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1
摘 要 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一部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摒弃传统的做法,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契合企业的需求。本文分析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探索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育 改革
一、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高等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应与职业教育目标一致,以增强学生的体魄为主,其正确定位应该高于中学,而低于普通高等院校。中学体育仍主要为应试教育服务,严重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等院校则强调学生的多元化发展,给学生很大的自主性。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为高素质产业工人,其职业特点决定了体育的教学应以耐力、体力为主,使得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教学方式保守陈旧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式仍参照过时的方法,很少有教育寓学于乐,一些常见项目的教学太过于守旧,以至于一些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式的主动权取决于教师,而部分教师得过且过,不去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守旧的教学方式下不能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习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式守旧也反映了我国在培养体育教师人才上的不足,导致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无新意可言,创新能力不足。
(三)体育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还是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被动的学习,而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也极少投入极大的热情于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素质的缺失还在于责任心不强,一些教师仅将体育教学当作一种带领学生游玩的事情,而不是科学合理的看待为工作,更不会为此花费精力去琢磨钻研。
二、高职体育教学的思考
(一)改革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采用二年教学模式,第一年为必修课,第二年为选修课,这种方式在高等普通教学方式中广泛采用。普通高等院校采用此种模式的出发点是基于培养学生体育的全面性,学生的人生职业规划与高职院校学生也有很大的不同。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成为工厂一线高等技术工人,其职业初始阶段需要极大的体力和耐力,因此体育教学主要从这点出发。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将教学周期分为学期制,第一个学期开设常见的体育教学活动,第二、三个学期则要多安排耐力、爆发力项目,第四个学期设置选修课。这样,能使学生的职业特点与兴趣广泛性得到很好的结合,也符合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要求。
(二)坚持体育课外活动
体育教学给人灌输终生锻炼的理念,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不断的坚持,从而达到身强体壮的教学本质。但是,高职体育教学除了培养学生锻炼习惯以外,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前有个强壮的体魄。因此,高职体育教学既要注重教,更要坚持练,高职院校学生一般一周一次体育课,这样被动锻炼的时间太少。高职院校要开设体育课外活动,保持学生花更多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增加学生锻炼的频率,不断夯实体育教学的内容。这就要求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中来,坚持每天一个小时,持续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加大师资及设施投入
高职学院的体育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实践者,可以说教师的视野、技能、素质都影响着高职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从师资力量出发,打造一支能学习创新的教学能手,并通过末位淘汰制度激励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很多体育设施老旧,投入力度不大,主要以室外场地及维护保养费用小的体育设施为主,而一些室内运动场地很少免费对学生开放,只是一种象征性摆设。而一些户外体育设施维护也不够及时,这就迫切需要对体育设施投入。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评价体系将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这使得一些先天运动能力差的学生丧失积极性。因此,在高职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完善体育教育的考核体系,要建立学生的体质综合评价体系,以点带面不断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达到以点带面,稳步平衡有绪的发展。科学的考核体系一定要细化考核指标,通过量化各项基本素质,放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区别于传统的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笼统的评价结果使得学生看不到进步的空间,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五)注意体育教育文化理念
在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育改革就要注重文化理念的培养,要安排充分的课时在室内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以教师讲解介绍为主,灌输科学运动的文化理念。体育教育文化理念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解各种体育运动设计的初衷后,学生便会举一反三,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合理选择锻炼方式。通过文化教育也能使学生明白体育教育的基本意义所在,从思想上珍惜和重视在学校的体育课程,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按需缓解疲劳,使自己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传统的体育教育已然跟不上学生的职业需求,也使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逐渐淡化,在认识上积累了很深的误解,这就要求高职体育教育必须要改革。本文分析了传统体育教育存在的不足,并以此提出了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解决措施。文化教育与实践教育要统一结合,特别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作特点,体育教育改革也存在自我更新完善的需要,以期今后的体育教育与其他文化教育一样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为民,黄勇标.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探讨[J].广西教育.2012(5):154-155.
[2] 黎世辉.对职业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3:40-41.
