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完全是昼与夜组成的一块棋盘,
命运把人当作棋子来玩:
走东走西,或擒或杀,
再一个个放回棋盒里长眠。
——奥玛珈音:《鲁拜集》第69首
他坐在桌边,恐惧和内心的挣扎使他脸色发灰。这是一个比天还大的决定,一旦迈出这一步,就再也收不回去了,就像时间和死亡。当他开始写下面一段话时,握笔的手不停地抖动。
这件事我已经考虑很长时间了。我知道大多数人会不理解我这么做的原因,尤其是那些爱我的,同时也被我爱着的人。我所能说的只是没人知道我经历了多么痛苦的煎熬,尤其是在最近几周里,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是我离开的时候了。我真的很抱歉。
他签上自己的名字,用的是常见的草书,字迹很难辨认。然后他把纸条对折起来放在桌上,似乎通过这种方式就能摆脱掉它们,就像摆脱掉一场噩梦,摆脱掉他准备跨向黑暗的那一步。
他站起来,最后一次环顾房间,心里问自己是否真有勇气结束这一切。有必要留言吗?留不留有区别吗?他看了一眼那张纸条,它现在自动弹开了,靠在电脑屏幕上。他认为把它放在那个位置比较显眼,才放在那里的。看着自己多年不变的笔迹,他心头充满了悔恨。学会写这些字母时,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那时他天真烂漫,朝气蓬勃,回忆起来有苦也有甜,既有刺鼻的粉笔灰味,也有飘香的学生营养餐味。
然而,后来人生变得多么无意义啊!
芬睁开眼睛,看到他们躲避风暴的古石窟里被一种奇异的粉色霞光笼罩着。烟缓缓地从几近熄灭的火堆中升起,飘进沉寂的空气中。惠斯勒已经走了。
芬双肘拄地抬起身,看到入口处的石头被推到了一边。远处的山峦上飘浮着一层玫红色的晨曦。风暴过去了,留下的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岑寂。
芬痛苦地从裹在身上的毯子里抽出身,经过火堆,爬到一块石头旁。他的衣服就晾在石头上,摸上去还有些潮湿,不过已经可以穿了。芬仰面躺下,先费劲地穿上长裤,又坐起来扣上衬衫,套上套头衫。接着他穿上袜子,蹬上靴子,没顾上系鞋带就向半山腰爬去。
展现在他面前的景象如神话般奇异。路易斯岛西南部重峦叠嶂,峰尖直插云端。下面的山谷显得比平时宽阔,似乎是头天夜里闪电的功劳。东边,尽管太阳还不见踪影,却洒下一束极为耀眼的红色光芒。一团雾霭从山谷里翻涌而上,谷底散布着一块块巨石,仿佛雾中钻出的幽灵。这景象让人感觉回到了旷古蛮荒的时代。
惠斯勒背着光静静地伫立在山脊上,俯瞰着山谷。不遠处就是那片被他们称为“蜂巢”的古石窟。芬颤抖着双腿踉踉跄跄地走过泥泞的地面,来到他旁边。
惠斯勒既没有转身,也没有和芬打招呼。他只是像一尊雕像似的站着,凝固在时空里。看到他的面孔时芬大吃一惊。那张脸似乎流干了血,下巴上的胡须看起来犹如涂在画布上的黑色和银白色混在一起的颜料。他的眼睛发暗,笼罩着阴影,眼神令人费解。
“你在看什么,惠斯勒?”
但惠斯勒没吭声。芬也转过身,想知道惠斯勒究竟在看什么。起初,山谷里的景象只是让他心生困惑。他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无法理解。他回过头,目光越过“蜂巢”望向耸立在身后的乱石堆以及高至山肩的碎石坡。头天晚上他就是站在那道山肩上看见闪电照亮了下面的湖面。
他重新转过头来面对着山谷。但是湖消失了,只看到一个空荡荡的巨坑。不过湖的轮廓清晰可辨,因为世世代代以来,湖水不断咬啮着周围的泥炭和岩石,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齿痕。从这面湖在地上留下的凹痕来判断,它大约有1英里长,半英里宽,五六十英尺深。湖床上铺着一层厚厚的泥炭和烂泥,里面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砾石。在湖的最东头,山谷逐渐消失进了晨雾中,那里有一条穿过泥炭的棕色河道,足足有四五十英尺宽,像巨蛞蝓留下的爬痕。
芬问惠斯勒:“湖怎么了?”
