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刘娥

来源 :家庭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m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章献明肃皇后刘氏(968~1033),益州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华阳镇)人,宋真宗赵恒皇后。名不详,民间戏曲中将之称为刘娥,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完成宋政权从真宗时代到仁宗时代的平稳交接,为宋在仁宗时期的繁荣打下基础。常与汉吕后、唐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宋真宗赵恒先后有三位皇后,第一位妻子潘氏是名将潘美第八个女儿,在真宗即位之前就去世了,后追封为皇后。郭氏是真宗第二任妻子,真宗即位后封为皇后,景德三年(1006)去世。真宗第三位皇后,就是著名的刘皇后。真宗去世之后,刘皇后垂帘听政,把持朝政达10余年之久。作为宋代八位摄政皇后之第一人,这位对北宋政局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皇后,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明月入怀生凤胎
  刘娥祖籍太原,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正月八日,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后晋高祖石敬瑭起兵于太原南,而后汉则建都太原),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刘家举家迁至成都华阳。
  刘娥的出生颇为神奇。《宋史·列传第一》这样记载:“初,母庞梦月入怀,已而有娠,遂生后。后在襁褓而孤,鞠于外氏。善播鼗(就是拨浪鼓)。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摧之入京师。”
  当初,刘娥的母亲庞氏,梦见一轮月亮进入自己的腹中,随后便怀上了刘娥。古时候,人们将天子视为日,皇后为月。庞氏的梦,预示着这个女孩长大后将母仪天下。
  刘娥出生不久刘通便奉命出征,谁料就此一去不还,阵亡了。刘通没有儿子继承家业,家道中落,庞氏只得带着襁褓中的幼女寄居娘家。按说庞氏作为刺史夫人,怎么也该带些财产回娘家才是。然而不知是刘通生前未曾敛财,还是庞家本身穷困,把寡妇女儿当成冤大头将财产弄了个干净,总之,刘娥在外祖父家过得并不好,虽然读书识字却不曾享受过千金小姐的生活,倒是学会了一手击鼗的谋生技艺,善说鼓儿词。
  庞家对这个寄居的外孙女儿的态度,不过是吃碗饭养条命而已,刘娥刚刚长成,庞家便迫不及待地甩包袱,将年仅十三四岁的刘娥嫁给了一个名叫龚美的青年银匠。龚美有心想要外出谋生,不久又带着刘娥离开了四川,来到了京城开封。
  进入皇宫命坎坷
  龚美手艺出众,又为人和善,善于结交朋友,尤其与襄王府里当差的张耆交好。襄王正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此时他的名字还叫赵元侃,尚未被册定为太子,年仅十六岁。
  总之,赵恒当时尚未婚配,听说蜀女才貌双全,便让随从去暗暗物色一名。刘氏随夫抛头露面击鼗挣钱,自有美名在外,为赵恒的随从们所知,龚美得知是王府选姬,不愿放弃,改称是刘氏的表哥,让刘氏入王府。
  刘氏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与赵恒年貌相当,很快如胶似漆。然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认为刘氏出身寒微,劝赵恒不要亲近刘氏不果,只好报与宋太宗,太宗大怒,圣旨一道下来,命逐刘氏出京。并为十七岁的赵恒赐婚,此时赵恒被封为韩王,新娘为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受封为莒国夫人。
  然而,赵恒虽迫于皇命把刘氏送出王府,把刘氏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却不愿离开刘氏,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刘氏过了十五年。
  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赵恒继承大统,再也不用与刘氏偷偷来往了。当年赵恒奉命娶的王妃潘氏,婚后六年便死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无子。潘氏去世两年后,太宗又赐婚于郭氏,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年十七的郭氏初封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秦国夫人。
  此时的刘氏,已非昔日击鼗的小妹,她长年幽居,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早已才华出众。刘氏见举目无亲,便向真宗提出,愿让表哥改姓为刘美,做自己的兄长,继承刘家香火。其实,龚美早已跟随真宗,一直忠心耿耿,只对真宗效忠。刘美任官,既不阿附于权臣,对部属也关心备至,出任在外时他的随从兵卒,都按省籍定时轮换,从不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
