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弯过程中堆垛机的结构仿真分析

来源 :机械设计与制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1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立柱堆垛机在行驶过程中,立柱受各种复杂惯性力作用产生挠曲变形及摆动,影响堆垛机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相较于直线行驶,堆垛机在转弯时立柱产生的挠曲变形和摆动更加剧烈,在立柱所能承受的最大刚度[f]≤H/1000范围内,堆垛机承载能力大幅下滑,整体运载性能下降。以某型号单立柱堆垛机为例进行分析,建立堆垛机在转弯过程中立柱的挠度数学模型,分析立柱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堆垛机进行结构简化,建立仿真模型,并提出增加立柱壁厚和底部横截面长度两种结构优化方案,通过ansy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两套优化方案并进行了分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R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于国内14个中心接受至少1个周期IRd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MM患者。除7例起始剂量作调整的患者以外,其余患者伊沙佐米起始剂量为4 mg。来那度胺剂量根据患者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每周期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共纳入74例患者,中位年龄65岁,11例(14.9%)
回顾北京积水潭医院于1966年至2016年治疗的13例16侧尺侧拐棒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上肢骨骼放射学特征,以及肩、肘、前臂、腕及手部的外形与功能情况。通过桡骨截骨矫形、尺骨胚基切除、虎口开大、并指分指植皮,以及屈曲指松解植皮等术式对肢体畸形进行矫正。随访并记录患者或其家长对疗效的主观评价。结果发现,13例尺侧拐棒手患者中,男7例,女6例。双侧3例,右侧6例,左侧4例。平均年龄12.4岁(
数字化车间技术是数字化、自动化、物联网技术(IoT)在制造业车间的典型应用,它将柔性制造技术与工艺设计系统、智能识别技术、生产组织系统以及其他管理系统的信息进行高度集成,构成具有综合信息流及自动化性质的集成制造系统。本文结合国内柴油发动机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建设的先进经验,研究了面向智能制造的柴油发动机数字化车间建设的基本需求、总体框架和构建策略。采用柴油发动机企业的实际项目案例说明了研究内容,并结合已经建成的数字化车间对其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以及针对现有生产线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思路和
为提高双电机后驱车辆的侧向稳定性、解决传统一阶滑模控制在车辆稳定性控制中出现的抖振问题,本研究设计了基于二阶滑模算法的双电机后驱车辆差速系统并进行了仿真。首先,建立了车辆2自由度线性模型和7自由度整车模型。在模型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两层控制器。其中,上层控制器用以求得总的修正力矩,下层控制器对总力矩进行分配。在上层控制器中,基于滑模控制理论建立了二阶滑模控制器。在下层控制器中,设计了一种利用车轮垂向载荷分配修正力矩的分配方法。最后,利用计算机软件Carsim和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设计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作为神经科、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及时合理的治疗能极大地拯救患者的听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突发性耳聋是指3 d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包括病毒感染、血管事件、应激、免疫介导的内耳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突发性耳聋具有自限性,约占39%。基于不同的病理机制,采用不同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脊髓发生损伤,致使损伤部位的运动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等出现障碍。SCI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给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SCI患者数已突破百万例,并以每年12万例的速度剧增,全球SCI患者数已突破300万例。SCI包括原发性损伤与继发性损伤两大类。原发性损伤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损伤以及
期刊
通过动力学仿真对齿轮的传动误差进行研究,为ZA型蜗杆副的设计提供一种便捷的评价方法。基于成形加工原理和齿轮啮合原理,建立ZA型蜗杆副的数学模型,将在Matlab计算得到的齿面点导入UG,完成蜗杆副三维模型的构建;在RecurDyn中建立蜗杆副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对定转速变转矩和定转矩变转速的情况进行传动误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恒定转速的情况下,传动误差均值和波动幅值随负载的增大而增大;在恒定负载的情况下,传动误差均值和波动幅值受转速的增大基本保持不变。通过仿真分析,可为蜗杆副的设计提供一种评价方式,为研究蜗杆副
使用平底刀底刃加工叶片进排气边能够获得更大的行宽,从而提升叶片制造效率。但现有的该类算法所生成刀轨的光顺性不能满足加工要求,加工过程中颤振严重,零件加工质量不达标且存在损坏机床的风险。本文提出了能够满足刀轨光顺性要求的单参数平底刀具底刃加工进排气边刀位优化算法,且相比于同类算法该算法能够保证更大的行宽。基于对偏航角与刀具定位点参数对行宽作用的一致性的分析,降低了刀位参数优化空间维度,将原始刀位优化过程转化为单参数刀位优化过程,优化参数为刀具定位点参数。此外,确定了统一刀具定位点参数的优化策略。在相同条件下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的疗效有目共睹,但相关防治方案仍缺乏高质量证据,亟待在临床研究中进一步优化循证设计与实施方法。现就当前循证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在临床中凝练并构建科学问题,并就在治疗中如何有效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互补、怎样实现循证优化的“规范产证”及“精准辨证”、加强临床试验实施的管理和质控等方面予以阐述。通过提供本研究团队的循证优化设计事例,进一步帮助临床研究者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严格实施并规范表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质量。
针对目前柔性多关节移动机器人末端残余振动控制方法控制跟踪误差大,控制柔顺性差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控制方法。通过简化概念模型分析柔性关节,利用确定弹性势能、机械动力、运行轨迹建立柔性多关节移动机器人末端动力学模型。分析信号与关节点之间角度,确定柔性多关节移动机器人末端运动误差,建立误差模型,利用DETMAX算法分析运动参数,实现最小姿态选取,利用运动参数,实现振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运动学参数后,在控制机器人运动过程中会考虑阻抗能力和柔顺性能,机器人以线性系统的方式运行,各关节运动都得以优化,末端残余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