惠斯勒只是两手一摊,摇摇头,“消失了。”
“湖怎么会消失呢?”
惠斯勒没有回答,只是依旧盯着远处空荡荡的湖床,入了迷似的。良久之后,他突然张口说道:“这种情况很久以前曾发生过,芬,那时你我都还没出生,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莫斯库尔。”
“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呀?”芬疑惑不解地问道。
“那时发生过同样的情况。当时有个邮差每天早晨都要经过莫斯库尔和金洛克度假村之间的一面湖,不知道在什么偏远的鬼地方。一天早晨,他和平时一样来到湖边,却发现湖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大坑。我自己也路过那里很多次。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们从伦敦大老远赶过来。他们做出种种推断……呵呵,现在看起来他们好像疯了,但那时电视和报纸上全都充斥着各种离奇报道。最令人信服的推断是一颗流星坠落湖里,湖水蒸发了。”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
惠斯勒耸耸肩,“最合理的解释是发生了沼泽喷发。”
“什么是沼泽喷发?”
惠斯勒努努嘴唇,扮了个怪相,眼睛仍盯着满是泥浆的湖盆,“哦,如果遇到大旱,这种事就会发生,但在这个地方不常见。”说到这里他微微一笑,“湖盆表面的泥炭变干,开裂,切割泥炭的人都知道,一旦泥炭变干,水就渗不进去。”他冲着“巨蛞蝓爬痕”消失的方向点点头,“那里还有一面湖,在低处的山谷里。如果我有钱,就把那面湖里的水引到这面湖里。”
“怎么引?”
“这里的大多数湖盆上都铺着一层泥炭,泥炭下面是路易斯片麻岩。泥炭时常会因为某种岩石,比如闪岩的突然隆起而裂开。当大旱之后突降暴雨时,就像昨晚那样,顺着泥炭的裂缝流淌的雨水会在湖底形成一层烂泥。结果,两面湖之间的泥炭随烂泥流走了,来自上游的湖水冲破了闪岩的阻隔,全都顺着山谷流干了。”
太阳升高了一点点,空气中有了些动静,雾虽然也只是升起了一点点,不过足以使湖盆里的一堆东西暴露出来,看上去红白相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里原先一定是湖水的最深处。 “那是什么?”芬问,见惠斯勒没有回答,他又问,“你有双筒望远镜吗?”
“在我的帆布背包里。”惠斯勒说,声音低得像是从嗓子眼里发出的。
芬疾步回到他们的“蜂巢”旁,钻进去取出惠斯勒的双筒望远镜。当他重新爬上山脊时,惠斯勒还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仍旧面无表情地盯着那个曾经是一面湖的大坑。芬举起望远镜,紧贴着眼睛,调整着焦距,终于看清了紅白相间的物体。“天哪!”他不由得低呼一声。
这是一架小型单引擎飞机,微微倾斜着躺在一片砾石中,看起来完好无损。驾驶舱的窗户被烂泥遮盖得模糊不清了,但是红白相间的机身看得很清楚,还有它那黑色的呼号。
G-RUAI。
芬感到后颈上的每根毛发都竖了起来。RUAI,Ruairidh的缩写,罗德里克(Roderick)的盖尔语说法。17年前,当罗迪·麦肯齐驾驶这架飞机失踪后,这个呼号在所有报纸上连续出现了十几天。
雾像轻烟一样从群山中袅袅升起,被朝霞染成了红色。周围一片寂静,一点儿声音也听不到,甚至连鸟鸣都没有。芬放下望远镜,“你知道是谁的飞机?”
