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开,烦人的咳嗽

来源 :母子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vhfdv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到秋冬季,咳嗽就会找上门,而且纠缠不休。看着宝宝难受的模样,该怎么办?别急,利用一些护理和饮食技巧,你就能帮宝宝很好地缓解咳嗽症状。
  通常,宝宝的咳嗽是由呼吸道问题引起的,例如感冒、病毒性感染、支气管炎等。这些疾病往往都会有呼吸道内产生额外的黏液的一段时期,这是疾病转归过程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当然,也是造成宝宝咳嗽的原因。另外,一些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会引起宝宝咳嗽。
  護理咳嗽宝宝有秘籍
  多数情况下,对待宝宝咳嗽只需要顺其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什么都不能做,以下方法可以让咳嗽的宝宝感觉更舒服一些,不妨一试。
  增加空气湿度 干燥的空气只会加剧宝宝咳嗽。在宝宝的房间放一个加湿器来增加空气湿度,帮助润滑宝宝的呼吸道。咳嗽不止的宝宝在室温为20℃左右、湿度为50%~65%左右的环境下就会有所缓解。如果宝宝咳得厉害,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在充满蒸汽的浴室里坐5分钟,潮湿的空气有助于宝宝清除肺部的黏液,平息咳嗽。
  抬高头部 为了避免宝宝晚上睡觉时咳嗽,让其取侧卧位,最好将头部或上身用毛巾、枕头垫得稍高一些,以免呼吸道分泌物反流到气管引起咳嗽。
  咳嗽时拍背 只要有痰的刺激,宝宝就会咳嗽,一旦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暂时缓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宽胸理气,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给宝宝拍背时,应抱起宝宝,用空掌(手指聚拢,手心是空的)拍宝宝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
  多喝温水 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一些温热、洁净的流质(例如温水)可以缓解喉咙的疼痛,减轻咳嗽。因此,宝宝咳嗽的时候,多给宝宝喝温热的水,或煮梨水、苹果水、萝卜水等,多喝水可以使痰液变得稀薄,促进痰液咳出。
  多休息 更好的休息能够帮助宝宝更快地康复。如果宝宝在床上感到厌烦,也可以在客厅里给他布置一个舒服的地方,或者如果天气好,也可以带他到室外活动。
  给宝宝润肺化痰,饮食来帮忙
  通过饮食润肺化痰止咳,可是秋季滋养的重点。这里特别推荐一些润肺止咳的小妙方,希望能给各位妈妈一些灵感。
  川贝炖雪梨
  将1个中等大小的雪梨洗净,横断切开、去核,放入川贝末6克,将两半并拢,用牙签固定,放入碗中加冰糖20克、水适量,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吃梨后再喝汤,每日1次,连服3~5日。
  萝卜蜂蜜饮
  白萝卜去皮、切片(5片左右),生姜3片,大枣3枚,一同加适量水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入约30克蜂蜜,搅拌均匀即可,每日1~2次。
  百合银耳煲雪梨
  百合、红枣、枸杞子、杂粮各适量,用清水洗净;雪梨1只不去皮切小块备用;银耳用清水泡发,摘成小朵备用;冰糖少许。砂锅中注入约2/3清水,大火将水烧开后,放入所有食材,待水再次烧开后转小火煲约半小时即可。
  姜丝雪梨粥
  将大米25克、糯米25克淘洗干净备用;生姜5克洗净、去皮切丝备用;雪梨1只去皮切块;冰糖适量。砂锅中注入约2/3清水,大火烧开后,放入大米,待再次水开即加入梨块和姜丝,改小火煮30分钟左右,至粥熟即可。进食时可加入冰糖或糖桂花调味。
  杏仁豆浆
  黄豆40克,甜杏仁20克,清水泡发一晚,洗净后放入豆浆机,加入适量清水,打磨成浆即可食用。
  谨记!别给宝宝吃这些食物
  天气一凉,宝宝就开始咳个不停,让妈妈很是心急,怎么办?其实,对于病情轻浅的咳嗽,采用温和的药食同源的食疗方法,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忌食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生冷及辛辣食物会刺激咽喉部,加重咳嗽症状。
  忌甜酸食物 酸食易敛痰,甜食容易困脾生痰,使痰不易咳出,以致加重病情,使咳嗽难愈。
  忌肥甘厚腻食物 中医认为肥甘厚腻之品容易生痰湿,助内热,加重咳嗽,使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患有哮喘的宝宝如果多吃肥甘食物更容易生痰,阻塞气道,加重哮喘,使疾病难以痊愈。
  忌食油炸食品 孩子咳嗽时通常伴有胃肠功能减弱,吃油炸食品会加重胃肠负担,助湿助热,滋生痰液,延长咳嗽病程。
  忌食补品 很多家长认为咳嗽是由于孩子身体虚弱导致的,所以在咳嗽期间不断给孩子加强营养,导致孩子咳嗽愈演愈烈。这是滋补之品使邪气伏留体内,不能外泄所致。
  忌干果类 像瓜子、花生等坚果类食物咳嗽期间也要杜绝,孩子由于吞咽功能不健全,容易发生呛咳,如果误吸入气管,严重时会堵塞气管、支气管,导致感染、呼吸困难等危重症状。而且这些食物容易使咽喉不适,加重咳嗽。
  鱼虾蟹等海产品 有可能诱发过敏,加重病情,尤其对于过敏体质的宝宝更是如此。
  需要带宝宝就医的几种情形
  呼吸困难,似乎在努力呼吸,或者呼吸频率加快。
  脸色、舌头或嘴唇发蓝。
  呼吸伴有哨音,咳嗽后吸气时发出“嗬嗬”声,或者呼气时喘息。
  咳嗽出血。
