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的后劲:高等教育

来源 :中华书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教育最早可上溯到《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最初是文字学兼书法,且为贵族子弟所独有。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所引《尉律》“书或不正,辄举劾之”等,则面向全国。师徒相授的形式逐渐转向学校集中学习。唐置书学博士,国学云集,取仕的四大条件之一是“楷法遒美”。宋代以后,无论考试与否,书学生必须学习多门知识,综合修养十分突出,这些都为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奠立了基础。任何艺术作为技法训练,在短期内可以速成,但将之作为学问、修养的艺术,却是终 Calligraphy educa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Zhou” “Paul’s father to keep the country Road, is to teach the six arts ... ... Five said six books.” Initially philology and calligraphy, and is unique to aristocratic children. Han Xu Shen “Shuo Wen Jie Zi” cited “Wei law” or “book or not, every move” and so on, then the country. The form of master and apprentice gradually turned to the school to concentrate on learning. Tang book study Ph.D., Sinology gathered, to take one of the four major conditions is . After the Song Dynasty, whether the exam or not, the book students must learn a variety of knowledg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is very prominent, these are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higher calligraphy education. Any art as a skill training can be accomplishe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However, as an art and culture, it is the ultimate
其他文献
期刊
黄宾虹,近现代画家、学者,他生于历史的动荡年代,一生经历多次历史的更迭,国门打开之后各种思想的涌入冲击的不仅是国之体制,也冲击着国人的思想观念,在西学备受推崇的年代,
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新闻立法发端于清末民初(1898-1926)这一历史时期,本文试图通过对清末民初不同阶段的新闻法制建设的研究,采用粗线条的方式,比较不同阶段的特点,大致勾勒
在中国电视新闻事业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路走来。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新闻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大,中央、省、市、县四级电视新
虽然在实践中新闻炒作已经存在,但由于媒体并没有掌握一个适度的原则,没有设定一个必须遵守的新闻道德底线,因而新闻炒作存在着失范的现象,使得新闻炒作备受争议。杨丽娟事件作为
经过多年来的市场化变革,我国的文化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报纸无论是在总量还是发行量、广告的投放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但
近现代的报纸和报人基于彼时民风的叙述和国情的表达,以各自不同的文化视角和政治语录,阐释时代变迁,记述历史动荡。因此,一部中国新闻史可以看作是中国知识分子以新闻的方式参与
期刊
(上接第1期第18页)建筑创作随想7月18日星期四晴,闷热走在街头,发现不少建筑物的立面式样(或局部构思)似曾相识,不免使我对建筑创作产生一些联想。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时代的丰碑。建筑,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