惠斯勒点点头。
“他来这里干什么,惠斯勒?他们说他飞行计划上写的目的地是马尔,结果掉进大海里去了。”
惠斯勒耸耸肩,但是没有说话。
芬说:“我下去看看。”
惠斯勒一把抓住芬的胳膊,眼神看起来有些异样。如果芬不是特别了解他,会把这种眼神理解成恐惧。
“我们不能这么做。”
“为什么?”
“因为不关我们的事,芬。”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是沉重而无奈的叹息,“我想我们应该报警,但是不要掺和进去。”
芬死死盯着他看了很久,但是决定不问原因。他把手臂从惠斯勒的手里抽出来,再次说:“不管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去,我都要下去看看。”说完他把望远镜往惠斯勒手里一塞,动身向山坡下的大坑走去。
因为山坡很陡,又布满碎裂的岩石和变硬的泥炭,行走十分艰难。泥炭上面覆盖着被雨水冲刷过的草,变得滑溜溜的。坑的四周布满砾石。芬尽力稳住脚步,借助手臂保持身体的平衡,小心翼翼向下滑,以防摔倒,最后终于滑到了曾经是湖盆的坑底。坑很大,满是黏稠的泥浆,有些地方深得没了膝。芬蹚过泥浆朝坠落的飞机走去,遇到岩石时就当作跳板。
快要到达坠机点时,他转过身,看到惠斯勒跟在他身后,只有几码远的距离。惠斯勒也停下来,喘着粗气,两人立在原地对视了足足一分钟。芬抬起头,目光越过像地形图上的等高线似的泥炭层和岩石层,向12小时前还是湖岸线的地方望去。假如湖依旧在的话,他们现在就在50英尺深的水下了。他转过身,继续走向飞机。
飞机在坑底的乱石丛中倾斜成一个十分微妙的角度,简直像上帝用一双巧手摆放在那里一样。芬感觉到了身边惠斯勒的呼吸,问道:“你知道有什么不对劲吗?”
“什么?”惠斯勒的语气听起来好像他并不真正关心这件事。
“我看不到飞机有丝毫损坏。”
“那又怎样?”
“如果飞机是坠入湖中,它应该摔得稀巴烂,对不对?”
惠斯勒没有回答。
“我的意思是它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凹痕。所有窗户都是完整的,甚至连挡风玻璃也没破碎。”
芬跨过最后几块岩石,吃力地爬上最近的机翼,“锈迹也不明显,我想主要材质可能是铝。”他没有把握能稳稳地立在滑溜溜的机翼上,就俯下身子,手脚并用地向驾驶舱门爬去。窗户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绿泥,看不见里面的情形。他抓住扶手,想把舱门拉开,但是舱门纹丝不动。
“芬,不要碰它!”惠斯勒在下面喊道。
但是芬决心已定,“上来给我搭把手。”
惠斯勒没有动。
“看在基督的分上,老兄,里面是罗迪!”
“我不想看到他,芬,这样做无异于亵渎亡灵。”
芬摇摇头,转身面向舱门,双脚蹬着两侧的机身,拼尽全力拉动舱门。突然舱门被拉开了,发出很大的响声,像金属撕裂时发出的声音。芬摔倒在机翼上。17年来阳光头一次洒进了驾驶舱。芬双膝跪着爬回到舱门前,抓住门框站起来往里看。他听到惠斯勒也跟着爬上来,但是没有回头看。眼前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一股恶臭扑鼻而来。