  宝宝看上去虚弱、暴躁、易怒。
  身体出现脱水症状。
  咳嗽同时伴随着发烧。
其他文献
宝宝肚脐湿乎乎的,看着有分泌物,我们洗澡时也不敢动,怎么护理好呢?  张峰医生:正常情况下,宝宝脐带结扎后,残留的脐带逐渐变干萎缩,1周左右脱落,也有晚到3周脱落的。脐带脱落后留下的凹陷俗称肚脐。如果肚脐周围无红肿、干燥,就是正常。  宝宝断脐后的脐残端还未完全闭合,且凹陷的脐部极易积水积污,是病原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脐带脱落之后如果护理不当,一旦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就会
期刊
孕期,准妈妈成了全家人的“重点保护对象”,而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准妈妈和胎宝宝的健康,所以准妈妈要时刻注意生活中仍存在的一些危险。为了保护准妈妈跟胎宝宝的健康,请准妈妈一定要注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千万别让孕期不适伤到你。  电子产品  现在是个网络时代,所以越来越多的准妈妈都已经离不开网络、论坛、微博,手机就更别说了,跟本离不开手。虽然电脑辐射并不会增加胎儿的畸形率,但也要控制好使
期刊
春节过后,北京的天气格外好,蓝天白云每天在帝都上空溜达,天气好,人的心情都跟着开朗。  周末,去兴趣班上课的路上,没看完漫画书就出门的儿子有点不开心,好在天上的景色很快转移了他的情绪。  “妈妈,你看,今天的蓝变浅了,可是浅得那么可爱,用蓝颜料加水能调出这样的色彩吗?那些云好像孙悟空的72变!那块是奥运吉祥物盼盼,这块是巴士车,咱们回家时,会不会来个变形金刚?!”  “妈妈觉得,可能有个小boy,
期刊
宝宝出汗特别多,尤其是睡着后,头上一层汗,这是缺钙的表现吗?  张峰医生:不一定。  宝宝白天活动量大,代谢旺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高,再加上宝宝的植物神经(植物神经系统亦称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中枢植物神经系统和周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发育还不完善,转换成睡眠“模式”时,旺盛的代谢过程却无法很快转换模式,所以,体内大量的热能仍然会在短时间内以出汗的方式释放出来。  如果缺钙,有经验的儿科医生不会仅仅依靠
期刊
问了一些妈妈,有的说4个月给宝宝加辅食,有的说6个月,到底什么时候加合适呢?  张峰医生:中国卫生部2007年印发的《婴幼儿喂养策略》中明确指出:母乳是0~6个月婴儿最合理的“营养配餐”,能提供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但同时专家也指出,在具体实施辅食添加时,往往应视宝贝的具体情况而定,除了掌握在4~6个月之间,还要学会看下列信号。  1.宝贝的头已能竖直,并且能够自由转动。  2.宝贝流口水。
期刊
我家宝宝不太爱喝牛奶,现在他1岁多了,我可以用酸奶代替牛奶吗?  张峰医生:酸奶能够替代一小部分,不可替代全部。比起牛奶,有的宝宝更偏爱酸奶的味道。酸奶的原料是牛奶,但是,宝宝的消化系统正处在快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黏膜屏障还不太完善。酸奶的pH值比牛奶低,过多饮用酸奶可能会“腐蚀”宝宝娇嫩的胃肠黏膜,影响消化吸收。而且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酸奶,往往加入了食品添加剂来改善品质,也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因此,
期刊
我的宝宝1个月大了,现在用补鱼肝油吗?  张峰医生:我国儿科学会强调要预防性地额外给予2岁以下婴幼儿维生素D补充(如鱼肝油),以预防婴幼儿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建议在宝宝出生2周后就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IU(国际单位),直到2周岁;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胞胎等宝宝出生后即应开始添加,每天补充800IU(国际单位)。  除了补充鱼肝油外,还要经常带宝宝晒太阳。每平方厘米皮肤经紫外线照射3小
期刊
我的宝宝生下后就母乳喂养,我发现宝宝特别不“攒肚”,吃完就拉,一天拉5次以上,但体重增长还正常,这种情况用停母乳吗?  张峰医生:纯母乳喂养的宝贝每天5次大便不需要停母乳。纯母乳喂养宝贝每天的大便次数偏多一些属于正常现象。只要宝贝吃睡玩、体重增长的速率等一切正常,就不必过于担心。除非宝贝每天大便次数过多,妈妈才需要对饮食结构稍作调整,如不宜吃得太油腻,不要吃海鲜等易过敏食物。  妈妈要注意的是,护
期刊
我怀孕8个月了,最近总爱上厕所,为什么出现尿频呢?正常吗?  王山米医生:孕期超过8个月后,日渐膨胀的子宫开始压迫临近的膀胱,造成膀胱储尿量的下降,这时候就会总爱上厕所。另一方面,孕晚期,可能出现较频繁的不规律的宫缩,刺激膀胱,也可出现尿频症状;当夜间,卧位睡眠时,白天淤积在下肢的血液,可以回流,而出现夜间尿频的现象。可以适当控制自己饮水的时间,在外出时尽量少喝水,到家后多喝,临睡前1小时少喝。不
期刊
为什么宝宝总爱感冒?是宝宝体质差吗?  在门诊中,经常有家长告诉我,自家的宝宝基本上2~3个月就感冒一次,问我是不是宝宝体质差,需不需要做些检查。  其实,6个月至6岁大的孩子,一年之内感冒6~8次,即每2~3个月感冒1次(在易感的季节如冬季甚至每个月1次),多为正常现象,原因是宝宝所处的环境中随时都有可能接触病毒,再加上宝宝易感。所以不是宝宝体质差造成的,一般也不需要做什么检查。为什么宝宝在家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