  赵恒于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六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后来宋仁宗改为章怀皇后)。虽然后宫三千佳丽,赵恒却并未忘情于刘氏,很快把刘氏接入宫里。景德元年(1004年)的正月,封刘氏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当时,郭皇后之下,只有刘美人最为尊,连王府姬妾杨氏都只被封为五品才人。这时候的刘氏,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刘氏虽然已经36岁,可是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
  狸猫换太子
  景德初年,郭皇后的儿子赵祐夭折了,年仅九岁;半月后,另一名两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真宗的五名皇子居然一个也没能活过十岁,此时真宗年近四旬,以防万一,养宗室之子于皇宫内。郭皇后前后生了三个儿子,只有赵祐能活到九岁,不想也不幸夭折,伤心过度,身子垮了下来。
  景德四年(1007年)四月十六日,郭皇后病逝。真宗心里虽然很想立刘氏为后,但是她既无子嗣又出身低微,群臣们都不赞同,反而要求册立十四岁的才人沈氏为皇后。沈才人虽然是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才入宫的,然而她出身高贵,是宰相沈伦的孙女。真宗不悦,索性让后位空缺,不谈立后之事。
  然而刘氏虽然长年受宠,却无法怀孕。她身边的侍女李氏,突然一日梦到仙人下降为子,真宗和刘氏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来。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但是一出生就被抱到刘氏那里,也因此皇子虽然是李氏所生,却只认刘氏为母。真宗早在孩子出生三月前,便已宣布刘氏怀孕,册封为修仪。刘娥严禁宫人向孩子说明真相,宋真宗宠爱刘娥,也默许她抱养李氏之子。拥有子嗣,对刘娥能册立为皇后,以及真宗死后能够垂帘听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段故事后来被演绎成匪夷所思的“狸猫换太子”,一种说法是说宋真宗的德妃刘氏和宸妃李氏同时有孕,李宸妃先产下皇子,刘德妃妒忌,勾结李宸妃身边内官,把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皇子,真宗以为李宸妃产下怪胎,把李宸妃打入冷宫,将刘德妃生下的皇子立为储君,并册立刘德妃为皇后。另一种说法则是刘德妃的皇子不幸夭折,于是刘德妃把李宸妃的儿子据为己有,宣称是自己的儿子,真宗照样立她为后。   两种说法的结局都是:刘氏逼李宸妃自尽,却有好心的宫人代李妃而死,而李妃流落民间,直到包拯横空出世,才得以揭开这桩宫闱迷案,使李妃与儿子相认。刘氏因为做了坏事不久便死去,包拯也因为替宋仁宗找回了亲生母亲而官升龙图阁大学士。
  其实“狸猫换太子”不过是子虚乌有,而事实上,刘娥与李氏的关系颇为耐人寻味。
  赵恒驾崩后,刘娥把李氏提升为“九嫔”之一的“顺荣”,为其正名。此前,刘娥还派人在民间找寻李氏的亲属,最后找到了她的弟弟李用和。征得赵恒的同意后,封了李用和的官职。李氏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终其一生都没有和她的亲生儿子赵祯相认。
  明道元年(公元1032)二月,46岁的李氏患了重病。刘娥连忙派太医前去诊治,并晋封她为宸妃。薄命的李氏却没有活着享受一天宸妃的待遇,就在封妃的当天,离开了人世。
  刘娥在李妃死后,最初是想秘而不宣,准备以一般宫人礼仪举办丧事。但宰相吕夷简力劝大权在握的刘太后,要想保全刘氏一门,就必须厚葬李妃,刘后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以一品礼仪将李妃殡殓,在皇仪殿治丧,并给李妃穿上皇后冠服。李妃的父亲被追封,弟弟李用和也再次得到晋升。事实证明,刘娥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刘娥一死,各种关于她的坏话就传到了赵祯的耳朵里。而且,赵祯也知道了自己的生母是李氏。不怀好意的人建议打开李氏的棺椁,看看刘娥给李氏的礼数是否寒酸。结果自然是一目了然,赵祯叹道:“人言岂可尽信。”随即下令遣散了包围刘宅的兵士,并在刘太后遗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自己的母亲。
  然生母虽然厚葬,但却未能冲淡仁宗对李氏的无限愧疚,他一定要让自己的母亲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经过朝廷上下一番激烈争论,最终,将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于太庙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氏、李氏的牌位。刘氏被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被追谥为庄懿皇太后。