挡风玻璃下面是宽大的弧形仪表板,上面是一堆乱七八糟的仪表和刻度盘。玻璃上污迹斑斑、沾满烂泥,内表面因为湖水和海藻的侵蚀褪了色。旁边的乘客座或副驾驶座是空的。位于两个座位之间的节流操纵杆的红色、黑色和蓝色球形把手仍然看得清清楚楚,被拉回到了空转位置上。一具尸体的残骸被捆在驾驶座远离舱门的一端。时光、水和细菌吞食了它所有的血肉,只留下一些发白的肌腱和韧带。由于浸在冷水中,这些肌腱和韧带尚未腐烂,所以骨骼才没有散架。尸骨上的皮夹克还算完整,牛仔裤虽然褪了色,但是没有烂掉,运动鞋也是完好的,尽管橡胶鞋底鼓了起来。
喉头、耳朵和鼻子都模糊成一团了,不过头盖骨清晰可见,几缕头发挂在残留的软组织上。
眼前的情景令两位老朋友极为震惊,他们想起了年轻的罗迪,聪明,朝气蓬勃,有一头漂亮的卷发。但是最令他们感到不安的是他右脸上以及后脑勺上遭受的可怕的伤害。一半下颌似乎没了,露出一排发黄的、残缺不全的牙齿。颧骨和头盖骨的上半部分被击碎了,变得面目全非。
“天哪!”芬听到惠斯勒痛苦地吼了一声。
芬片刻之间就把看到的一切都印在了脑海里。他下意识地缩回身子,后脑勺撞到了惠斯勒的肩膀上。他砰地关上舱门,转过身,顺势靠门坐下来。惠斯勒蹲下身子,瞪大眼睛看着他。
“你说得对,”芬说,“我们不应该打开舱门。”他看着惠斯勒的脸,这张脸苍白得连麻点也显露了出来,芬以前从没留意过这些麻点,也许是惠斯勒小时候出水痘后留下的,“但不是因为我们亵渎了亡灵,惠斯勒。” 惠斯勒皱皱眉头,“那是因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破坏犯罪现场。”
惠斯勒久久地凝视着芬,一双深色眼睛因困惑而变得迷离起来。他转身滑下机翼,沿原路返回岸边,最后稳稳地爬出大坑,向“蜂巢”走去。
“惠斯勒!”芬在他身后喊道。但是那个大块头家伙没有放慢脚步,甚至连头也没回。
芬坐在甘恩的办公室里,看着探长办公桌上一堆如雪片般散乱的文件。偶尔有辆汽车从外面的教堂街上驶过。虽然隔着这么远的距离,仍然能听到港口传来的海鸥在拖网渔船上方盘旋时发出的鸣叫。窗外挤满了一栋栋死气沉沉的尖顶粗灰泥房屋。芬站起来走到窗前向外张望,看到一家名为麦克劳德
命运把人当作棋子来玩:
走东走西,或擒或杀,
再一个个放回棋盒里长眠。
——奥玛珈音:《鲁拜集》第69首
序 言
他坐在桌边,恐惧和内心的挣扎使他脸色发灰。这是一个比天还大的决定,一旦迈出这一步,就再也收不回去了,就像时间和死亡。当他开始写下面一段话时,握笔的手不停地抖动。
这件事我已经考虑很长时间了。我知道大多数人会不理解我这么做的原因,尤其是那些爱我的,同时也被我爱着的人。我所能说的只是没人知道我经历了多么痛苦的煎熬,尤其是在最近几周里,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是我离开的时候了。我真的很抱歉。
他签上自己的名字,用的是常见的草书,字迹很难辨认。然后他把纸条对折起来放在桌上,似乎通过这种方式就能摆脱掉它们,就像摆脱掉一场噩梦,摆脱掉他准备跨向黑暗的那一步。
他站起来,最后一次环顾房间,心里问自己是否真有勇气结束这一切。有必要留言吗?留不留有区别吗?他看了一眼那张纸条,它现在自动弹开了,靠在电脑屏幕上。他认为把它放在那个位置比较显眼,才放在那里的。看着自己多年不变的笔迹,他心头充满了悔恨。学会写这些字母时,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那时他天真烂漫,朝气蓬勃,回忆起来有苦也有甜,既有刺鼻的粉笔灰味,也有飘香的学生营养餐味。
然而,后来人生变得多么无意义啊!
