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表达力培养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各项事业的建设也取得了进步,特别是关乎民族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教育事业更是成果丰硕,教育事业整体呈现一种加速发展的趋势.而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可以说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做好数学教学工作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表达力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对本课题进行研究显然具有突出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和语文、英语这一类的学科有所区别,它更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别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展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仅要采取措施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更要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表达力,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开口表达的兴趣
  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并没有完善的认知,因此,在学习的时候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采取措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并且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就是说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首先,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美感,引导他们开口表达.数学语言从表面上看可能有一些简单甚至死板,但是在深入了解以后就不难发现它的严密性和简单之美,能够用最简单的词句表达最深刻的内涵.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乘法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的时候,有一个表述为:积必定是乘数的倍数,然而有的学生就会说:“所有的积都能被乘数整除,”实际上这种说法不够严谨,教师就可以把这两种表达方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语言的美感和严谨性,进而让他们感受到数学语言表达的意义,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语言表达中去.另外,小学生的兴趣基本都是因为某种愉悦感才产生的,所以说想要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表达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愉悦.小学生往往年纪比较小,他们对教师的认可十分看重,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都可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认可和尊重,并且能够从中收获到愉悦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并且及时地、恰当地给予学生鼓励.同时还需要恰当地调整提问的难度,要让难易度保持在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的水平上,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全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使学生表达的不够严谨、不够完整,教师也应该给予鼓励和帮助,久而久之学生开口表达的兴趣才会建立起来.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表达的习惯
  回顾过去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不难发现,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参与者,而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截断,和教师沟通的想法也只能作罷,久而久之就都形成了一种不参与课堂学习、不积极发言、也不表达看法的习惯,即使偶尔参与课堂学习也基本只是回答几个问题就结束了.想要改变这种情况,让学生主动地表达看法,教师就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沟通的需求.第一,要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打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让学生的表达更加顺利.比如,采用游戏教学法就是不错的选择,在带领学生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多边形的面积我知道”为主题进行课堂小组互动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提出问题:计算长方形面积公式、梯形面积公式等等,也可以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解答,然后让每一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抢答,并对自己为什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进行解释,这样一来无论回答的对与错,学生都真正参与到了课堂学习和表达过程中,教育目标得以初步达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如果对这些知识进行强化和纠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三、充分利用鼓励性语言,培养学生表达的勇气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有的小学生受到自身性格或者是其他因素的影响显得十分不自信,在课堂上明明想要举手回答问题,最后也会放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是原因之一.为了让学生敢于开口表达,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需要多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包容,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表达勇气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圆”的基本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部分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这一类问题毫无难度,只要敢于开口就都能回答出来,在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后,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真的太棒了!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在课堂中都能应用的很好.”利用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培养学生开口的勇气,又能拉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有一个问题必须提到,那就是有的教师会对学生区别对待,把学生按成绩分成三六九等,这种分类方法显然不利于学生表达力的锻炼,被分成末等的学生很容易丧失信心,最终放弃学习数学,就更谈不上表达自己了.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并不只是为了给学生传输数学知识,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各种能力才是根本目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调整工作方法,从改变教学思路、营造教学氛围等方面入手,为学生表达力的培养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钱国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表达力培养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68.
  [2]王郢,涂凡菲.小学高年段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1):43-47.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必要的.在新时期,为了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本文基于对小学数学教学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总结了几点具体对策,希望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能力;培养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深入进行了实践讨论,通过不断总结,分析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为学生日后发展提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是较为常用的思想,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综合应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转化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渗透,使得学生将转化思想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在学习中能够灵活应用,提升学习效率.本文重点探讨在小学数学综合应用教学中对转化思想的渗透,以此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应用;转化思想  
【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来,新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让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数学,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学习数学中体会成就感.本文从“教学情境生活化”“课后作业生活化”“教学资源生活化”这三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陶行知;
【摘要】“微课”具体来说是指教师通过视频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在视频中将教学重难点展现出来,提高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所以将“微课”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并有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最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理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今教育发展的需求,学生主体地位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因而,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以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法为中心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  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因而,
【摘要】“听过的我会忘记,看到的我会记住,参与的我能理解”,想要对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就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在不断操作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想要探索的东西.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不能真正将其运用,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重要作用.数学学科中包含了较多的抽象知识,在进行图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地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将简要阐述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