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借贷风险成因及防范策略

来源 :现代营销·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rackfor19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我国正在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并要求提升消费市场的多元化,而大学生虽然无固定收入,但其消费水平却比较高,因此也成为贷款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现今网络上各种贷款平台鱼龙混杂,而大学生自身又缺乏贷款经验,因此无法有效的防范很多风险。如何用好大学生网络借贷这把双刃剑,对于我国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借贷服务的引导策略,如何培養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借贷;风险成因;防范策略
  现今,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网络借贷也越来越普及,金融服务也正在朝着这一趋势发展。可是这些年来,因大学生网络借贷而导致的恶性事件不断增多,这是我们不得不深思,应怎样保持网络借贷行业的良性运转,减少其不良影响。以下主要围绕着大学生网络借贷的发展情况展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大学生网络借贷的发展情况
  (一)网贷公司的贷款方式
  一般条件下,大学生借贷的原因就是超前消费和提前缴费两种。在这一理念之下,很多商家以及金融机构都会采取分期付款、提前透支等形式来为大学生购物提供便利。主要的形式有以下三种:第一,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其还款形式有无息还款、有息还款和利息优惠三种类型,一般都是按月还款以减小大学生的压力;第二,向银行申请小额度的信用卡,学生往往并没有固定收入来源,使用小额度信用卡能够满足其提前消费的需求;第三,向第三方平台小额借款或者打白条,这一方式的手续非常简便,往往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并且款项到账速度也非常快。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大学生借贷也向着互联网金融融资方向发展。这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盲目消费、过度消费、贪图享乐等问题出现率大大提高。
  (二)大学生网络借贷平台鱼龙混杂
  在2016年3月25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华网思客便共同发布了《对个体网络借贷的风险分析与监管建议》。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因监管过于宽松,现今各种不规范及诈骗行为与日增多,2013到015年间,问题平台数的数量正在不断攀升,所占比例从12%发展到了2015年的31%,也就是三分之一的网络借贷平台会出现问题。”为吸引大学生借贷者,放款者往往会针对他们设置优惠条件,甚至不需要抵押和担保,只需要学生证以及身份证的复印件就可以。校园贷的持续发展,使借贷公司的套路也层出不穷,慢慢的由无需担保变成了“以防万一,拍个裸照”,这使得大学生借贷方式慢慢变得不合法不合规,最终使得网络借贷问题愈加严重。
  (三)大学生网络借贷的安全隐患
  由于网络借贷平台的各种不规范操作以及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缺失,很多大学生往往是在还款日才发现自己无力承担如此多的债务。为了能够暂时还上贷款,他们会向亲友求助甚至直接向另外以加贷款公司办理贷款,欠款金额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而学生无法按期还款时,则贷款公司会公开学生个人信息,甚至通知学生家长或者朋友,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此外,学生的债务也由于利息的存在越来越多,最终便会使得学生自我放弃,甚至有人因无法承受过大心理压力而自杀。大学生网络借贷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家庭矛盾、家校矛盾,对于社会稳定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变化
  网络经济的盛行,使大学生所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大学生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心,而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这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消费欲望。所以,很多大学生会使用校园网络借贷的形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获得自己想要的产品和服务。长此以往,大学生群体中便会“拜金主义”风盛行,而校园网贷的出现腐蚀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大学生虽然能够在网贷中得到短暂的快乐,但事后却可能面临很大的痛苦,有时还会因此步入歧途。所以,校园网贷对于大学生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危害,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网络借贷的风险及其成因
  (一)各种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比较出名的P2P网贷平台包括人人贷、有利网等,剩下的网络平台在规模和大小上有很大区别,种类也比较繁琐。网络借贷平台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就是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资金的流动,这样的形式除了能够使闲置资金得到流动,而且提供了一个比较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金融模式虽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很多人的生活水平,但是网贷平台的不断发展使其将触角延伸到大学生,希望通过大学生借贷来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
  (二)网贷的门槛较低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促进了网络借贷平台的快速发展,但在市场自由竞争的大环境中,各个网络机构之间也存在着十分激烈的竞争。现今,网络借贷平台共有2000多个,其实力水平也有很大的区别。但这些平台都希望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获利。几乎所有的网络借贷机构都是以利益为趋势的,为了获利会不断的降低门槛。在贷款期间,只需要提供相应的身份信息而不需要繁琐的手续,但这样操作的风险是很大的,但大学生一般比较乐于接受这种贷款形式。
