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稻共生栽培模式研究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521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旱稻在浙江省山区引种栽培和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成功,为山区开展旱稻套种灵芝提供了技术支撑。笔者于2019年开始进行芝稻共生栽培模式研究并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对芝稻共生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旱稻;灵芝;栽培模式
  1   试验样地概况
  1.1   地理环境
  试验地生态环境良好,位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珍稀植物园内东南侧的空旷地,周围无污染源。建有浙江杭州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察研究站。
  1.2   试验条件
  试验地面积190 m2,四周安装有防鸟网,网罩高1.7 m、长15.2 m、宽15.5 m。
  1.3   供水设施
  在试验地西侧5 m处安装自来水管接水口,可供试验地浇水。
  1.4   遮阳条件
  栽培地四周有较高大的树林,在夏天可以遮挡西面太阳的照射。
  2   栽培前的准备工作
  2.1   配料
  棉籽皮85%,麸皮5%,玉米粉10%,水适量。
  2.2   装袋、灭菌、接种
  将拌匀的配料装入厚6.5丝、压径16~17 cm,长38 cm的聚乙烯塑料袋内,在1.5 kg/cm2压力下123 ℃ 灭菌2 h,冷至28 ℃以下时接入灵芝栽培种(菌种为赤芝)。
  2.3   发菌
  与灵芝袋料栽培法的发菌条件相同,置于25 ℃培养室培养40 d,10 d见光。
  2.4   整地
  先将试验地面的杂草除尽、挖石松土。松土后再整成小畦,畦宽100 cm,畦高5 cm,畦长10 m。畦向为东西向。两畦间留40 cm宽步道。
  2.5   施基肥
  基肥以腐熟的栏肥或商品有机肥加草木灰为主,没有草木灰可用天然钾肥代替,用量为有机肥1 000 kg/667 m2、草木灰20 kg/667 m2,按畦面积计量均匀撒播后翻入整平。
  2.6   开沟
  在整好的畦面中间开一条沟,沟宽20 cm、深50 cm。
  2.7   育秧
  旱稻秧苗采用平盘育秧,稻种为云南引进的云陆9号。选用23 cm×15 cm×5 cm塑盘育秧方式。①填入适量营养土,厚度为1.8~2 cm。②每盘播种量120 g。播种时要求落籽均匀,保证旱稻种播量2~3粒/cm2,无重播、漏播。及时覆土盖种,覆土厚度0.5 cm左右,以不露籽为宜。③播后灌足水,保证出苗对水分的需要。齐苗至1叶1心期,灌1次齐苗水,淹没盘面任其自然落干[1];2叶期建立薄水层保苗;3叶期保持土壤湿润,晾盘扎根,增强根系盘结。晴天中午保持盘土湿润,以防秧盘失水而伤苗。根据秧苗高度安排移栽期。
  3   灵芝栽植
  3.1   灵芝菌
  发菌由杭州市农科院蔬菜所菌种站完成。灵芝菌包规格以17 cm×38 cm左右为宜,大小均匀,发菌充分,菌包表面干净无破损和变形。菌种纯度高,不能有杂菌感染;菌丝色泽纯正,纯白有光泽,菌丝连接成块,无老化变色现象;菌丝粗壮,分枝多而密;培养体湿润,贴壁而不干缩,含水适宜;具有品种特有的清香味,不可有霉、腐气味;包装完好,数量完整无缺[2]。
  3.2   菌块处理
  将发好菌的菌块用开口刀从上端扎口划破,去掉盖口,再沿袋体向下划破塑料袋并脱去外袋,竖直埋入挖好的沟中,保持菌块上端比沟上沿略低,每个菌块间相距20 cm,依次成行排列,每沟排列50个菌块。
  3.3   土地处理
  在菌块之间的空隙中填入耙细的土壤,用泥土将各菌块之间的空隙封严,以免漏水,形成一条稳固的菌列状。注意填土要充实、紧密,使菌列稳固,不塌陷、不漏空。最上一层用薄土封顶,厚3 cm。做成一条略凹的土沟,以便浇水[3]。
  4   旱稻移栽
  4.1   品种
  旱稻品种为文陆9号,由云南文山农科所引进。文陆9号为早熟种,单产较高,品质较好。苗期顶土力较强,根系较发达,分蘖力强,茎秆较粗。株高适中,能形成一定的遮阴效果,适合套种灵芝[4]。株叶及穗位整齐,抗旱性较强,干旱恢复力强。成穗率较高,结实率较高,抗病性较强,综合性状较好。
  4.2   移栽方式
  每年4月上旬至中旬移栽旱稻,采用人工移栽方式将旱稻秧苗移栽于灵芝种植沟两侧,行间距为35 cm,株间距以25 cm为宜,每丛3~4株,每畦种植33丛。5月上旬,待稻苗长高至20 cm时,将灵芝菌包埋入土中。
  5   日常管理
  5.1   水肥管理
  5.1.1   灵芝的水肥管理
  灵芝菌包埋入土后,要注意保持畦床湿度为65%,早、中、晚喷雾3次。后期当芝蕾出土后,畦床湿度应保持在80%左右,勤喷雾,通常每天上、下午各3次。
  5.1.2   旱稻的水肥管理
