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组织中PLOD2、ZEB1表达变化及意义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s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赖氨酸羟化酶2(PLOD2)、转录因子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结直肠癌患者8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LOD2、ZEB1表达,分析二者相关性及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随访并比较不同PLOD2、ZEB1表达与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OS)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5年OS的相关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PLOD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10%(46/82)、15.85%(13/82),ZEB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34%(38/82)、18.29%(15/82),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PLOD2、ZEB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结直肠癌组织PLOD2与ZEB1表达呈正相关(r=0.280,P=0.011).组织分化程度与癌组织PLOD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癌组织PLOD2、ZEB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LOD2阴性和阳性表达者5年OS分别为86.1%(31/36)、56.5%(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B1阴性和阳性表达者5年OS分别为84.1%(37/44)、52.6%(2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M分期和PLOD2是影响患者5年OS独立影响因子(P均<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PLOD2、ZEB1表达升高,检测二者表达有助于结直肠癌病情判断及患者预后评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例前列腺癌患者,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骨转移组(70例)和无骨转移组(132例),以55例体检健康男性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PSA、NTx,采用血液凝固法测定FIB.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FIB、NTx、PSA及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前列腺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后胃瘫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7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均行右半结肠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其中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368例,腹腔镜根治性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102例,观察术后胃瘫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胃瘫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70例患者中9例发生术后胃瘫,发生率为1.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围手术期血糖水平、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手术切除范围与术后胃瘫发生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围手术期血
目的 探讨着丝粒蛋白U(CENPU)对胃癌细胞增殖、糖酵解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系GES-1、AGS、MKN45、HGC-27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细胞系中CENPU mRNA表达;根据CENPU mRNA表达情况筛选HGC-27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并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NG组:细胞不做特殊处理)、阴性对照组(si-CENPU-NC组:转染si-CENPU-NC序列)、沉默CENPU表达组(si-CENPU组:转染si-CENPU序列).采用CCK-8法、平板克隆实验分别检
目的 探讨环指蛋白20(RNF20)调控组蛋白H2B泛素化(H2Bub)经核因子-κB(NF-κB)途径对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好的巨噬细胞分为7组,A组(对照组):培养48 h;B组(ox-LDL刺激组):50 mg/mL ox-LDL刺激巨噬细胞48 h;C组(ox-LDL+oe-RNF20转染组):oe-RNF20转染巨噬细胞后用50 mg/mL ox-LDL刺激48 h;D组(ox-LDL+pcDNA转染对照组):pcDNA转染巨噬细胞后用50 mg/mL ox-LDL刺激48 h;E组
目的 分析肺内外多发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患者的发病模式.方法 选择肺内外多发MTB感染患者153例,通过痰标本、胸腔积液标本等共分离391株MTB菌株,通过BACTEC MGIT 960液体药敏实验分析菌株异质性耐药情况,通过MIRU-VNTR、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对MTB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判定患者发病模式.结果 153例患者的发病模式为内源性复燃或迁移感染146例,混合感染5例,外源性再感染1例,菌株微进化合并外源性再感染1例.3例发病模式为混合感染的患者存在MTB菌株异质性耐药.发病部位均为肺部与
目的 探讨头痛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以头痛为主诉住院的151例患儿,入院后均行血常规、血生化指标检测及脑电图、颅脑磁共振、经颅多普勒检查,部分患儿行脑脊液化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MP抗体,并根据MP抗体IgM结果分为MP感染组和MP非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头痛患儿MP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51例患儿MP感染96例(MP感染组)、MP非感染55例(MP非感染组).与MP非感染组比较,MP感染组患儿年龄大、女性
肝癌位居我国癌症死因的第二位,尽管有手术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局部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但由于肝癌具有高侵袭性、高转移性及高复发率的特点,且肝癌确诊时多已处于晚期,故预后不良.肿瘤微环境是当前肝癌肿瘤免疫学和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作为肝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抗肿瘤免疫细胞,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通过T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识别肝癌细胞表面的MHC-抗原肽复合物进而分泌细胞毒物质导致癌细胞凋亡.
原发性闭经是内分泌科及妇科常见疑难病,虽然闭经本身对患者无生命威胁,但其伴发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原发性闭经的病因复杂多样,可分为子宫及生殖道性、卵巢性、垂体性、下丘脑性及其他内分泌疾病所致原发性闭经,早期诊断和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基础的临床检测方法,血液检验项目和影像学检查不能诊断多数罕见疾病,导致许多闭经患者的潜在病因不能确诊.近年来,由于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广泛运用,关于原发性闭经的分子遗传背景研究有了新发现,为原发性闭经.尤其是罕见病的诊断提供了方向.
目的 探讨痰湿内阻慢性失眠大鼠模型建立及半夏秫米汤基于HPA轴、炎症因子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痰湿内阻慢性失眠组及半夏秫米汤低、中、高剂量组和地西泮组,每组8只.高脂饲料+猪油灌胃7周后,继以单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3周复制痰湿内阻慢性失眠模型.空白组、痰湿内阻慢性失眠组予1 mL/100 g生理盐水灌胃,半夏秫米汤低、中、高剂量组按4.69、9.38、18.75 g/kg灌胃,地西泮组按0.75 mg/kg地西泮水溶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14 d.给药14 d后采用EL
模式识别受体(PRR)初始识别微生物感染和组织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进而介导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是固有免疫的基本过程.目前生化研究确定了四种类型的PRR家族:Toll样受体(TLRs)、维甲酸诱导基因样受体(RLRs)、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NLRs)和C型凝集素受体(CLRs).自2010年NLRC5被发现以来,研究已证实NLR含5个CARD结构域(NLRC5)是核受体,主要在人和动物的脑、肺、前列腺等组织中表达,并可调节NF-κB、IFN-Ⅰ信号通路及MHC-Ⅰ基因表达.近年研究发现,NLR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