  (三)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中,人们的融资形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兴事物,人们可能不知道其确切定义,但却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就是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载体的金融平台,在这一平台中能够完成金融中介、支付与信息通融等业务。但这一新型融资方式与商业银行、资本市场融资都有一定的区别。例如,使用传统金融模式获得资金支持的人一般都需要去银行,但大学生通过使用互联网金融这一模式,便能够使互联网贷款方式更加高效,所获得的网络借贷机会也会更多。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生了大学生网络贷款的产生。
  (四)大学生风险意识的匮乏
  大学生所产生的网络贷款一般都是个人行为,事先不会和家里商量,因此长辈也无法给予正确的引导,这便使得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信息的诱导,目前有部分网络贷款平台甚至会使用“裸贷”的方式对大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社会公众对于这样的做法一直都是强烈谴责的,但其对于大学生造成的伤害还是很大的。分析这一现象的根源还是大学生风险意识的匮乏。虽然大学生从年龄、知识方面来说已经属于高阶知识分子,但由于尚未真正踏入社会,因此思想还很不成熟,一旦遇到问题,则无法第一时间做出理性的判断。此外,学生和公司开展贷款交易时,双方之间的信息也是不对称的,大学生对于网贷条款的认识往往也比较模糊,在贷款到期时才会真正认识到其严重性。所以,大学生自身风险意识的匮乏也是各种网络借贷问题发生的根源之一。   (五)大学生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的持续发展进步,使现今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接触到的信息呈几何增长,因此常常会不考虑家庭实际,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而消费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东西。“拜金主义”思潮的兴起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若无法及时遏制这种不良思想,則学生自身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阻碍。研究表明,网贷事件几乎都是来源于分期付款,所消费的一般都是电子产品和服装,但这些本就不是大多数家庭能力范畴内的。所以,学生价值观的扭曲也是网络借贷问题发生的根源之一。
  (六)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匮乏
  大学生应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还款意识和观念。现今,助学贷款的坏账率已达到8%,且P2P网络借贷的坏账风险也比较高,而这除了会损害P2P平台的利益,还会影响大学生的诚信档案,使其信用不良,甚至对以后就业产生不良影响。
  三、如何有效降低大学生网络贷款风险
  这些年来,互联网消费已经取代了原有的消费形式,金融产品的合理使用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不仅如此,网络贷款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网络贷款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消费乐趣的同时,长期以往,生活也会变得非常混乱,对人们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网络贷款,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
  (一)建立大学生网贷法律法规
  大学生网络借贷属于新型的金融模式,为了使这一模式更加规范,应当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法律来规范网络借贷。建立起大学生网络借贷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好大学生网络借贷的规范条例,使网络借贷更加透明化。此外,政府在监管期间也应当做到有法可依,要鼓励和支持与经济发展相符的网络贷款服务,制止风险不可控的网贷服务,更好的保证大学生网贷的合理化。
  (二)确定好大学生网贷监管的主体和职责
  要建立大学生网络借贷平台和分支机构,在经过监管机构的审查批准后,确定好大学生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范围。要对目前存在的借款服务提供相应的保证,对于今后可能产生的新型业务,监管机构要坚持谨慎但开放的态度,若成熟可行则给予支持,严格开展市场准入管理工作,做好监督工作,以保证网络借贷平台可以顺利开展各项业务。此外,还需要对网络借贷平台进行严格的审批,建立更为灵活的市场准入监管原则,健全网络借贷平台监管体系,更好的维护大学生网络借贷环境。
  (三)合理处理网络不良宣传和暴力催款
  现今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非常迅速,很多网络借贷平台借助百度、微信、微博等客户端,宣传零首付、零利息、免负担等虚假的广告宣传标语,这大大夸大了网络借贷的益处,对其缺点闭口不提,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进入消费“陷阱”。监管机构必须对网络借贷不良问题进行严厉的打击,并对新媒体平台进行管控,平台内部还需要做好自查和整改工作,一旦发现不良宣传标语则应要求立即下架。此外,还要对网络借贷平台的催款行为予以约束,减少暴力收租问题的出现。
  (四)做好校园安全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
  学校应当对网络借贷进行严格的监管,要对校园内的不良网贷行为进行检测,并严密关注校园内网络借贷的发展情况。学校方面需要严格禁止学生加入到网络借贷平台代理中,严格禁止学生帮助网贷平台推广业务或者是兼职在宿舍楼内派发广告传单,严禁在学校内部粘贴不良宣传的海报。对于那些已经参与到网络借贷中的学生,则应及时的开展组织和教育工作,避免学生越陷越深。大学生自身也要转变自己的消费观念,培养出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对于网络贷款持有一个合理的态度。除此之外,在贷款消费时也应当考虑到自己的偿还能力,切忌盲目贷款,在消费时始终坚持适度的原则。
  结语:
  总之,网络借贷作为现今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网络借贷渠道的出现在金融盈利和便利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大学生网络借贷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相关保护措施也未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不仅使得社会经济秩序非常混乱,也使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更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所以,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大学生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措施,针对问题做好整改工作,形成大学生合理、理性的消费观念,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丹丹,刘吉成,陈帅.研究生网络借贷现象分析及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时代金融,2017,11:233+235.