第一章
芬睁开眼睛,看到他们躲避风暴的古石窟里被一种奇异的粉色霞光笼罩着。烟缓缓地从几近熄灭的火堆中升起,飘进沉寂的空气中。惠斯勒已经走了。
芬双肘拄地抬起身,看到入口处的石头被推到了一边。远处的山峦上飘浮着一层玫红色的晨曦。风暴过去了,留下的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岑寂。
芬痛苦地从裹在身上的毯子里抽出身,经过火堆,爬到一块石头旁。他的衣服就晾在石头上,摸上去还有些潮湿,不过已经可以穿了。芬仰面躺下,先费劲地穿上长裤,又坐起来扣上衬衫,套上套头衫。接着他穿上袜子,蹬上靴子,没顾上系鞋带就向半山腰爬去。
展现在他面前的景象如神话般奇异。路易斯岛西南部重峦叠嶂,峰尖直插云端。下面的山谷显得比平时宽阔,似乎是头天夜里闪电的功劳。东边,尽管太阳还不见踪影,却洒下一束极为耀眼的红色光芒。一团雾霭从山谷里翻涌而上,谷底散布着一块块巨石,仿佛雾中钻出的幽灵。这景象让人感觉回到了旷古蛮荒的时代。
惠斯勒背着光静静地伫立在山脊上,俯瞰着山谷。不遠处就是那片被他们称为“蜂巢”的古石窟。芬颤抖着双腿踉踉跄跄地走过泥泞的地面,来到他旁边。
惠斯勒既没有转身,也没有和芬打招呼。他只是像一尊雕像似的站着,凝固在时空里。看到他的面孔时芬大吃一惊。那张脸似乎流干了血,下巴上的胡须看起来犹如涂在画布上的黑色和银白色混在一起的颜料。他的眼睛发暗,笼罩着阴影,眼神令人费解。
“你在看什么,惠斯勒?”
但惠斯勒没吭声。芬也转过身,想知道惠斯勒究竟在看什么。起初,山谷里的景象只是让他心生困惑。他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无法理解。他回过头,目光越过“蜂巢”望向耸立在身后的乱石堆以及高至山肩的碎石坡。头天晚上他就是站在那道山肩上看见闪电照亮了下面的湖面。
他重新转过头来面对着山谷。但是湖消失了,只看到一个空荡荡的巨坑。不过湖的轮廓清晰可辨,因为世世代代以来,湖水不断咬啮着周围的泥炭和岩石,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齿痕。从这面湖在地上留下的凹痕来判断,它大约有1英里长,半英里宽,五六十英尺深。湖床上铺着一层厚厚的泥炭和烂泥,里面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砾石。在湖的最东头,山谷逐渐消失进了晨雾中,那里有一条穿过泥炭的棕色河道,足足有四五十英尺宽,像巨蛞蝓留下的爬痕。
芬问惠斯勒:“湖怎么了?”
惠斯勒只是两手一摊,摇摇头,“消失了。”
“湖怎么会消失呢?”
惠斯勒没有回答,只是依旧盯着远处空荡荡的湖床,入了迷似的。良久之后,他突然张口说道:“这种情况很久以前曾发生过,芬,那时你我都还没出生,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莫斯库尔。”
“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呀?”芬疑惑不解地问道。
“那时发生过同样的情况。当时有个邮差每天早晨都要经过莫斯库尔和金洛克度假村之间的一面湖,不知道在什么偏远的鬼地方。一天早晨,他和平时一样来到湖边,却发现湖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大坑。我自己也路过那里很多次。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们从伦敦大老远赶过来。他们做出种种推断……呵呵,现在看起来他们好像疯了,但那时电视和报纸上全都充斥着各种离奇报道。最令人信服的推断是一颗流星坠落湖里,湖水蒸发了。”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
惠斯勒耸耸肩,“最合理的解释是发生了沼泽喷发。”
“什么是沼泽喷发?”
惠斯勒努努嘴唇,扮了个怪相,眼睛仍盯着满是泥浆的湖盆,“哦,如果遇到大旱,这种事就会发生,但在这个地方不常见。”说到这里他微微一笑,“湖盆表面的泥炭变干,开裂,切割泥炭的人都知道,一旦泥炭变干,水就渗不进去。”他冲着“巨蛞蝓爬痕”消失的方向点点头,“那里还有一面湖,在低处的山谷里。如果我有钱,就把那面湖里的水引到这面湖里。”
“怎么引?”
