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艺术作品中的“线”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HZ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西方绘画中的“线”始终是在为着造型的目的服务,在写实的绘画手段中属于次要位置。中国画中“线”的独立性、审美趣味性和表现风格必然会给当代西方艺术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反之,西方绘画艺术中对“线”的一些认识观念和现代的表现手段也值得当代中国画家借鉴。
  【关键词】 线 中西方 融通 差异
  关于线的艺术作品可以追溯到西方最早的岩洞壁画——西班牙的雅尔塔米拉山洞《受伤的野牛》,中国最早的仰韶时代的彩陶纹样对线的应用。虽然迄今已有几于年,但其艺术作品中线的造型作用和审美价值表现却始终是在承传和阐扬。
  1 中国绘画作品中线的西用
  中国绘画作品中线的西用主要体现在中国近代画家吴作人与徐悲鸿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与西方风格的交替出现,不是融合。他们的油画是写实的,水墨是中国的,两者结合有限。而在将两种绘画,两种传统,两种风格的结合上,吴冠中比他们前进了许多。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国画近作中,吴冠中最得意之处是成功地运用了一些油画里不可能的技法。这正是他最为人欣赏的个人风格。古柏,石林或长城蜿蜒伸展,流动,全看那支中国毛笔向无尽处挥洒。
  中国画家很久以前便开始运用水墨画手段勾勒线条构图的形象。即使在古代风格的线——彩——墨技法被线墨不再明显分割的风格取代之后,即出现了讲究多种用笔形式之后,某些画家仍使用线勾勒形象。这些画家的线描轮廓一般认为曲折,简练,而实则十分细致丰富。吴冠中在这两类线条中找到出路,他自如的运用到了这两种传统,在他的默写老树作品中正是用交替重叠的毛笔线条构成形象。他手握饱蘸墨汁的毛笔挥洒,或说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毛笔在纸上的运动却为现代西方艺术观念所引导。这里,我们再次看到吴冠中在两种相反文化之中求协调的苦心经营。可以说,吴冠中对线条形式美的探索,把中国绘画艺术的“线”推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 西方艺术作品中线的中用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荷尔·拜因(德国,1497~1543)用冷静、理性的心态观察物象,绘画中抛弃了明暗阴影的约束,以洗练、简约的线条来表现任务肖像中的服饰、外貌和心理特征。通过线的变化刻画出人物的质感和安详、温沉的性格,其线条表现就很接近中国画的“白描”了。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更是一位用线的大家,他那些中国“白描”式的素描,用笔用线精确细雅,一气呵成,体现出了线条的唯美和严谨的艺术风格。
  《舞蹈》是20世纪最令人信服的表现肉体的狂喜的作品之一。作者马蒂斯(法,1869~1954)作为野兽派的代表,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线条充满奔放和律动。《舞蹈》这幅作品与我国青海省马家文化出土的《舞蹈纹样陶盆》无论在构图、线条的运用和画面的动势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围成一圈跺足扭体的狂欢女人会让你联想到地中海风格的古董花瓶上红色的人物,甚至让你想到原始洞穴里的人们。由此可见,西方绘画艺术虽是以体、面、色为基本的表现手段,但线条却作为一种绘画的艺术语言,赋予了美术作品造型功能和审美价值。
  3 中西方艺术作品中线的异同
  虽然中西方在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的心理结构、审美欣赏习惯、情感和理性表现,甚至在绘画工具方面都有所不同,但人类在早起的观察自然模仿物象的表现方式上却有很多惊人的相似,都是以“线”来表现所观察到的物象轮廓,通过“线”的造型描摹去再现自然中的客观物象,以寄托早起人类对自然生活的感受和内心需求。然而,随着中西方各社会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背景、绘画观念因素的不同影响,形成了对“线”的认识、表现及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
  中国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和装饰美。历代的中国画家由于其自身的情感经历、气质修养等因素,不同时期“线”的应用和表现上传递着画家以线寄兴达意的精神,赋予“线”以人的情感性格,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线”的独特艺术风格。而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中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感,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
  4 结语
  中西方艺术绘画中对线的表现所形成的各自特点和异同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而有新的变化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独立性、审美趣味性和表现风格必然会给当代西方艺术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反之,西方绘画艺术中对线的一些认识观念和现代的表现手段也值得当代中国画家借鉴。因此,作为当代的艺术学习者,承传中国绘画中“线”的精神,借鉴西方绘画中“线”的表现手法是十分必要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倡导教师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开放性课堂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把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培养学生的主体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成为我国教育教学
期刊
著名的外语教学专家斯通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按照这种观点,离开了情感的作用,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潜力,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积极的情感因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融洽的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1
期刊
众所周知,在这一课程改革与重建过程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建设无疑是改革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多的系统工程。然而,在实施的一年中,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如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定位问题、选修课程服务主体及教学方式问题、选修课程评价问题等等,新困惑又在滞碍着课程改革实践。因此,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待我们进行积极而审慎的探索与思考。  1 选修教材如何教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
期刊
【摘 要】 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范例”。运用“认定规划教材、选定精品教材、对接行业教材、开发校本”四个有效教材建设策略,有利于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有利于凸显中职教材的规范性、实用性、对接性和补充性。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考虑人员组成校企化、设计理念联动化、内容编排任务化、版面设计图表化、难度标准适度化、内容含量可控化、书稿图片清晰化、内容描述规范化,将使校本教材的生
期刊
智障儿童在智力上有缺陷,心理发展的速度缓慢,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爱,别人的理解,希望能和正常的儿童有相同的“待遇”。现实生活中,我们仍然在承受的“白眼”和“厌恶”,导致智障儿童一系列的排斥反映,使他们个性孤僻、自卑、固执、任性、暴躁、蛮横,其中情绪反常、情感脆弱是智障儿童所反映的一个共同的特性。特别是我们在特殊教育的学校里,面对的是众多的聋哑人,他们在心理上更是有着与普通孩子不同的一面,他们的智障
期刊
《基础会计》学科由于专业术语的抽象、深奥、枯燥,加上职高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参与性差,形成被动性学习,习惯于听老师讲,很少去自己阅读教材,对知识进行梳理,因而形成学习效果差,教学效率低的结果。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化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感受情景中学会学习、学会思索、学会创新。  1 创设情景,贴近学生认知、分层推进  情景的创设至关重要,一个生动的、适合学生认
期刊
【摘 要】 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四个主要特征要求来论述其在课程总体框架结构搭建、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组织实施与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
期刊
【摘 要】 什么叫“职业倦怠”,我不希望我再产生这种思想和工作状态,所以我必须谋求自己在专业上的发展。根据自己的情况,我必须如何发展。  【关键词】 职业倦怠 读读写写 专业发展 价值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听了杨老师的讲解,我认识到了什么叫“职业倦怠”。实际上“职业倦怠”就是指我们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那种厌学(本专业进修)、厌教、懒散工作作风和想“辍教”的行为
期刊
目前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低效教学现象,表现在教师辛劳、学生疲倦、求知欲望不强、学习的效果也得不到保证。因此,要求我们的教师从自身出发,对英语课堂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思考,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学任务要真实,完成任务的过程必须要学习、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要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要有利于发挥教师自身优势,要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兴趣。  1 坚持“三个一”有效训练  我在课堂教学的“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所以必须激励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然而帮助缺乏数学学习动机的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首先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并在进步中体验一种内部的自我激发。其具体方法如下:  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成功而不断得到发展。有的学生,因学习失败、学习困难而对书本知识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