摘 要 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一部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摒弃传统的做法,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契合企业的需求。本文分析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探索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育 改革
一、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高等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应与职业教育目标一致,以增强学生的体魄为主,其正确定位应该高于中学,而低于普通高等院校。中学体育仍主要为应试教育服务,严重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等院校则强调学生的多元化发展,给学生很大的自主性。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为高素质产业工人,其职业特点决定了体育的教学应以耐力、体力为主,使得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教学方式保守陈旧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式仍参照过时的方法,很少有教育寓学于乐,一些常见项目的教学太过于守旧,以至于一些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式的主动权取决于教师,而部分教师得过且过,不去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守旧的教学方式下不能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习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式守旧也反映了我国在培养体育教师人才上的不足,导致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无新意可言,创新能力不足。
(三)体育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还是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被动的学习,而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也极少投入极大的热情于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素质的缺失还在于责任心不强,一些教师仅将体育教学当作一种带领学生游玩的事情,而不是科学合理的看待为工作,更不会为此花费精力去琢磨钻研。
二、高职体育教学的思考
(一)改革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采用二年教学模式,第一年为必修课,第二年为选修课,这种方式在高等普通教学方式中广泛采用。普通高等院校采用此种模式的出发点是基于培养学生体育的全面性,学生的人生职业规划与高职院校学生也有很大的不同。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成为工厂一线高等技术工人,其职业初始阶段需要极大的体力和耐力,因此体育教学主要从这点出发。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将教学周期分为学期制,第一个学期开设常见的体育教学活动,第二、三个学期则要多安排耐力、爆发力项目,第四个学期设置选修课。这样,能使学生的职业特点与兴趣广泛性得到很好的结合,也符合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要求。
(二)坚持体育课外活动
体育教学给人灌输终生锻炼的理念,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不断的坚持,从而达到身强体壮的教学本质。但是,高职体育教学除了培养学生锻炼习惯以外,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前有个强壮的体魄。因此,高职体育教学既要注重教,更要坚持练,高职院校学生一般一周一次体育课,这样被动锻炼的时间太少。高职院校要开设体育课外活动,保持学生花更多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增加学生锻炼的频率,不断夯实体育教学的内容。这就要求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中来,坚持每天一个小时,持续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加大师资及设施投入
高职学院的体育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实践者,可以说教师的视野、技能、素质都影响着高职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从师资力量出发,打造一支能学习创新的教学能手,并通过末位淘汰制度激励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很多体育设施老旧,投入力度不大,主要以室外场地及维护保养费用小的体育设施为主,而一些室内运动场地很少免费对学生开放,只是一种象征性摆设。而一些户外体育设施维护也不够及时,这就迫切需要对体育设施投入。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评价体系将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这使得一些先天运动能力差的学生丧失积极性。因此,在高职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完善体育教育的考核体系,要建立学生的体质综合评价体系,以点带面不断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达到以点带面,稳步平衡有绪的发展。科学的考核体系一定要细化考核指标,通过量化各项基本素质,放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区别于传统的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笼统的评价结果使得学生看不到进步的空间,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五)注意体育教育文化理念
在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育改革就要注重文化理念的培养,要安排充分的课时在室内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以教师讲解介绍为主,灌输科学运动的文化理念。体育教育文化理念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解各种体育运动设计的初衷后,学生便会举一反三,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合理选择锻炼方式。通过文化教育也能使学生明白体育教育的基本意义所在,从思想上珍惜和重视在学校的体育课程,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按需缓解疲劳,使自己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传统的体育教育已然跟不上学生的职业需求,也使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逐渐淡化,在认识上积累了很深的误解,这就要求高职体育教育必须要改革。本文分析了传统体育教育存在的不足,并以此提出了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解决措施。文化教育与实践教育要统一结合,特别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作特点,体育教育改革也存在自我更新完善的需要,以期今后的体育教育与其他文化教育一样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为民,黄勇标.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探讨[J].广西教育.2012(5):154-155.
[2] 黎世辉.对职业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