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ismew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体育教育是以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目的,但存在诸多问题,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和方式、师资力量建设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改良和改革,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真正促进大学体育课程对“终身体育”的理念的践行,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传承体育文化。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思考
  课程改革是以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为目的,将理论研究与课程实施对象和实施环境三者和谐统一,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目前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终身体育”只存在口号上
  “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理念,也为体育教育界所普遍推崇,但往往出口号上喊的响亮,而在实际教学中明显的力不从心,主要原因有多方面。一是课程的理论滞后于课程教学,还没有具体的体育教学符合终身体育的理论,因而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具体的指导思想;二是中小学体育基础教育不完善,导致大学生体育知识水平 比较肤浅,限制了高校终生体育的实际操作;三是体育课程的研制者与实施者对“实质性的体育运动能力与体育学习能力”研究不足,造成“终身体育”跳不出“意识”的层面。
  1.2 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
  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要符合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课程;以学生为中的发展个性的教学课程;以社会为中心的适应和改革社会的教学课程。通过体育课程的设计可以培养充分发挥体育潜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学习能力的优秀学生。但当前大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处于初级状态,造成教师发挥不了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1.3 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课程评价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有效检验,因此根据学生个体行差异,注重评价的合理性,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但是在目前体育课程评价的改革中,从观念到实施都投入到了“过程评价”中,对体育课程评价的终结性评价盲目否定,缺少有效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缺少注重人的个体体验[1]。
  2. 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更新大学体育教育理念
  确定并有效的推行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大学体育教学理念,突破以竞技运动和技能达标为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确立了以终身体育为内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新型体育教学体系。
  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最重要的部分,处理得当能有效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难免会出现新旧教学理念的冲突。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要建立“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理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2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以竞技运动为内容、以素质和技能达标为目标,因此要打破这种传统,确立了以终身体育为内涵、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新型体育教学体系,构建多样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和运动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例如从设置多门自主选课,开设了各项球类运动以外,还要开设舞蹈、健美操、瑜伽等多种课程,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大学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搭配使用。教师在教授具体体育动作时,可以采用讲诉法,通过完整和分解过程将动作要领传授给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状况和能力差距,可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充分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以提高学生自练、自评和锻炼的能力。
  在教学评估上,改变了传统考核以竞技体育技术和素质达标为内容的成绩评价体系,突出学生运动参与过程,淡化“一刀切”的达标方式[2]。
  2.3 加强体育师资培养
  课程改革需要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因此,首先积极引进人才,组建一直高学历的教学队伍,对体育教学进行培训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体育教师的特长培训保证每位教师都有都有1-2门专项教学特长;其次,教师队伍结构保证合理形成老、中、青教学梯队和高职称教学带动新教师的互动模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互长教学能力。最后,克服目前大学体育科研的弱势局面,将体育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增强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意识。
  2.4 加强大学体育教学环境
  目前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学识的知识也大多来源于书本上,获取知识的途径少,在课后也缺少与教师进行沟通。而网络可以使学生通过及时便利地获取健身知识,以供学生自学或教师远距离辅导,是实现体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网络建设[3]。
  大学体育教育是以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目的,但存在诸多问题,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和方式、师资力量建设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改良和改革,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真正促进大学体育课程对“终身体育”的理念的践行,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传承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 吴忠义, 高彩云. 我国高等体育类专业的现状与改革策略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11).
  [2] 杨志坚. 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问题[J]. 辽宁教育研究, 2004(6).
  [3] 黄汉升, 季克异.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 体育科学, 2004, 24(3).
其他文献
5 月15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三届第四次理事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19年度基金会工作,提出了2020年度工作计划,审议通过了2019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2020年度财务预算
期刊
目的1.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散瞳前后眼前节形态变化
摘 要:坐标曲线图是借助数值变量函数关系来分析生命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在初中教学中,正确的运用可以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正是从如何正确运用坐标曲线图入手正确识图,明确图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表示并分析几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教学中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坐标曲线图;初中生物教学;分析应用  
英语是一门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英语学习的效果。但由于英语学科记忆的任务重,既要求理解,又要求会实际应用,再加上学生生活在汉语环境中,通过英语获取的信息较少。因此,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很多,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更为不易。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今天课程改革的一项热门话题。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
期刊
摘 要:英语作业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的必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能为学生提供提炼和扩展知识的机会。因此,教师设计英语作业时,应力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  关键词:英语;作业;设计  《课程标准》在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时,把“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摘 要:本文通过课程难度模型和数学题综合难度的多因素模型从课程难度和练习难度两个方面对上海和新加坡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概率统计部分做了比较研究。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发现:在课程方面,新加坡教材有更多的教学内容;在习题方面,上海教材更强调双基训练,而新加坡教材更强调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关键词:课程难度;数学题综合难度;概率统计;比较  我国正在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数学教材改革是其中的主要内容。新加
摘 要: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助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最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性质。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学;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
摘 要:课堂教学气氛的优劣直接作用于学生,它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联系。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催人奋发的教育力量,它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严格要求与宽容和谐的客观环境,是构成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得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种轻松愉快的体育心理环境,正是体
摘 要: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兼职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但在实际工作中,兼职心理咨询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兼职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探索提升高校心理咨询专业水平的途径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兼职心理咨询师;问题  我国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进程还相当缓慢。在一般高校,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人数有限,为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