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足球技术课中的“启发式”教学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lzs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及对一些老教师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得到的实践探索,较全面科学的分析现代教学观念中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不仅在体育教学中可行,而且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通过研究,在当今学校的足球课上如何够融入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足球技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主体地位主导作用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学校高中足球校队及足球班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分析与讨论。
  二、“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概念及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思想,它是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不足和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提出的。
  (二)“启发式”教学概念
  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水平的平衡,不断激发他们对新的认识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识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
  (三)“启发式”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
  1.长远效益原则。与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一下比较,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和竞技性,注重教学的眼前效益,完成教学中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上达到教学要求,而“启发式”教学不仅着眼现在,而且放眼未来,它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影响学生终身的体育态度和行为,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好的认知体育,为学生终身教育在意识和能力上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学生为主的原则。中学生进入青春期阶段性格活泼、好胜、好奇心强,单调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厌烦情绪,我们教师应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堂课中多采用一些竞赛法和游戏法、正误比较法等。凡是符合他们好胜、好奇、有趣等心理特点的活动,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足球踢远踢准中,有个别往往出现踢球方法跟力量结合不起来,大腿没有摆动起来的动作,影响了要求的质量,我们可以在踢球点前1米处助跑,看准踢球的球点然后摆出踢球的动作向目标发力,并要求同学完成的最好。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启发”教法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它们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的质量服务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也是一样,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削弱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体育教学中,随时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使学生从中增长勇气,鼓舞信心,从失败中分析原因吸收教训。经验证明,学生学习上每一个小的进步,都会促使学生去钻研新的课题。例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较难的动作,就能激发起他们去完成一个难度更大动作的愿望。特别是经过多次失败而最终取得成功的学习过程,会变成一种深刻的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满足会成为他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会促使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积极,学习兴趣更浓厚。
  四、对足球技术课及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有资料表明,大部分体育工作者认为目前的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不适合时代的要求,由于教学模式的原因导致教学目标歪曲,忽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单纯的注重技术从而忽视了在体育课上学生不能做到锻炼身体,导致了身体素质的下降达不到终身体育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由于现在很多大中小学的体育课衔接不紧密,而且缺乏连续性,中小学所学的与大学的联系较小,在中小学没有打下基础到了大学学习的内容就脱节,很多根本就用不到。在调查中发现有百分之五的学生几乎没有上过一次的正规的体育课,有很多没有经过教师的正式教导,而足球虽然是广泛流传,但很多根本不知道足球技术的学习,更何况是足球的战术,根本谈不上学好技术。由于教学方法的老化,学生根本就发挥不到自己的水平,而学生经过时间就形成了僵化和硬性的转化。
  五、“启发式”教学在足球课中的应用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力量,发掘学生的潜力,对祖国的未来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在足球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我要学”的心理,使学生对足球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启发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不仅可行,而且教学效果明显好过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操作关键在于模式的程序的合理设计及教师的正确运用。2.“启发式”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技术课中运用,不但使学生的技术动作加固,还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让学生在对足球的追求中激发他求新的思维能力,使他在学习技术动作同时学会了怎么样锻炼自己的思维,身体素质。学会多样化的技术动作,有开发智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二)建议
  1.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到教学的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2.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区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让学生能主动的去练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3.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在课上多动脑,多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钦昌.学校体育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曲宗湖,杨问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 刘嘉.浅谈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孙敬,将满华,张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
其他文献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也愈发重视.教育部也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课程内容进行新课改.
数学这门学科是小学生必学的科目,社会发展的迅速,为教育的变革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会.在新课改革背景下,教育也逐渐发展成熟,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结构化教学模式越来越重要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要现阶段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本身的内容,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之一的体育学科,如何在体育知识、技能水平都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身心素质进行培养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身心素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以往体育科目学习多半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起到强身健体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要学生体质测试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有连续下降的不良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共同关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体育健康。通过分析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  一、体育锻炼习惯的定义  
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因此,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应用,结合学生的认知
“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学习、课堂实践已实施近两年有余,通过上研讨课、现场课和聆听专家的评课指导,触动最大,思考最多的是“三放三收”的教学结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复习-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且有效的中药房管理对提高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总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中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要从体育美学的角度,对交谊舞运动的美育教育要素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分析,阐述了交谊舞运动的美育教育特征和作用。提出了在高校交谊舞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和加强大学生的健康美、形体美、动作美、音乐美和和谐美等几个方面的美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在给青年大学生带来健康、快乐的同时,从中得到美的启迪,使交谊舞
随着编制体制调整,军队医院人员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军人编制减少,骨干力量流失,编制内的人力资源已难以适应医院快速可持续发展要求。大量聘用地方人员已成为军队医院缓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1  摘要课余训练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紧密相连。业余训练的良性运行,也能促进学校群众性体育工作的开展,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人到体育活动中来,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方式,掌握更多运动健身的方法,并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学习课余训练  普通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