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实践中法官裁判思维与证明方法的运用

来源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官裁判思维及证明方法的恰当运用对案件公正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审判实践中的案例,分别对裁判思维中的逆向思维、融合思维、过滤思维进行介绍。在证明方法方面,首先,对举证责任的分配进行系统阐释,通过对一般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举证责任倒置与举证责任转移进行辨析,厘清实务中的相关理解误区;其次,从证据属性要求、举证期间要求、证据质证要求、证明标准要求等四个方面,对审判实践中的证明要求进行全面介绍;其三,在法官心证公开与证据证明力认定的自由裁量方面,应当要求主观认定客观化;最后,对生效裁判文书既判力问题,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裁判结果主文对案件当事人有既判力,而对于该案当事人与案外人之间,该裁判结果无效。
其他文献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初探。以测速系统为原型。阐述六步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片段,旨在总结传感器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而凝练传感器课程教
摘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  关键词:创新意志;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实施  一、教学中磨炼创新意志  创新意志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百折不挠的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志显得十分必要。通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