  介入朝政惹非议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一月,真宗晋封刘修仪为德妃,并给百官加官进爵,册后礼仪一应从简,既不让官员进贺,也不搞封后仪式,封后诏书也回避朝臣公议,只下令将封后诏书传至中书省,自己家里宣布一下就完事。十二月丁亥,四十四岁的刘氏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
  身为皇后的刘氏,却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氏。
  天禧四年二月(1020年),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氏处置。后来,真宗更是病重,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此诏书便认可刘氏裁决政事的权力。
  虽然刘氏贵为皇后,朝中反对刘皇后掌政的人也不少,以寇准和李迪为首。刘氏也开始笼络自己势力,以钱惟演和丁谓为首:钱惟演之妹为刘美之妻,丁谓的儿子娶了钱惟演的女儿。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氏处理政务。
  然而丁谓想独揽大权,欺上瞒下,以为刘太后是女子无见识,刘太后虽然当初因为后位不稳培植他,多年下来早已查知丁谓的不法举动,此时更是怒不可遏,决心除掉他。当年六月,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被诛,丁谓罢相贬谪。丁谓被贬后,刘太后开始和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听政。
  刘太后自知出身卑微,宋朝以士大夫为尊,因此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曾祖父刘维岳成了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兼中书令兼尚书令,曾祖母宋氏最后封到安国太夫人;祖父刘延庆为彰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兼许国公,祖母元氏封齐国太夫人;父亲刘通为开府仪同三司魏王,母亲庞氏封晋国太夫人。
  刘太后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
  刘氏也非常简朴,当初身为皇后时服饰简朴,当了太后依然未改习性。宫中侍女见皇帝侍女服饰华丽,觉得自己身为太后侍女,怎么能被比下去呢?报与刘太后,刘太后不为所动,“那是皇帝嫔御才能享用的,你们哪有这样的资格。”
  在刘娥的影响下,丈夫真宗和“儿子”仁宗都不敢图享受,而是兢兢业业地做好治理天下的事情。例如,真宗能宽仁慈爱和抵御北方外族入侵,保证了天下太平和经济发展。仁宗能恭俭仁恕,有了旱灾水灾,他立在殿下为全国百姓祈祷。有一次,他晚上不能睡觉,饿了,很想吃羊肉。侍臣建议降旨破例索取。仁宗拒绝了,他说:我那样做,大家仿效,夜夜杀羊,天下还得了吗?有北方外族犯边,他能御之出境。
  不记前仇,任人唯贤
  在一次封赏仪式上,刘娥让大臣们把自己的子女亲朋的名单报上,大家以为是要择优提拔,纷纷上报,名单列的长长的,能包括的全包括了。刘娥把名单挂在自己的卧室,名为“百官公卿亲族表”。有人推荐某某当官,刘娥就查看那张表,除非证明有奇才,列入者基本不用。刘娥还搞了“约束子弟诏”,要大臣百官带头教训子女亲朋,奉公守法;违反了子弟诏,刘娥严惩不贷。不少大臣对此耿耿于怀,但刘娥的政策深得人心,取得了天下的信任,没人敢随意篡改旨意和搞土皇帝政策。刘娥时期,“政出宫闱”,却“号令严明”,当时的各级政府基本做到了有令必行、有行必果。
  不想做武则天第二
  刘太后虽不愿还政于仁宗,却并未想过自立。程琳献图《武后临朝图》,刘太后亲掷于地,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太后表态后,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恭孝唯谨,更于天圣七年(1029年)九月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举朝要行祭太庙大典,刘太后自觉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便提出自己要着衮冕祭祀太庙。群臣大哗,却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呈了上去。
  二月乙巳这天,皇太后刘氏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为了将这场典礼搞得功德圆满,亚献者为皇太妃杨氏、终献者为仁宗皇后郭氏。仪式结束后,刘太后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
  刘娥也萌发过称帝的念头。一次,她问鲁宗道:“唐武后如何主?”回答是:“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刘娥听后,沉默不语。有些庸臣试图向刘娥献媚取宠,例如,方仲弓奏表上疏,请刘娥像武则天一样建刘氏宗庙。一开始,刘娥飘飘然,却有些犹豫不决,跟老臣商量后,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后来,程琳献上《武后临朝图》,称刘娥为当代武则天。刘娥立刻把图抛在地上,呵斥道:“我不能对不起先辈!我不是,也不想做武则天第二!”