“这里的大多数湖盆上都铺着一层泥炭,泥炭下面是路易斯片麻岩。泥炭时常会因为某种岩石,比如闪岩的突然隆起而裂开。当大旱之后突降暴雨时,就像昨晚那样,顺着泥炭的裂缝流淌的雨水会在湖底形成一层烂泥。结果,两面湖之间的泥炭随烂泥流走了,来自上游的湖水冲破了闪岩的阻隔,全都顺着山谷流干了。”
太阳升高了一点点,空气中有了些动静,雾虽然也只是升起了一点点,不过足以使湖盆里的一堆东西暴露出来,看上去红白相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里原先一定是湖水的最深处。 “那是什么?”芬问,见惠斯勒没有回答,他又问,“你有双筒望远镜吗?”
“在我的帆布背包里。”惠斯勒说,声音低得像是从嗓子眼里发出的。
芬疾步回到他们的“蜂巢”旁,钻进去取出惠斯勒的双筒望远镜。当他重新爬上山脊时,惠斯勒还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仍旧面无表情地盯着那个曾经是一面湖的大坑。芬举起望远镜,紧贴着眼睛,调整着焦距,终于看清了紅白相间的物体。“天哪!”他不由得低呼一声。
这是一架小型单引擎飞机,微微倾斜着躺在一片砾石中,看起来完好无损。驾驶舱的窗户被烂泥遮盖得模糊不清了,但是红白相间的机身看得很清楚,还有它那黑色的呼号。
G-RUAI。
芬感到后颈上的每根毛发都竖了起来。RUAI,Ruairidh的缩写,罗德里克(Roderick)的盖尔语说法。17年前,当罗迪·麦肯齐驾驶这架飞机失踪后,这个呼号在所有报纸上连续出现了十几天。
雾像轻烟一样从群山中袅袅升起,被朝霞染成了红色。周围一片寂静,一点儿声音也听不到,甚至连鸟鸣都没有。芬放下望远镜,“你知道是谁的飞机?”
惠斯勒点点头。
“他来这里干什么,惠斯勒?他们说他飞行计划上写的目的地是马尔,结果掉进大海里去了。”
惠斯勒耸耸肩,但是没有说话。
芬说:“我下去看看。”
惠斯勒一把抓住芬的胳膊,眼神看起来有些异样。如果芬不是特别了解他,会把这种眼神理解成恐惧。
“我们不能这么做。”
“为什么?”
“因为不关我们的事,芬。”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是沉重而无奈的叹息,“我想我们应该报警,但是不要掺和进去。”
芬死死盯着他看了很久,但是决定不问原因。他把手臂从惠斯勒的手里抽出来,再次说:“不管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去,我都要下去看看。”说完他把望远镜往惠斯勒手里一塞,动身向山坡下的大坑走去。
因为山坡很陡,又布满碎裂的岩石和变硬的泥炭,行走十分艰难。泥炭上面覆盖着被雨水冲刷过的草,变得滑溜溜的。坑的四周布满砾石。芬尽力稳住脚步,借助手臂保持身体的平衡,小心翼翼向下滑,以防摔倒,最后终于滑到了曾经是湖盆的坑底。坑很大,满是黏稠的泥浆,有些地方深得没了膝。芬蹚过泥浆朝坠落的飞机走去,遇到岩石时就当作跳板。
快要到达坠机点时,他转过身,看到惠斯勒跟在他身后,只有几码远的距离。惠斯勒也停下来,喘着粗气,两人立在原地对视了足足一分钟。芬抬起头,目光越过像地形图上的等高线似的泥炭层和岩石层,向12小时前还是湖岸线的地方望去。假如湖依旧在的话,他们现在就在50英尺深的水下了。他转过身,继续走向飞机。
飞机在坑底的乱石丛中倾斜成一个十分微妙的角度,简直像上帝用一双巧手摆放在那里一样。芬感觉到了身边惠斯勒的呼吸,问道:“你知道有什么不对劲吗?”
“什么?”惠斯勒的语气听起来好像他并不真正关心这件事。
“我看不到飞机有丝毫损坏。”
“那又怎样?”
“如果飞机是坠入湖中,它应该摔得稀巴烂,对不对?”
