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莱盆地及其邻区白垩纪—古新世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区域动力学意义

来源 :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ey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野外和钻孔测井资料分析、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分析(40Ar-39Ar和SHRIMP U-Pb法)、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断层运动学的野外分析结果,综合研究了胶莱盆地及其邻区白垩纪—古新世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岩性地层分析表明,胶莱断陷盆地由三套地层单元所充填:早白垩世莱阳群和青山群、晚白垩世—古新世王氏群。青山群火山岩的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给出了该火山岩的喷发时代在120~105Ma。地震剖面的构造解译结果揭示胶莱盆地伸展构造受到深部两个拆离构造系统控制:一个发育于盆地南部地区,拆离断面位于深部8~10km,向南缓倾于苏鲁造山带之下;另一个拆离系统由一系列北倾的犁式断层组成、分布于宽阔的胶莱盆地北部地区,主拆离面向北倾。这两个拆离系统分别形成于早白垩世莱阳群和晚白垩世—古新世王氏群沉积阶段。通过对不同地层单元断层滑动矢量的野外测量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以及地层时代和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的制约,建立了白垩纪—古新世构造应力场演替的年代序列。结果表明,胶莱盆地在白垩纪—古新世之间经历了伸展—挤压应力体制的交替演化。早白垩世伸展作用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早期NW—SE向伸展和晚期近W—E向伸展。在早白垩世末期至晚白垩世初期,盆地遭受NW—SE向挤压,导致了胶莱盆地的缩短变形和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活动。晚白垩世—古新世时期,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S向伸展,直到古新世末期,构造应力场转换为NE—SW向挤压。胶莱盆地和沂沭裂谷系白垩纪—古新世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对华北地区岩石圈减薄过程的动力学背景提供了重要的构造地质学制约。笔者推断,早白垩世两期引张应力作用是分别对华北地区增厚地壳或岩石圈的重力垮塌和岩石圈拆沉的响应,而早白垩世末期NW—SE向挤压记录了古太平洋板块与亚洲陆缘俯冲碰撞产生的远程效应。晚白垩世—古新世的引张伸展作用完全不同于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它指示了沿NNE向郯庐断裂带的右旋走滑活动及其拉分作用,在动力学上受到青藏地区块体的陆—陆碰撞产生的远程效应和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作用的联合应力场控制。
其他文献
<正>从2010年6月—2013年6月,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血液科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并真菌性肺炎共18例,观察其应用伏立康唑疗效,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
作为一项新兴的基坑支护技术,逆作法施工技术主要运用于高层建筑或者超高层建筑的多层地下室以及其他结构的施工工程中,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由于科学技术水
目的探讨目前医院中药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方法将历年来医院中药管理的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根据统计分析其数据得出有关信息,找出中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
长期以来,中国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定位是坚持公益属性,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在实际发展中,部分民办高校走的却是投资办学道路,存在营利行为。分类管理后,由于不能取得办学回报,
肝细胞腺瘤是一种很难确诊的良性肿瘤。为了确定分类,作者对其基因型、病理学和临床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肝脏病理学家对疑似和确诊的一个多中心系列的96例肝细胞腺瘤患者给予
本文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采取部分负荷运行估算的方式,论证了引风机驱动各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研制了一种自动化液体充装设备,能显著提高液态氨等气体罐装的自动化程度和罐装精度,可替代现场的落后装备。
本文采用40K-Ar/39Ar快中子活化和K-Ar稀释法定年技术对玲珑岩体和郭家岭岩体进行了年龄测定。40Ar/39Ar阶段加热年龄谱表明,玲珑岩体和郭家岭岩体的坪年龄分别为164.2±0.7M
【正】在毛细血管水平上,通过对皮肤微循环的直接造影可以了解组织灌注的质量。直角偏振光谱成像(OPS)可以非侵入性地直接观察这些血管。在输血(Tx)之前和输血后2 h和24 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