅、学识才是一个女人青春不老的秘方。
   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个家庭都有充足的“物质给予”,但,不能领着女儿经常出入高档文雅的场所却能给予她廉价的图书,不能让她接受最前沿最高端的教育却能言传身教的培养她自尊自爱的品性。
   有这样一位女子,她本拥有迷人的外貌却因怕耽误学业而剪掉一头美丽的长发,她应享有舒适的生活却因对工作的热忱而投入艰苦卓绝,她本可以颐养天年却继续丈夫未竟之事业而孤军奋战,她是玛丽·居里。又有这样一位母亲,领着孩子在脏乱的市场上卖菜,风吹日晒。在摊位上无论哪个角落里有不起眼的一毛钱,她都会欣喜的叫孩子捡起来并珍惜地收好;在客人挑剩的黄瓜堆里,她会让孩子吃掉后拿剩下的黄瓜蒂擦手滋润皮肤;在偶有乞讨者经过的时候,她会掏出不多但珍贵的零钱递上去。她是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
   在她们的生活中,物质的富有离她们很远,但精神的富足却闪耀着光芒,很难想象,在她们影响下的儿女们不会成为精神的贵族。
   精神的“富养”,与“物质”无关,女孩应有一个高贵的灵魂。
   班里有个女生,其貌不扬,成绩一般,但无论说话还是做事,总有种安安静静的从容,小小年纪有“坐看云卷云舒”的淡然,有股优雅的魅力,我欣赏她。
   精神“富养”,愿每个女孩都能成为精神的贵族。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影响着教学改革,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又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波澜。翻转课堂就是让学生先在家中或课外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然后再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共同对教学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形态,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先学后教。   在翻转课堂理念的影响下,微课程成为了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黎加厚指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
期刊
作为农村中学教师,不仅要面对教学设备的简陋,更要面对濒临辍学的贫困学生和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因而提高教师素养势在必行。那么,作为农村中学教师,应怎样提高素养呢?   一、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和亲身示范完成的,因此,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状况将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成效。所以,为人师表,以德育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
期刊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实施教学呢?   一、课前精心准备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传统的备课就是教师研究课文、教参、写教案,可是却忽视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讲:“备课要备两头”,其中重要的一
期刊
那究竟什么是细节描写呢?它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写。细节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范围很宽。它能够使文章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那么教师应怎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细节描写呢?   一、细节力求真实,仔细观察生活   如仔细观察生活,在公益广告《妈妈洗脚》中,让学生观看视频,描绘出了这样的画面:   学生习作:“母亲回头一看,惊讶了。在狭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谈培养兴趣的重要性时,往往只是在喊口号,却不知学生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教师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漠然的脸庞,心中会倍感失落,难道语文课堂就真的这么无趣吗?   让学习快乐起来,学生就会喜爱、向往学习,就能积极参与学习。实践证明,让学习快乐起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
期刊
2015年10月18日,又一件令人揪心的事在校园上演。令人很难相信,湖南三名小学生竟劫杀了一位年过五旬的女教师,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国人震惊,身为教师,更是受到刺激,感到十分困惑:学生怎么啦?在学生身上出现这种疯狂的举动,一定是他们的心灵出现了问题,是魔鬼侵蚀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时候了,该反思一下教育了。如果在学生心中,学校是牢笼,课堂是墓场。这样时间久了,不出问题才怪。说到底儿,是教育忽视了对
期刊
好奇心是求知欲和创造力的发动机,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也许你曾发现一两岁的小孩好奇心特别强,一到外面就东看看,西瞧瞧,这里摸一摸,那里指一指,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的眼神中总是显现出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凸显生命的律动,这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内在力量,也是将来开创事业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现在,年级越高,眼神越疲惫,思维越缓慢,笑容越拘谨,好奇心已被浩如烟海的作业和重于泰山的期望给湮灭
期刊
何谓“暖场”? 在一些节目或活动正式开始时,为了达到活跃气氛的目的而进行的现场语言交流或片断性表演。暖场虽短小却能抓住观众眼球,调动观众的情绪,不仅能愉悦大家,也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其慢慢地融入艺术氛围。虽然课堂不是舞台,但教学却是艺术,把学生带入课堂,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是高效教学的前提。从这一点来说,教学与艺术表演是相通的,暖场活动同样能为课堂增色。   一、“暖场游戏”举足轻重   小学阶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回顾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经历,让我感触最大的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一举数得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小组合作,培养了合作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基
期刊
文章的美感非朗读无以体会到其中的妙趣。只有静下心来认真的朗读以至成诵,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首先是整体感知。据说是黄庭坚的一首小诗:“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还需急思量。”学生诵读之前,先应该对作品潜心思考,认真揣摩作品,务求对作品有整体上的理解和感悟,这时老师应该闪到一边,就像一盘精美菜肴,放在学生的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