  旱稻一生不需太多的水分,一般苗期生長随灵芝的水分管理即可。但在后期孕穗、抽穗、扬花、灌浆期需要一定的水分。旱稻施肥应遵循以下原则:平衡施肥,提倡施用商品复合肥肥;控制施肥总量,新开地可以先用茶籽饼肥。针对芝稻共生栽培技术,需要考虑芝病的管控,故一般不建议使用农家肥,包括发酵的畜禽粪等有机肥。宜采用尿素、过磷酸钙等化肥或商品复合肥。商品复合肥用量为10~20 kg/667 m2,N和P205比例(5~10)∶1,首次氮肥用量为2~4 kg/667 m2,以后2~3 d再施1次,用量减半。   5.2   温度管理
  5.2.1   灵芝的温度管理
  灵芝栽培前期温度为25 ℃左右。后期芝蕾出土后温度应保持在26~30 ℃。
  5.2.2   旱稻的温度管理
  旱稻育秧期间温度以15~22 ℃,移栽后可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升高,无需采取其他降温措施。
  5.3   光照管理
  5.3.1   灵芝的光照管理
  灵芝栽培和生长期与旱稻共生,主要是利用了周围旱稻秸秆和枝叶的遮阴作用,能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和弱光照。
  5.3.2   旱稻的光照管理
  旱稻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文陆9号的正常生长期为120 d左右,在试验地周围由于有树木遮挡,光照不足,所以生育期延长至140 d左右。
  5.3.3   巡查与检测
  每天上午和傍晚各巡查1次,每天定点观察预埋的土壤温湿度计的数据变化。定期检测旱稻的生长变化、苗高、叶色、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等生长周期的变化,同时,观察灵芝的生长状态、菌包的生长情况、菌蕾的出现时间、子实体的生长与大小变化,并每天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3.4   建档
  对每条栽培试验地都应建立生长档案,记录生长、浇水、用药及日常观察、测定等情况。
  6   病虫害防治
  6.1   霉菌和害虫的防治
  灵芝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都处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很容易滋生各种霉菌,遭受害虫侵袭。做好霉菌和害虫的防治是获得灵芝栽培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
  6.1.1   霉菌
  霉菌主要是木霉菌(绿霉),在发菌和出芝期间均可发生,在温度高、湿度大和不通风的环境下,霉菌孢子萌发后迅速繁殖,侵染培养料和芝体,影响灵芝菌丝和芝体生长,严重时造成菌袋霉腐和芝体霉烂。防治霉菌应重在预防,在制种和栽培过程中要坚持无菌操作,要清洁培养室和芝棚的周围环境,做好消毒并注意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高湿。发现有霉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处理,防止霉菌孢子扩散,污染其他菌袋。菌袋局部轻度霉菌污染時,在污染区用针管注入75%的酒精和甲醛液各1/2混合液以杀灭霉菌。出芝期间出现霉菌污染时可在污染处及其周围用浓石灰水涂布或撒布一薄层石灰粉覆盖,以抑制霉菌的生长。
  6.1.2   虫害
  害虫以尺蠖类害虫为害较为严重,其啃食芝体,使芝体腹面形成大小虫蚀斑和虫洞,严重影响灵芝商品质量。防治尺蠖类害虫主要是做好芝棚周围的环境卫生,使用消除杂草、喷洒除虫菊酯类农药和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发现有菌蝇、跳虫等害虫为害时,采用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芝棚四周杂草进行喷杀。
  6.2   旱稻病虫害防治
  旱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防治要点如下:①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消灭种子所带病菌。②加强栽培管理,前中期避免过量施用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③发病初期及时采用药剂防治。旱稻害虫主要有地下害虫和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应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防治方法与水稻旱种、覆膜稻栽培等类似。
  7   采芝收稻
  灵芝栽培65~80 d达到采收规格。从7月底开始采用人工采摘,至9月底或当地温低于15 ℃前,应将地上部分全部采摘完毕。具体可视市场需求、灵芝生长情况、加工状况、气候变化等而确定。灵芝采尽后可采用手工方式收割旱稻,及时晒干储藏。留在畦上的稻茬来年整地时清除或翻耕入土。
  参考文献:
  [ 1 ] 李钦艳,钟莹莹,陈逸湘,等.我国灵芝种质资源及生产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16(1):8-12,20.
