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鼎与铜鼓的社会文化功能比较--兼议技术传播、发展中的文化多样性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5069352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原地区青铜时代的典型文物铜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少数民族地区青铜时代的艺术瑰宝--铜鼓,二者都是由新石器时代陶釜演变而成.它们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各自异彩纷呈,类型繁多.由于它们所处的时空不同,社会文化功能也不尽相同,前者在失去了作为权力象征的功能之后便成了历史文物,后者由于兼有乐器的功能,在失去作为权力象征的功能之后,回到了民众之中.至今铜鼓之声仍然回荡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国家很多民族的村寨里,铜鼓文化依然是活着的文化.从铜鼎和铜鼓社会文化功能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传播、发展中的文化的多样性.
其他文献
印度的台语民族有两个群体:日常使用台语的群体和不使用台语的群体,但两个群体都使用共同的文字,这两个不同群体的台语民族均来自缅甸.文章论证了台语民族中康迪、法克、爱顿
百越民族是我国东南地区古代民族的泛称,汉武帝统一南越和闽越后,百越族群便基本消亡.作为历史上的古老民族,其文化的传承、与中国东南地区、东南亚民族的关系向来是学界探讨
中国民俗学者一直偏重从民俗的角度看待丧葬活动,而在西方民俗学家看来,丧葬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民俗现象,它还是一种仪礼或仪式,他们的研究一方面促进了民俗类型学研究的发展,
历史上,宗教曾经与国家政治、法律交织在一起,是社会控制的重要力量.在当代中国,各种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深刻影响,因而在民族法制建设中,一方面要正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