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主权--兼论邓小平的国家主权观

来源 :学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ju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复杂过程,其焦点是国家主权问题.全球化的世界性、客观性和进步性,决定了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主权的相对性、局限性和历史性;全球化的民族性、主观性和破坏性,又决定了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必要性和特殊性.邓小平的国家主权观,对于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在21世纪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具有深远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仅从美国总统和国会关系的视角考察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演变,揭示在这一演变过程背后美国总统和国会之间的权力较量,还探讨了小布什总统和107届国会在这个问题上的"合作
与以往年谱"单记行事”,只记谱主好处,不说谱主坏处不同,胡适的抓住谱主史学理论家的特点,全面深入挖掘谱主在史学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也揭示和批评了谱主在社会伦理观念上的
群众满意正在成为各地衡量法院和法官工作好坏的至上和第一位的标准。这虽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但包含着深刻的潜在危机和隐患 ,它可能导致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崩溃和丧失。
本文从历史学和法学的双重角度对盐政、盐务、盐业、专卖、专营、公卖等概念加以厘清 ,分析清代盐务专卖的法律构成要件 ,对关于票引法性质的世产说、有价证券说、契约说、许
战后日本社会的发展,经历了经济恢复、迅猛崛起、后现代化等历史阶段。与此相对应,日本社会的道德教育也走过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回眸这段时经半世纪之久的日本道德教育的历
陈独秀的现代民族国家观是在外来侵略和西方民族国家观的双重作用下产生的。其前期国家观的重要特色是以个人本位为基础,这也是他区别于梁启超、孙中山国家观,没有走向“国家至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于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沿革流变之中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它高度重视各族人民的历史创造,把中国历史真正写成多民族的历史;它以唯物史观透视中国历史
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 ,因“跨越”而在整体上进入加速与再加速发展状态 ,并促使新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叠加性产生。新中国社会变迁因“革命”与“进化”两种方式交织 ,使政治发
1907-1909年,中日之间发生了关于"间岛"问题的严重交涉。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在交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选贤任能、注重情报、洞悉阴谋、全盘谋划、灵活外交等方面,有利地
连地宋代墓葬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坡头乡连地村东南,南临黄河,北为小浪底水利枢纽留庄至蓼坞的北岸公路,西距小浪底大坝址约5公里.(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