  [2]李菡婕,王文荣.“校园贷”的风险成因与防范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6:257-258.
  [3]刘皓,刘娅.大学生网络借贷现象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402:87-89.
  [4]邱薪颖.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教育[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111-113.
  [5]吴凡.对大学生校园网络借贷与民事侵权责任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7,35:156-157.
  [6]王东旭.大学生网络借贷的风险及法律规制[J].中国商论,2018,01:35-36.
  [7]杨思羽,戴静怡,李琦.当代大学生网络借贷风险及防范研究[J].现代交际,2018,13:140-141+139.
  [8]杨博易,金玲,李雅鑫.大学生不良校园网络借贷的心理成因及防范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36.
其他文献
摘 要:平安银行(全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一家跨地區运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中国大陆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大众公开发行股票且上市的商业银行。本文对2015年平安银行进行定向增发的案例分析,发现2015年选择定向增发进行融资是合理的,此次定向增发为平安银行带来了正市场效应。  关键词:定向增发;事件研究;经营业绩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到很大发展,融入到各行业发展过程中,广告类型、创意、营销和制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宣传效果与质量,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营销的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数据 房地产企业 营销策略  引言  就当前情况来讲,在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已经有多年发展历史,但是互联网的普及时间较短,因此二者之间的结合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数据技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再只是满足吃穿住行,对于保险的和认知购买意识越来越强,人寿保险实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销售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过去那种登门拜访,目前电话销售已经成为寿险行业较为普遍也是较为重要的销售渠道。电话销售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寿险行业采用电话销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具备点对点的专业性,方便快捷,满足客户所需,提供更优服务
期刊
摘 要:研究目的:城市土地利用與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联系一直是地理学、经济学和规划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据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相互作用,研究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影响关系,为缓解交通拥堵,土地粗放利用,有效利用资源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描述性研究法。研究结果:(1)高密度开发可以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2)国外以社区为主,国内以城市为主。结论:成都轨道交通可以结合TOD的发展模式、GIS的应用以及
期刊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人和设备的共生、融合。科技公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科技与经济的高层次融合。互联网数据平台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在科技创新的洪流中,电商的崛起是最直观最明显的体现。借助互联网的效应和媒介作用,促进电商行业的繁荣,是商品销售创新模式的表现。电商传播的方式随着人们的需求,以便利性为原则不断进化和演变,形成了直播与视频的交汇手段来促进电商
期刊
摘 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是人类第一财富,健康中有一半是心理健康。”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身体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而且是一个人的良好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我国就业培训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时期背景下就业培训工作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时代;就业培训;培训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帮助求职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而就业培训工作是最直接手段,如果就业培训工作不合理,可能会让企业到不适合人员,这会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也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对就业培训工作进行深入
期刊
摘 要:《易·系辞》中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意思是,皇帝以后,创造衣裳为服饰因而天下大治,为华夏先民的服饰形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基础,由此证明服装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好的服装销售可以更好地推广服装,所以服装店铺的卖场布置、陈列、氛围及展示特色在服装销售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它直接影响到店铺的利润额,这是所有商家注重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色彩;VMD(
期刊
摘 要:从当前国内外主要教育研究期刊中选取关于“内部治理”研究的文献,通过统计整理,归纳分析出国内外治理比较研究明晰当前大学内部治理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为后續研究提供学术线索。研究发现:内部治理的研究热度与其他学科研究具有一致性;高校治理文献中对内部治理的研究已形成了以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以决策机制为核心,沿着国内外经验比较等脉络延伸的研究思路和框架。最后,探讨了内部治理研究在
期刊
摘 要:“启发式教学 ”与“助产术”是由东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提出的德育方法。尽管这两种德育方法是基于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下提出,但是二者在德育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氛围,有其相似之处。而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和师生关系上存在差异。分析二者德育方法的异同,得出在我国高校德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启示。从而适时调整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教学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