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54202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文言文教学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语文教材内容的滞后性,课程资源的有限性,着力开发小学“文言文”主题校本课程是有必要的。文章从“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对象的丰盈、课程对象关系的设定”等方面出发,对小学“文言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言文”;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1-004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应该包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小学“文言文”课程是促进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语文教材内容和教学课时的局限,小学生难以对文言文形成系统而全面的认识,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悟、内化迁移和探索践行。这样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因此,“文言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显得尤其重要,其更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还可在开发“文言文”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文言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提高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以及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还能照顾學生的差异性。但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常常出现功利化现象、泛化现象、碎片化现象、窄化现象、固话现象”。为了避免小学“文言文”校本课程开发落入这样的怪圈,笔者立足现实存在的问题,从“研读教材,发现学生需求”“依据规律,整合课程主题”“搜集资料,丰盈课程对象”“依据目标,形成层级系统”等方面入手,努力开发能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语文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努力凸显语文“本味”,实现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
  一、研读教材,发现学生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而小学语文“文言文”校本课程是对小学语文现行教材中文言文内容的调节、补充和拓展。所以,教师应研读教材并以现行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围着一本语文教科书打转。就语文教材本身而言,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崔峦同志说:“(语文)教科书编得再好,仍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教材内容的滞后性,课程资源的有限性。” 通过系统研读教材,笔者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现行教材中文言文教学内容有限,学习资源不足。现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仅编入了《王戎不取道旁李》《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三则》等十四篇文言文。
  二是现行教材中不同学段的文言文难度差距较大,学段间过渡艰难,同一学段的教材内容难度差异较大。现行部编版语文教材在三年级正式编入文言文,分别是上册的《破瓮救友》和下册的《守株待兔 》。而四年级上册的《精卫填海 》与三年级的文言文相比,难度增大了许多。不同学段的教材内容体裁变化大,中年段的《精卫填海》《守株待兔》《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萤夜读》等文言文,多为故事类;而代表着进入高年段的五年级上册中的文言文则是散文类《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从中段到高段;中间几乎没有过渡。
  在这些不足之下,学生便会出现“每个字都懂,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就不知道了”的尴尬局面。教师好不容易教会了学生一篇文言文,也容易出现“一放就忘”的教学大翻车。所以,一线的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依据规律,整合课程主题
  通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后,笔者发现教材中文言文的内容虽然少,但文章类型却有迹可循。对现有教材中的文言文进行合理分类,并整合主题寻找规律。笔者在逐一解读后,将其整合为四大主题,分别是:三下《守株待兔》、四上《精卫填海》划分为“神话寓言类”;三上《司马光》、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四下《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五下《杨氏之子》、六上《伯牙鼓琴》划分为“历史故事类”;五下《自相矛盾》、六上《书戴嵩画牛》、六下《两小儿辩日》划分为“生活哲学类”;五上《少年中国说》(节选)、《古人谈读书》、六下《学弈》划分为“勤奋求学类”。
  整合后,我们不难发现“神话寓言类”主要集中于中年段,“勤奋求学类”“生活哲学类”主要集中于高年段,而“历史故事类”则贯穿于中高年段。中年级作为高、低年级的过渡期,同时也是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语文课程标准》在对第二学段诗文阅读的要求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而高年段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更加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有个性、有想法,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因此,该阶段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诗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依据学生学段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在中年级安排“神话寓言类”“历史故事类”文言文,在高年级安排“勤奋求学类”“生活哲学类”文言文,并将“历史故事类”文言文的学习贯穿于中高年级,这样的划分是科学合理的。
  三、搜集资料,丰盈课程对象   通过研究分析教材,明确课程资源开发方向之后,教师要努力搜集与课程对象相关的资料,丰盈课程对象,加深对课程对象的认识和理解,更全面客观地看待课程对象,让课程的开发更精准、有效。
  通过翻阅书籍、网络搜索等多种渠道,笔者搜集到一百五十余篇文言文。其中很多文言文虽然符合四大主题,但篇幅较长、词语生僻、句子佶屈聱牙,理解起来生涩难懂。所以除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还需提出自己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课程对象。
  例如,“神话寓言类”这一主题是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一种文体。学生阅读神话或寓言故事时,从读故事到明道理,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既能满足中年段学生阅读需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体验情感,展开想象”,也方便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利于中年段向高年段过渡。所以,教师选择“神话寓言类”课程对象时,应选择篇幅简短、内容紧凑、趣味性强的,最好是能演出来的。如《女娲造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已为人。”注释:①未有:没有。②抟:把某种东西揉成团。③剧务:工作十分繁重。④暇:空闲。⑤引:牵,拉。学生可利用“理解标题”和“借助注释”这两种最为常见的文言文理解方法来理解文章。文中动词多有“抟、作、引、举”等,学生可边诵读边表演,以读促演,以演促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四、依据目标,形成层级系统
  同一主题中的课程对象之间,应有循环巩固且螺旋上升的梯度。除了与课内文言文之间有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师在教与学的方法上更要注重横向联系,使各课程对象形成合力,教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以“历史故事类”为例,这一主题始于中年段,所以校本课程的第一个模块是与四下《囊萤夜读》《铁杵成针》同为“勤奋求学类”的五篇文言文,分别是《闻鸡起舞》《怀素写字》《宋濂嗜学》《凿壁偷光》《欧阳修苦读》。文章篇幅逐篇递增,难度也随之逐步增加。
