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激励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in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活动来完成。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关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只有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作用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学内容才会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并外化为学生的能力和觉悟。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情感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033-01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活动来完成。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关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只有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作用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学内容才会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并外化为学生的能力和觉悟。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实施各种激励手段,激发课堂教学活力,使教学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我在18年的教学工作中,认为在各种激励手段中,尤以情感激励手段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感情激励,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师生情感。二是上课激情。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具有迁移功能,能将学生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教学内容上,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我国学者吕昌顺对此曾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喜欢与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相关很密切,一致率达95%以上;而学生对不满意的教师和对该教师的学科不喜欢程度也有很高的相关,一致率达80%。日本学者也对此进行过研究,他们调查了720名学生,喜欢教师的490人,不喜欢教师的212人。其中因喜欢老师而喜欢老师所教学科的占42%,不喜欢的仅有9%,而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所教学科的只有4%,不喜欢老师所教学科的达12%,从我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也深有同感。作为一名教师,当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后,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能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将课堂效率发挥到最大,教学效果就明显。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反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感到焦虑,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心理偏激,进一步恶化师生关系,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除了和学生建立真挚的感情,还要对教学内容有较为深刻的感受和确切的认识,然后将情感融进相应的教学内容,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实例感动学生,使教学活动呈现出张弛结合,起伏跌宕意趣盎然的生动局面,从而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营造一种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这样一种心理相容的氛围,它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如何搞好师生关系,如何增强与学生的心理相容性呢?
  一、全面细致的关心学生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长,而且还应是学生的朋友,要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凡是学生未能到校上课,应及时了解其原因,如果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就要耐心细致地加以疏导,亲密接近学生,从点点滴滴上关心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在教师面前感觉是安全的、自信的,愿与教师亲近。
  二、发扬教学民主作风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也是当代教育界的共识。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人格,力求师生心灵相通,彼此信赖,彼此合作。特别是刚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教师,认为教师的权威不容质疑,学生对教师,必须言听计从,否则就要遭到教师的呵斥、指责。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也是人,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在教学活动中难免有错,若有学生指出其错误应大方、诚恳、虚心地接受,甚至有时,教师还可以故意出点小错,让学生指出,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到你是尊重他,信任他,建立真正的民主师生关系。我在19年的教学实践中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刚走上工作岗位,热情高、火气大、恨铁不成钢,教学效果就是不好。经过思索和改进,逐渐赢得学生的喜欢,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在2001年的中考中我获得物理全县第5名,在2003年的中考中我担任的班级分别获得物理全县第1名和第6名的好成绩。
  三、师生平等相待营造和谐氛围
  一个班级中,个性各异的学生,制约着师生的情感、行为,影响着课堂的气氛,教师要努力平衡各类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班级师生关系。教师平时要多与学生沟通谈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愿望,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让学生感到教师即可敬又可亲,是自己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要提倡教学相长,师生相互学习,把自己融化于学生集体之中。
  四、随时检查教学效果的提问方式以及各种反馈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应使学生产生智力上的紧张,而非是担心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或担心出错遇到教师的指责等引起的焦虑紧张,在学生发表见解后,若是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表扬,若不对或不完全对时,也应该从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或学习态度上给予肯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把握时机,用好情感激励方法,融洽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使自己所教学科,成为学生的向往课程。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