惠斯勒没有回答。
“我的意思是它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凹痕。所有窗户都是完整的,甚至连挡风玻璃也没破碎。”
芬跨过最后几块岩石,吃力地爬上最近的机翼,“锈迹也不明显,我想主要材质可能是铝。”他没有把握能稳稳地立在滑溜溜的机翼上,就俯下身子,手脚并用地向驾驶舱门爬去。窗户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绿泥,看不见里面的情形。他抓住扶手,想把舱门拉开,但是舱门纹丝不动。
“芬,不要碰它!”惠斯勒在下面喊道。
但是芬决心已定,“上来给我搭把手。”
惠斯勒没有动。
“看在基督的分上,老兄,里面是罗迪!”
“我不想看到他,芬,这样做无异于亵渎亡灵。”
芬摇摇头,转身面向舱门,双脚蹬着两侧的机身,拼尽全力拉动舱门。突然舱门被拉开了,发出很大的响声,像金属撕裂时发出的声音。芬摔倒在机翼上。17年来阳光头一次洒进了驾驶舱。芬双膝跪着爬回到舱门前,抓住门框站起来往里看。他听到惠斯勒也跟着爬上来,但是没有回头看。眼前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一股恶臭扑鼻而来。
挡风玻璃下面是宽大的弧形仪表板,上面是一堆乱七八糟的仪表和刻度盘。玻璃上污迹斑斑、沾满烂泥,内表面因为湖水和海藻的侵蚀褪了色。旁边的乘客座或副驾驶座是空的。位于两个座位之间的节流操纵杆的红色、黑色和蓝色球形把手仍然看得清清楚楚,被拉回到了空转位置上。一具尸体的残骸被捆在驾驶座远离舱门的一端。时光、水和细菌吞食了它所有的血肉,只留下一些发白的肌腱和韧带。由于浸在冷水中,这些肌腱和韧带尚未腐烂,所以骨骼才没有散架。尸骨上的皮夹克还算完整,牛仔裤虽然褪了色,但是没有烂掉,运动鞋也是完好的,尽管橡胶鞋底鼓了起来。
喉头、耳朵和鼻子都模糊成一团了,不过头盖骨清晰可见,几缕头发挂在残留的软组织上。
眼前的情景令两位老朋友极为震惊,他们想起了年轻的罗迪,聪明,朝气蓬勃,有一头漂亮的卷发。但是最令他们感到不安的是他右脸上以及后脑勺上遭受的可怕的伤害。一半下颌似乎没了,露出一排发黄的、残缺不全的牙齿。颧骨和头盖骨的上半部分被击碎了,变得面目全非。
“天哪!”芬听到惠斯勒痛苦地吼了一声。
芬片刻之间就把看到的一切都印在了脑海里。他下意识地缩回身子,后脑勺撞到了惠斯勒的肩膀上。他砰地关上舱门,转过身,顺势靠门坐下来。惠斯勒蹲下身子,瞪大眼睛看着他。
“你说得对,”芬说,“我们不应该打开舱门。”他看着惠斯勒的脸,这张脸苍白得连麻点也显露了出来,芬以前从没留意过这些麻点,也许是惠斯勒小时候出水痘后留下的,“但不是因为我们亵渎了亡灵,惠斯勒。” 惠斯勒皱皱眉头,“那是因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破坏犯罪现场。”
惠斯勒久久地凝视着芬,一双深色眼睛因困惑而变得迷离起来。他转身滑下机翼,沿原路返回岸边,最后稳稳地爬出大坑,向“蜂巢”走去。
“惠斯勒!”芬在他身后喊道。但是那个大块头家伙没有放慢脚步,甚至连头也没回。
第二章
芬坐在甘恩的办公室里,看着探长办公桌上一堆如雪片般散乱的文件。偶尔有辆汽车从外面的教堂街上驶过。虽然隔着这么远的距离,仍然能听到港口传来的海鸥在拖网渔船上方盘旋时发出的鸣叫。窗外挤满了一栋栋死气沉沉的尖顶粗灰泥房屋。芬站起来走到窗前向外张望,看到一家名为麦克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