  五、課堂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文言文”校本课程是传统文化课程的一部分,是对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的补充。但是校本课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有别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校本课堂实践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有趣并要贴合学生的兴趣点。如“神话寓言类”主题可结合课本剧表演、布偶戏表演等;“历史故事类”主题可结合“人物名片”制作,更可编制历史故事小绘本等;“生活哲学类”主题可编制脑筋急转弯等;“勤奋求学类”主题可以组织辩论会“谁才是古代最勤奋的人”。
  (二)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文言文”校本课程虽是补充课程,但也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促进学生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核心能力的形成。
  (三)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语文校本课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趋势,其能帮助教师更快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如:借助动画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及其生活的时代,让他们能边看边学,增加趣味性。教师可在学生朗读时,提供范读音、视频资源或配上适合的音乐,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情境中。借助针对性较强的微课,辅助教师攻克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感悟重点语段。教师可利用白板技术,在学生表演课本剧时,适时更换场景设置,提升场景的真实感,给学生更好的表演体验;利用录像技术,把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聪娣.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87-92.
  [3]吴鑫云.小学高段“小古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4]张丽红.如何推进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新课程,2021(24):164.
  [5]王晓莉.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分析[J].新课程,2019(11):90.
  作者简介:曾妍彬(1987— ),女,福建厦门人,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倡导下的英语教育,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进行了革新,其教学的重点不再向考试分数倾斜,而是注重学生英语学习的长远发展,将情感教育注入初中英语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英语教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它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力量之源。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与情感教育相关的研究理论,将情感教育与英语教学相融,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关怀
期刊
摘 要: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小学英语教学应摆脱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创建凸显学生主体性的课堂,通过大量的探究活动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等实现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互联网发展作为背景,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有效利用,将信息技术进一步引入小学英语教学中,在课堂上通过增加色彩、动画等元素,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受到重视。为此,文章在分析阐述农村初中生物校外课程开发利用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能够更好地融入校外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生物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已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所谓数学思想,即对数学事实与理论进行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当下常见数学思想主要包括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将原本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将复杂烦琐的问题赋予灵活变通的形式,实现学生思维的迁移。其能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逐渐普及,计算机技术也逐渐成熟。在小学教学中,学校开始注重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期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客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小学音乐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与理解的综合能力,以作品的丰富情感内蕴影响、塑造学生。文章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以“爱与归属需要层次”为主要视角,在明确“爱与归属需要层次”的内涵及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的前提下,探究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以期为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需求;“爱与归属需要层次”;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教师要想进一步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要使用合作学习法,利用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通过交流及互动等方式,会使自身的合作意识变得更强,同时还可以促进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课堂上,教师应使用分组学习等方式,确保分组的科学性,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定好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从而顺畅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
期刊
摘 要:文章介绍了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高峰学校(以下简称高峰学校)和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创新实验学校)美育学养课堂改革,即基于培育学生学养进行选课走班式分类教学改革的实践做法,总结了美育学养课堂的实施原则:以学生(人)为本、以学养培育为本、以素养学习为本,分析了美育学养课堂改革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育;学养课堂;选课走班;分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关于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标准,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这三个方面。这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音乐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求同存异,从主观上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学校的音乐教学应该以课堂活动为主,以校内音乐活动和校外活动为辅,不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文章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从实际情况出发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创新型人才匮乏等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解决这些问题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当今学术界乃至社会的一个热议话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首先界定了思维品质的内涵,其次对我国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