  三月,刘太后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四处征召名医,然而却无法挽救刘太后的生命,几天后,刘太后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
  第二日,仁宗在皇仪殿召群臣,哭道:“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给刘太后换上皇后冠服。
  上谥号之时,刘太后谥为四字:庄献明肃皇后(后改章献明肃皇后),而一般皇后只谥二字;生母李宸妃谥为庄懿皇后(后改章懿皇后)。
  刘太后死后,刘氏家族受尊崇更胜昔日。刘太后曾有遗诏,命仁宗尊养母杨太妃为皇太后。仁宗遵其旨意,尊封杨氏为保庆皇太后,杨后虽未垂帘听政,仁宗却克尽孝道奉养。三年后,杨太后亦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谥为庄惠皇后(后改章惠皇后)。
  没有圣后,哪来圣主
  刘娥去世后,她在位时期的政策得到延续,仁宗继承了刘娥的政策和作风,在位期间始终如一,被称作圣主。他能做到这些,也多亏了刘娥时期起用的大臣。比如,仁宗曾经想册立娇艳妩媚的张美人为皇后,废除郭氏,刘娥阻止了他。刘娥死后,仁宗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甚至默许张美人派奸医借看病毒死了郭氏,弄得朝廷顿时腐败衍生。这时候,刘娥时期起用的大臣范仲淹出来陈述利害,仁宗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罢了张美人,厚葬郭氏,追认为后,按照刘娥的做法,重用范仲淹等人,从此再没有犯过大错,政府保持了清廉和号令严明。
  历史评价
  历史学家蔡东藩:“刘氏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其事郭后也以谨,其待杨妃也以和;即宫中侍儿,得幸生子,饰为己有,迹近诡秘,但上未敢欺罔真宗,下未忍害死李侍,第不过借此以攫后位,希图尊宠,狡则有之,而恶尚未也。然后世已深加痛嫉,至有狸奴换主之讹传,归罪郭槐,归功包拯,捕风捉影,全属荒唐。”
  《宋史》给予刘娥高度的评价:“当
  天圣、明道年间,天子年轻,母后临朝称制,而内外肃然,纲纪得以树立,朝政没有大的缺失,奸邪的人不能肆意妄为,是谏官用人得到的结果。”也算是刘娥刘太后临朝摄政期间的盖棺论定。
其他文献
摘要:扩大开放和推进承接产业转移,是我市加快“四化两型”建设,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战略举措。衡阳的扩大开放很好地拉动了GDP的增长、经济外向度的提高、城市美誉度的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增强。  关键词: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产业创新;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扩大开放和推进承接产业转移,是我市加快“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全面护理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流转制度建设走过了禁止、解禁、法制化,创新完善四个阶段.广东各地对土地流转的实践表明,现存制度与实践存在两个矛盾:现行土地流转制度与市场化的矛
摘要:针对目前营改增,初期是在上海市试点,现已经开始推广为十省市试点,预计2013年全国人大会议后将要全面推行。文章针对县级面临营改增之后,可能会对市财政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要推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县级;财政收入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一、目前我国的营业税及
摘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相促进并一同发展。针对湖南省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对湖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论为:湖南省高职教育的规模和质量等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湖南省高职教育的速度和专业结构等方面与区域经济发展有些不协调。最后,从政府层、院校层及企业层提出了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区域经济;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时光转瞬之间,就走出了秋雨梧桐般的萧杀景象。秋风秋雨中,很多树木花草都开始收敛一季的张扬,鼓足力气把叶脉变成金黄,完成自己最终的大美写意,而唯独不曾结果的梧桐,却仍会坚守一派浓绿,在秋风秋雨中遮挡我记忆深处的那片“干地”……  每到秋天,我都会怀念老家的那棵梧桐,它还好吗?  自我记事起,我家院里就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奶奶说,老家人都认为“家有梧桐树,才有金凤来
目前,人们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彻底摸清.应当看到,三十余年来,特别是最近十年,对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均有较大的进展和提高.现代医学的发展与时俱进,糖尿病的科
期刊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
摘要: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受有效抵押物缺乏、运作不规范以及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普遍面临融资难题。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融资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合作社自身发展水平低、金融支持相关政策不足和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机构少。为了解决合作社面临的融资困境,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农村领域的信贷投放、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并积极推进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关键词:
为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要决策,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