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TI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骨髓浆细胞系异常增生引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率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和感染等。贫血的发生率在初诊患者达70%,随着疾病的进展,几乎所有患者最终均出现贫血。和慢性病性贫血(ACD)一样,MM所致贫血通常也是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其主要原因为大量的骨髓腔被骨髓瘤细胞侵占红系生成受抑、肾功能受损、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及伴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出血等,目前认为白细胞介素-6(IL-6)、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产生过多引起的红细胞生成抑制、代偿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不足和铁利用障碍在MM贫血的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将讨论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有些涉及概念迁移的构想涉及到还够不上概念迁移的语言迁移的个案。因此可以说,现有的许多迁移研究对理解涉及概念迁移的各种构想是很有价值