  [ 2 ] 徐斌.灵芝仿野生栽培实用新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0(2):20.
  [ 3 ] 沙美芝,葛化丽.旱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77,80.
  [ 4 ] 周灵爱.幼林地套种旱稻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6(5):49.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往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其中包括经费、推广人员、农民接受能力等问题。加之使用的推广渠道比较小,不够畅通,所以对农业技术的最终推广成果造成了影响,很多最先进的农业技术研究成果无法在广大的区域进行落实。如今,借助“互联网+”技术,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技术推广;用途;前景  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属于
期刊
摘 要:烟草漂浮育苗技术与传统的育苗技术不同,其是一种非传统的常规苗床系统,使用无土栽培或者水培的形式进行培育,并融合了营养土栽培、无土保健栽培的优势,是一种新型的育苗技术和方法,能够促进烟草的快速生长,同时也会使烟草的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并且有较强的抗性,提升烟草的适应能力。就烟草漂浮育苗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烟草漂浮育苗技术;应用现状;展望  对于烟草培育而言,壮苗的培
期刊
摘 要:森林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的作用,更是保证生物多样性、调解气候的必要基础。围绕森林管护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阐述森林管护的内涵,分析了现阶段森林管护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森林管护工作的措施,为我国森林管护工作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森林管护;存在问题;优化措施  森林作为陆地自然生态的主体,也是国家与人民最大的生存根基。森林生态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丹寨县蓝莓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现有蓝莓种植面积2 000 hm2以上,但病虫害发生较重。为保障丹寨县蓝莓的品质和产量,针对丹寨县蓝莓病虫害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初步防治措施。  关键词:蓝莓;病虫害;发生;防治措施  丹寨县地处黔东南州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海拔在700~1 100 m,适宜蓝莓生长发育。丹寨县现有蓝莓园面积2 080 hm2,主要品种有夏普兰、灿烂、奥尼
期刊
摘 要:为探索松乳菇分离培养条件,通过不同部位组织分离法对不同培养基进行松乳菇分离培养,分析了松乳菇菌柄、菌肉、菌柄与菌肉交界处组织分离的菌丝萌发和污染情况,以及4种培养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松乳菇菌柄与菌肉交界处进行组织分离的菌丝萌发率大、污染率小、分离成功率高;松乳菇菌丝在酵母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快、长势好,在PDA中添加干松针浸出液有利于松乳菇菌丝的培养。  关键词:松乳
期刊
曾经,昔阳大寨人在七沟八梁的一面坡上,谱写了撼天动地的壮歌。如今,昔阳县没有停下奋进的步伐,掀起了乡村振兴的大胆创新和生动实践。  实施“三大革命”、培育富民产业、谋划美好未来,近年来,该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产业基础,打造美丽乡村,一幅产业蝶变、生态宜居、民富村美的乡村画卷逐渐显现。  乡村风景美如画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清新亮丽的街道
期刊
摘 要:通过开展清香木姜子容器苗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清香木姜子种子基本为圆形,横径为0.43 cm、纵径为0.45 cm,千粒重40.76 g;场圃发芽率为38.33%,0.01%赤霉素浸泡其种子24 h的种子发芽率为49.00%,提高了10.67%;清香木姜子1年生容器苗平均地径达0.35 cm,平均高达37.1 cm。  关键词:清香木姜子;容器苗;繁育技术  清香木姜子(Litsea
期刊
摘 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初步探索分析基因功能的方法日渐成熟。为了探索棉花GhERF14基因的功能,构建过表达载体,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拟南芥中,通过筛选纯化获得纯合体转基因植株,观察表型,发现GhERF14基因对拟南芥的生长状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分析基因的功能为后续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拟南芥;GhERF14基因;功能验证  1 材料  野生型、拟南芥大
期刊
摘 要: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種植水平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对农业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水稻控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种植技术,提出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策略,供有关部门和水稻种植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措施;优化策略  水稻在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不仅需要满足国内市场以及民众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部分出口贸易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我
期刊
摘 要:为了验证上海绿缘三元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月笙”牌碳菌肽素有机肥在油菜上的使用效果,客观评价其肥效,于2019年10月—2020年5月在永修县农科所进行了碳菌肽素有机肥应用在油菜上的肥效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碳菌肽素有机肥;油菜;肥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产品  由上海绿缘三元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碳菌肽素有机肥;由江西沪航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